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1671亿净利润55亿,神秘家族浮出水面,资产过千亿

营收1671亿净利润55亿,神秘家族浮出水面,资产过千亿
2019年06月19日 19:54 财经记者圈

文|ipo观察(ID:ipo2012),转载请注明来源!

著名的粮油企业金龙鱼A股IPO的进程向前一大步。

上海证监局官网资料显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鱼粮油)已经完成了辅导,进入冲刺A股的实质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券商辅导周期在半年左右,但是金龙鱼粮油从2019年2月27日报送到6月11日结束,历时不到4个月时间(券商:中信建投;审计机构: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此前金龙鱼粮油曾在2009年计划分拆中国业务的30%,在中国香港申请上市,当时预期上市规模约30亿-40亿美元,但遭遇香港金融市场动荡,预计发行价无法达到预期,上市就此搁置。此次重启IPO,赛道也从十年前的香港转战内地A股。

资料显示,金龙鱼粮油2018年营业收入1670.74亿元,相比较于2017年的1507.66亿元增长10.81%,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1500亿元的大关。2019年前3个月金龙鱼粮油的营业收入为403.51亿元。

不仅营业收入体量巨大,就盈利能力而言,金龙鱼粮油也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资料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3个月的营业利润分别为59.19亿元、67.31亿元和8.7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2.84亿元、55.17亿元和8.31亿元。

过千亿的规模、超50亿的利润,这样的一个大中型的食品企业上市,市场会给到多少估值呢?

这里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因为金龙鱼粮油主要是粮油食品的,A股公司中业务与之相类似的主要有道道全(002852)、中粮生化(000930)等几家公司。目前的资料来看,道道全的PE是21.18倍、中粮生化29倍,平均接近25倍的市盈率。如果以这个数据计算金龙鱼粮油的静态市盈率,其上市后市值大概率会超过千亿,加上龙头企业的溢价效应,市值会进一步走高。

1

郭鹤年生于1923年,现已96岁,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祖籍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在110多年前从福建来到马来西亚,创办了以经营粮油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

郭鹤年年轻时便展现其极高的商业天赋,曾与李嘉诚共争亚洲首富之位。辉煌事迹如下:

1947年,年仅24岁的郭鹤年只身赴往新加坡创业做航运业务,以家里给的10万令吉为资本创办Leo公司,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49年,经营父亲的产业。郭鹤年虽然年轻,但学识过人且有创业经验,被选为公司董事长。

1957年,马拉西亚的独立导致英国撤资,马来西亚的制糖工业出现了缺口,由于没有糖厂,需要年年进口,郭鹤年发现这个商机全资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

1962年,糖业版图迅速扩张,销往了东南亚各地,郭鹤年即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1971年,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大酒店,取名为“香格里拉”,将版图扩张酒店业,随后,如众人所料,香格里拉酒店遍布多个国家,郭鹤年也因此收获了“酒店大王”的名号。

1976年,郭鹤年收购马来西亚糖厂的93.3%股份,随后,控制国际糖业市场的10%的份额,郭鹤年也因此升级为“亚洲糖王”。

1984年,为了发展经济,我国需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建设一个国贸,但由于建国门经济萧条,许多投资者不愿参与。郭鹤年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长安街兴建国贸,这是当时外资在中国的最大一笔投资,如今,郭鹤年拥有的国贸只租不卖,可出租面积约为110万平方米,有数据显示,国贸每天带来的租金就达到1900万元。

不过以“金龙鱼”进军中国市场,或许是郭鹤年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中国市场在丰益国际的营收比例超过一半。据了解,2017财年丰益国际的营业收入为438.46亿美元,仅在中国的收入高达223.92亿美元(约1500亿人民币),而金龙鱼食用油绝对是其营收的主要部分。

2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油料加工行业一直处于国家监管中,油脂实行定量供应,几乎家家户户都提着油壶去粮油店买散装食用油,看着售货员从铁皮大桶里熟练地用小勺舀油,小包装食用油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1987年,中粮集团打算寻找一个强大的外资合作伙伴进军国际油脂市场,郭鹤年看准机会,派其侄子郭孔丰前往中国,作为丰益集团的代表,与中粮全资子公司鹏利公司合资建立中国第一家油脂生产企业——南海油脂。尽管中粮股权占比最大,但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丰益集团手中。

而这个阶段,我国油脂逐步市场化,各地油厂纷纷建设,但是仍旧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植物油。中粮之所以选择ADM、丰益国际作为合作伙伴,很大程度是因这二者在原料供应上的优势。ADM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及贸易商之一,丰益国际拥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生产基地,很大程度上掌控了棕榈油的种植、压榨和销售环节。

