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营销”有一套,但小米汽车能跑多远?

“雷氏营销”有一套,但小米汽车能跑多远?
2024年04月04日 08:20 高氏观市

小米汽车发布会结束后,因为“退订”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这一点,不知道雷军本人有没有想到。

最新的消息是有传退订率40%!尽管这一数据没有得到小米官方承认,但毫不影响它再次上热搜。一个大件消费品,退订40%,退单量堪比电商!小米用三年时间成功地实现了“快消式造车,电商化销售”。

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个汽车圈外的“野蛮人”终究还是来了。

“雷氏营销”究竟有多上头?

连续几个月的造势,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给汽车行业上了一堂营销课——24小时大定用户突破88898台,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只不过,小米SU7的“大订”可以在7天内退单,即便是按照网传的40%的退订率算,实际大定用户也会超过5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中,不得不说是汽车营销历史上一次巨大的成功。

难怪刘强东会说,营销上你就别指望干得过雷军。这一次真的是领教了“雷氏营销”的厉害。

我对小米汽车的三场发布会记忆犹新:第一场是三年前宣布小米汽车入局,雷军要用一生的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之后各地纷纷对小米工厂抛出橄榄枝,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的新闻不绝于耳,把米粉的情绪拉满;第二场,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与其说是技术发布会,还不如说是一次路演,27200rpm的超级电机,轻松超越了特斯拉Model S paid、保时捷Taycan Turbo,姑且不谈高转速的利弊,这一次雷军把小米SU7的身价直接拉到了50万;第三场便是最新的上市发布会了,这场发布会的PPT同样是教科书级别的,继续提升小米SU7的价值,不断拉踩特斯拉Model3和保时捷Taycan,到最后公布一个让所有米粉不敢相信的“超低售价”,为了“逼单”还推出创始版,并且在4月30日之前预定将享受”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一系列优惠……米粉瞬间上头,4分钟订单突破1万,27分钟突破5万!这在汽车销售历史上绝无仅有。

当然,激情来得快,去得自然也快。有可能冲动下单的米粉很快发现,与友商竞品对比,小米SU7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才有了退订的传闻,这就有了第二天“退订”上热搜的新闻。

小米SU7值不值得买?

还记得在小米汽车上市之前,我们提到过小米汽车的定位,它是一款“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然而,发布会之后,大家对这个定位显然有了新的看法,比如最容易与它发生竞争关系的有极氪001、极氪007、小鹏P7i、特斯拉model3等等,几乎都是B级或者A+级,从小米SU7的尺寸上看,确实与C级车有重叠的部分,但是内部空间,特别是后排空间表现,仅仅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B级车。

特别注意到这次雷总在发布会上对小米SU7的相关配置讲解,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相当部分配置都是顶配的MAX车型才有的。那么接下来重点将会讲给准备预订小米SU7的小伙伴听的。

小米SU7的800V平台仅限MAX顶配车型,标准版和pro版都是400v架构、单电机+磷酸铁锂的组合。同样,顶配车型才配备有电吸门、HUD、CDC电子减震,其他两个版本是没有的;另外,这款主打车家生活的车型,居然车载网络服务包只有一年免费服务权;也许,大家认为网络服务包并不重要,那么三电系统没有终身质保、整车质保仅5年或10万公里、空气悬挂这种易损件质保也仅仅只有1年或者2万公里,这些都明显低于竞品,恐怕会让米粉失望了。

汽车是个极其复杂的工业产品,小米SU7作为小米的首款车型,难免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在此之前,就有网友爆出小米测试车辆都出现过轮胎装反的问题,尽管小米官方回应是第三方失误所致,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明面上最简单的轮胎都可以装反,那些看不见问题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3月31日,武汉发生一辆小米试驾车转弯时发生甩尾失控撞到隔离带的事故,小米武汉交付中心工作人员的说法是“试驾用户驾驶经验不足,开快了”。这场事故不少网友质疑车辆的ESP和AEB是否起到了作用?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大马力后驱车转弯确实容易发生甩尾,小米汽车的消费人群多半是年轻人,不少还是人生中的第一台车,大马力后驱车是否合适,消费者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竞品车型的对比,这里都不用拿定位更高的车型去比较,15.99万的长安启源A07 真香版710km旗舰版和21.59万的小米SU7相比,无论是续航、配置、价格,长安启源A07似乎都更有性价比。这可能也是相当一部分冷静下来的米粉选择退订小米SUV的重要原因。

快消式造车本就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可否认,在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谁能掌握消费者情绪的制高点,谁就可以赢得快速发展的红利,快消费式的商业模式,用规模化突破性价比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但是在汽车行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短期流量的获取同样是相对容易,但是长期来看,还是需要车企自身的商业护城河足够牢靠,不是单纯的对标某项技术,或者是模仿某款车的外观可以实现的,需要有体系式的规避风险的能力。

现如今,跨界造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美的、格力、创维、波导等等家电企业,在他们眼里,汽车行业太过封闭,竞争力远不及手机来得激烈,纷纷以一种降维打击的心态入局。站在中国新能源完善生产供应链水平上,确实只要有钱,连做白酒的也可以造车。但汽车行业作为一个百年积累的赛道,苹果都知难而退,步子迈大了,要么无法收场,要么被自己反噬。

另外,汽车行业也到了亟待整治的地步了,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中不能有“最佳”、“最高级”等极限词汇,但是现在的新品发布会往往是在广告法边缘疯狂试探——“50万以内最好”“500万以内最好”,我们不应该把这种非客观性对标当成理所当然,相反当听到这些的时候应该嗤之以鼻。

如果以一时的销量决定成败,“雷氏营销”很有一套。可以说小米汽车的每一步都有精心策划,每一个PPT都有真情实感。但是,造车就是造车,两三千的手机或许可以一掷千金,但二三十万的大件耐用品连面都没见就下单,这是怎样的信任才能做到,辜负了这样信任的后果可想而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