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东江水面、鳞波巡巡,在横跨两岸的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东江特大桥施工现场,3台塔吊繁忙有序运转,成量的混凝土正往桥身不断灌输,空中俯瞰,一条“长龙”即将成型、跃然江面,该桥悬浇段工程量已完成超75%,正往合龙目标稳步迈进。
东江特大桥正大力推进施工
粤赣河惠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是广东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程,项目起于河源市东源县、终于惠州市惠阳区,全长约116.6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截至2024年,路基工程已全部完成,路面工程完成65%,全体建设者正凝心聚力朝着通车目标冲刺,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江西省等中部地区联系,促进广东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新丰江大桥航拍
以“智”提质
新质生产力激活新引擎
走进项目自动化试验室,在持续轮转的环形传输带上,一个个混凝土方块有序出入仓库,一只只机械手灵活地将其抓取放到抗压检测机上,精准地分拣出合格的试验品。
项目自动化试验线实现智慧检测养护
这是项目创新应用的混凝土试验养护、检测全自动化技术,它包含了检测区、养护区和仓库区3个板块,由环形运输带连接成一个整体,预制好的混凝土试件由智能机械手完成上机检测、出入库等工序,智能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自动集成、分析,机器手最终根据系统反馈自动将成品、次品分拣出来,进一步解决人工作业强度大、测量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实现混凝土试件的无人化、自动化检测养护,该技术获得2024年中国公路学会全国微创新大赛银奖。
事实上,项目交出的“智慧答卷”不止于此。截至目前,已公开发表2篇论文(1篇核心期刊、1篇国际工程EI期刊),两项(一种混凝土临时护栏结构、一种无种植土中央分隔带预制混凝土护栏结构)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装配式生态挡墙、光伏技术在预制梁场的应用、新泽西护栏预制场还分别获得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1金1银1铜奖。
装配式生态挡墙获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
绿色为“笔”
绘就低碳高速生态图景
冬日暖阳高照,项目沿线依然绿意葱茏、生机不减,高边坡格子梁上的花草成团相簇、迎风伸展,极大提升道路绿色品质和司乘出行体验。
沿线边坡提升道路绿色品质
记者了解到,项目沿线高边坡占比高,总计达到1151处,针对沿线边坡数量多、坡度高的特点,项目联合参建单位勘察全线边坡地理地貌,为克服边坡土体风化程度较低、岩石较硬的难点,制定了格梁铺草帘的绿化工程方案,边坡格梁完成施工后,铺设由水稻秸秆编制而成的草帘,使迁移的客土更好地附着在边坡上,而后枯萎的草帘又能给喷射的草籽提供养分,更好地保障边坡绿化效果。
低碳建设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还体现在对新旧施工材料的巧妙运用和回收利用上,达到有“材”必有用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采用基于精细分离的沥青铣刨料再生技术,通过添加改性材料,实现全粒径沥青废料100%再利用;拆除的水沟片石圬工和旧桥梁板,经过加工变成碎石后,用于换填道路软基和中分带混凝土基础材料中,进一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为满足重点路段透水、降噪功能需求,研发应用双层多孔降噪路面,能够降低轮胎或路面噪音6-8分贝,有效改善路域生态环境。
“数字”兴安
在3D空间创新工程管理
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116.6公里的高速公路,包含无数地理、生态、时空等要素,将这样庞大的数据构筑成数字模型,完整重现公路、山丘、河流、林地等的“过往和今生”,如何做到?
项目航拍
项目采用基于先进的BIM+GIS信息化技术,在前期设计采用最新一代无人机遥感、激光扫描仪等现代勘察设备,获取建设区域地形地貌数据,建立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改扩建高精度3D旧路数字化模型和地图,并以云计算、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形成集工程指挥、调度和管控为一体的数字化安全控制系统。
在道路安全管控方面,该平台构建了“AI无人机+高清卡口+人工巡查”的“三位一体”的数字安全管理体系,全线新建设22座智能无人机库、新增112处高清摄像头,互相配合开展高频率、无盲区的自动巡航和AI识别实时路况推送,智能判断道路拥堵和路面养护状态,有效提升安全风险防控和道路养护水平。
为做好沿线各站点的提质升级工作,项目还着眼于智慧管理和快速通行的服务目标,针对泰美、城南等站点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智慧收费站设计,采用收费岛窄岛化设计,减少收费岛宽度、增加车道数量,并将传统收费设备如自动收费卡机、ETC一体化机柜等,都集成在一个紧凑的空间,实现“无亭化”自动收费,大幅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文、图|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刘志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