1990年1月8日,南海油脂正式开业,刚开始仅是一个精炼厂,在深圳蛇口保税区以精炼进口大豆毛油为主。

1991年开始,南海油脂推出的“金龙鱼”牌小包装食用油,是我国第一个小包装食用油品牌,但不太能够被公众接受,郭孔丰甚至被批疯狂。当时中国刚刚从粮油配给制走出来,食用油供应仍然实行计划管理。当时的金龙鱼小包装油,价格高于国有粮店,因此,起初金龙鱼在中国大陆的销量极其低迷。

不过,当年春节,郭孔丰就等到了良机,利用中国企事业单位在节日时发放福利的习惯,以“福利油”打开了中国市场。年节期间许多企业都会给员工发放粮油福利,包装的粮油便携又美观对于企业来说再适合不过,南海油脂立刻采取向企业推介自己的金龙鱼包装油的措施。

经过这一胜仗,南海油脂打开了中国油脂的市场,1996年开始“金龙鱼”的销量开始逐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食用油行业的标志性品牌。

对于食用油这类快消品而言,品牌无疑是第一背书。不过,金龙鱼”商标归属权并不属于南海油脂,而是放在了新加坡郭氏集团名下。显然,如果嘉里另建新厂,使用“金龙鱼”品牌生产和销售同种产品,中粮并不能得到利益。

在南海油脂后,嘉里九度追加投资,炼油生产罐装基地从一个增加到八个,分别位于深圳、青岛、西安、成都、厦门、上海、广西防城港、辽宁营口港。而除深圳南海油脂外,嘉里没有继续与中粮合作。

中粮也从1992年起开始另立山头自创品牌,1995年,中粮正式推出“福临门”品牌,开拓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并于2001年初将“福临门”业务注入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国际,希望依托香港资本市场,加大对“福临门”的投入。同年,中粮国际以3.8亿元的代价转让了南海投资49%股权。

金龙鱼和福临门也开始成为小包装食用油领域两大强势竞争对手。

随着需求扩大,食用用原材料开始紧缺。食用油上游企业是大宗农产品,包括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和胡麻等,其中源自花生、油菜、大豆的植物油产量最大,占国产植物油总产的70%。使得我国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此时,国内大量进口毛油,国内食用油供给开始过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内食用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随后,国家出台“稳粮压棉扩油”政策,大批油脂厂转向港口城市建厂,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食用油加工国,竞争激烈。大豆及大豆油三分之二以上依靠进口,进口( 转基因) 大豆主要用于加工豆油 ,国内食用豆油 9 0%以上是转基因豆油, 而国产非转基 因豆油不到1 0%。

2002年,金龙鱼推出脂肪酸1:1:1调和油(宏观摄入1:1:1的平衡,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0.27:1:1),号称非转基因,用郭孔丰的原话来说即是“有思想的调和油”。国内一些企业也跟上小包装粮油的步伐,粮油市场渐渐形成。

2002年3月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销售统计,“金龙鱼”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8.67%,稳居小包装食用油榜首,而南海油脂也成为中国油脂贸易行业的开创者与龙头企业,牢牢控制食用油产业链下游。

2004年,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导致众多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此后,大豆价格骤降,每生产一吨豆油就会亏损500-600元。数据显示,国内压榨企业70%停产,大量企业倒闭。

趁此机会,国际四大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抢占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5年的短短两三年期间,金龙鱼收购了国内不下10多家中型榨油厂,相继在烟台、秦皇岛、周口、连云港、福州、武汉、泉州、昌吉等二三线城市建立了粮油生产基地。自此拿下了食用油产业链中游,在中国大豆加工市场占据约2成的份额,全面覆盖中国粮油市场。

在成为食用油市场旗舰的同时,益海嘉里非常清楚地看到,任何市场都不可能独家占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区消费习惯的差异性,益海嘉里除了以金龙鱼引导中高端产品线,还有以口福品牌以及为家乐福等大型卖场贴牌等低端产品为主,而胡姬花则在部分地区以花生油稳坐高端市场,产品的定位上进行高端与低端的有机组合。

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食用油品牌市场占有率》调研报告,2008年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为金龙鱼,实际占有率为30.83%,胡姬花排在福临门和鲁花之后,实际占有率和加权占有率分别为4.84%和4.64%,合计占有率40%。金龙鱼大豆日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了16%。

