澳门青年何泳仪身上有很多标签,功夫女孩、针灸师……最特别的要数——“回归宝宝”。1999年6月25日,何泳仪在澳门出生;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历史的机缘巧合,让她与这座城市多了一层情感羁绊,“偶尔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但回归纪念日从来不会忘。”
从小练武术,长大学中医,何泳仪的兴趣与职业都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少年时期,她几乎每周往返广州、澳门,参加训练和比赛;大学时期,她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潜心钻研岐黄技艺。未来,她计划在广州、澳门两地执业,成为一名跨境中医师。
金莲花前表演武术,庆祝澳门回归
“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我是中国人。”从记事起,何泳仪就对自己的身份有清晰认知。正因如此,她外出走在街上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有葡文标识?为什么有中国人说葡语?何泳仪向老师求解才知道,她出生的这片土地曾经被葡萄牙殖民,遭受过长时间的剥削压迫。
随着年纪增长,何泳仪不断从课堂、书本汲取知识,更加深入了解澳门的历史。“学校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定期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唱《七子之歌》。”令她自豪的是,有一年的澳门回归纪念日,她和小伙伴们集体表演武术,地点就在标志性的金莲花广场。现在回想起来,何泳仪仍然很激动,言语之中难掩骄傲。
因为生于“回归之年”,每到12月20日,何泳仪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她坦言,过了18岁就没那么期待生日,对年龄也会模糊。而看到澳门庆祝回归,何泳仪就知道,自己又长大一岁。“反思有没有在擅长的领域尽己所能,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在她看来,自我鞭策是希望所学所为能承担起这一代青年应有的责任。
除了关注自身,何泳仪更开心的是看到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澳门。比如,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旅游人数持续增多,等等。从热闹的景点到新建的轻轨,她能从身边的点滴变化,感受到澳门回归后的蓬勃生机。
其中,何泳仪感触最深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带来的便捷。她举了一个直观的例子:过去每周坐大巴往返广州、澳门参加武术训练,仅单程耗时就要大半天;后来高铁通车、口岸新增,通勤只需两个多小时。“以前亲戚长辈旅游都是飞去国外,现在可以坐高铁到全国各地玩,多了一个选择,他们挺愿意到内地走走。”
北上广州学中医,计划两地挂牌执业
吸引何泳仪北上,中医的雄厚师资、优质教学资源以及丰富实践更为关键。“中医的根在内地,我肯定要回去学。”
早在中学时期,何泳仪就萌生了学中医的念头。她的爷爷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经常在家里接诊病人。耳濡目染,何泳仪体会到中医的神奇魅力。“有些人来的时候面容苍白、走路都困难,经过几个月治疗,脸色红润了,露出了笑容。”那时候,她就觉得中医挺酷的,“如果能够帮助别人脱离疾病的苦海,会很开心。”
2017年升学时,何泳仪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广东高校的中医专业。那一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次开放澳门生保送制度,何泳仪尝到了“头啖汤”。“所以,我感觉自己比较幸运,刚好赶上了新政策出台。”
完成本科学业后,何泳仪继续读研,进入细分领域深造,主攻针灸推拿。2022年底,何泳仪考取了澳门执业中医生资格证。最近,她还在准备内地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未来在广州和澳门行医。
她做了一个计划表,两天在澳门,其余时间在广州。之所以这样分配,“内地的平台、需求都会更大”,何泳仪希望自己坚持学习,不断进步。
何泳仪不舍得离开广州,还源自从小练习的武术,“很多学生在广州。”2019年,她就在学校的武术协会创办了蔡李佛拳班、洪拳班,每周至少给学员上一次课,累计参与人数超过40名。同时,练习竞技武术出身的她,受过伤痛折磨,留下了遗憾。如今,何泳仪走上了专业中医之路,特别想运用专业技艺保护习武之人以及其他项目运动员。
用脚投票的不只是何泳仪。近年来,来广东求学的澳门青年日益增加。“报考我们学校的澳门学生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师弟师妹主动向何泳仪咨询内地读书事宜。“我通常会建议他们来体验感受一番,对比后自然就能体会不同城市的特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海报/伍岩龙
图片/受访者提供
特别鸣谢/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广东联络部
编辑:杨浩贤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