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沿海的同学更愿出省读书?

听说,沿海的同学更愿出省读书?
2024年06月27日 20:43 考研政治徐涛

每年一到6月,你们的不少学弟学妹,都在热议是否要出省上大学有的人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家乡,去个新城市享受自由,也有人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而犯嘀咕。那么,哪个地方的同学,最不爱出省读大学呢?

最近,有一些媒体针对“哪里人最不爱出省读大学”为话题发起了一次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来自浙江、广东等沿海一些省份的考生,明确提出拒绝出省读书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地区。省内高校分数也因此水涨船高。

对部分同学而言,去外地读书成为无奈的选择,因为哪怕想填报一所本地不算差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也非常卷。

(图源:澎湃新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里除了与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关外,背后其实也牵涉到各地所蕴藏的就业机会的多与少。第一梯队的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不低,本质是因为就业机会多,而大家对本省的学校也会更加了解、认可度也会更高,并且离家近,那么也就会更加倾向于留在省内

那么大家择校时,是选择了省内的学校,

还是选择了,

想去那个城市看看的学校呢?

除了这个问题,每年择校时,

都会有同学还会纠结这样一个问题:

考一个“双非院校”,值得吗?

可能身边的朋友学历都比自己优异,或者因为一些同学有名校情结,总觉得“非985不如不读”或者“不如自己本科院校不如不读”

如果你有实力去冲更好的学校,当然应该努力拼搏一次如果以前底子就不是很好,通过努力能上一个普通一本,怎么能叫没有意义呢?只要是你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力能够到的,就是好结果,只要是对自己的人生来说是往前上了一个台阶,就很有意义。

尽管可能这个台阶不大,但至少是前进就很好,路要一步一步走,平台要一个一个上。

可能别人会吓唬你:普通的学校不好找工作。是,从宏观情况来说,确实好学校更有竞争力,但从个体来讲,的出路不取决于这个宏观数据,而取决于你自己的作为和进取

但也有不少同学,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明明很想变好,却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导致“拔剑四顾心茫然”

📍  我们在思修中曾学过: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是科学崇高的人生追求,树立了这样的人生追求才能深刻理解人为什么而活、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考研政治书上将其设立为考点,也是希望我们在备考之初就明确高尚人生追求。更加细化的说,就是希望我们明确咱们想变更好的目的是什么

总结下来,其实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小问题:1️⃣  促成我们变更好的主要推动力是啥?2️⃣  书上的“空话”,对我们树立变好的目标有什么意义呢?

在回答这两个小问题之前,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段我自己的经历:

⬇︎⬇︎⬇︎⬇︎

我从小就很喜欢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并且我在十七八岁时还有了答案:我觉得人最重要的是体验、是经历。我想用我有限的时间,去做很多不一样的事情

所以我在20—30岁这十年间 → 玩过乐队、参加过演出、进入过国企、读过研读过博做过学术还在政府部门做过秘书、毕业后还进过科研院所…

但我现在30多岁,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再去回顾我这十年,我还是觉得没意思、觉得很空虚,开始慢慢意识到我曾经见过的人、吃过的东西、去过的地方、获得的荣耀…都很模糊了

反观我身边有一个同学,从小就有一个从政的目标。他就从基层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了很多年,在工作过程中也会记录自己的思考,他的十年扎根在基层,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方人民的生活,我现在觉得他的人生更有意义。

随着人生阅历不断变化,

我们对待人生目标、想变更好的动机,

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

我都希望推动你往前冲的主要动机,

都是——你想变得更好。

用想明白的事去指导实践,

人生才会丰满起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