在市场化方面,金龙鱼没有明显短板,缺点就是受制于政策。

随着外资粮油企业在华业务迅速扩张,国内舆论对其在中国垄断布局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就不绝于耳,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内资粮油企业的发展。

2008年9月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民族大豆加工企业,而对外资进行了限制,意见中提出,外商兼并、重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及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办理。

作为外资公司,丰益国际并不是鼓励产能扩张的对象。益海嘉里2008年过后停止了扩张,开始转型到面粉、大米等其他产业。2008年到2014年,丰益国际在中国市场的固定资产从43.3亿美元增至70.1亿美元,增幅约62%,远低于中国粮油。

而且2008年以来,行政力量对大豆产业的干预,一个是实行国产大豆的临时收储,收储价格从每斤1.85元,一路上调到每斤2.3元,一度每吨要比进口大豆高出500元。收储价格上涨照顾了上游农民的利益,但令下游加工业处境艰难。

2008年,大豆油价格一度涨到每吨1.6万元,国内市场出现消费者抢油的苗头,官方为了平抑物价,一方面要求各主要的食用油企业保证市场供应,不得囤货;另一方面要求各大公司食用油价格不得上涨,涨价必须经过批准,食用油企业利润因此大受影响。中粮集团以及丰益国际等大豆加工企业,面对进口大豆的内外价差,都没有动力大量使用国产大豆。

而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中首次规定企业可以参与托市收购,根据规定,在油菜籽市场价格回升到每市斤2.00元以上前,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这样一来,压榨企业的每吨成本就少了200元。在这份100多家企业的名录里并没有一家外资企业,益海嘉里当然也不在其中。

金龙鱼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中粮虽然有自己的原料,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大豆。中粮集团和丰益国际的大豆压榨厂,主要分布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远离中国大豆的主产区东北,但是方便运输进口大豆。因为贴近港口,物流便利,从国外进口的原料大豆可直接进入车间加工,能大大节约成本。

但在进口大豆这个领域,行政力量的干预同样不可小觑,加上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加剧,中国食用油行业的领军企业利润率也陷入到比纸还薄的境地。

中粮旗下实际运作福临门的中国食品(00506.HK),小包装粮油分部(后来称为厨房食品,食用油为主力业务)从2008年到2014年,利润分别是0.05亿港元、3.9亿港元、0.3亿港元、1.6亿港元、亏损2.3亿港元、亏损1.5亿港元、0.3亿港元。

与中粮相比,丰益国际小包装粮油业务业绩表现稍好。2008年到2014年,益国际小包装粮油的业绩分别是0.9亿美元、2.3亿美元、1.5亿美元、0.9亿美元、1.6亿美元、2.2亿美元、2.6亿美元,利润率最高的时候约6%,最低的时候约1.3%。丰益国际执行了中国政府保供稳价的措施,当年小包装粮油产品销量增加了70%以上,但是利润缩水了约20%。

在现实大环境中需要得到身份认同,注入内资背景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009年7月6日,丰益国际对外宣布,指定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和中银国际负责其中国业务IPO的筹备工作,而这个上市地点将选在香港。

显然,如果益海嘉里在香港上市,将会使企业顺理成章变身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国内企业,既摆脱“外资”的称号和限制,也有利于中国业务的稳定以及减少在国内可能遇到的政策阻力。但当时香港正遭受金融风暴,募资无法达到预期,上市计划无奈搁浅。

3

2008-2016年我国精制食用油产量连续增长,2017年产量下降至6071.83万吨。2016年,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784.62亿元,同比增长6.96%。

而近年,国内民营企业也不断发展起来,目前,国内大豆压榨产业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状态:以中粮、中储粮、九三为代表的的国有企业,以益海嘉里、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和以渤海、汇福、植之元、中海为代表的的民营企业,分别占据40%、23%、37%的市场份额。目前中粮已收购来宝,若中储粮控股嘉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三足鼎立”的局面或将有所改变。

而中国市场上食用油品牌众多,约600多个,益海嘉里旗下“金龙鱼”市场占有率为23.6%,中粮旗下“福临门”市场占有率为16.05%。金龙鱼的霸主地位仍未改变,它依然是行业领军品牌。

根据2016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排名,益海嘉里排名第一,中粮排名第二。

来源:粮油市场报 《我国大豆压榨行业“三足鼎立”格局或动摇 》

但我国植物油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年消费植物油达到3751.5万吨,人均消费量消费27千克,而在2009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仅为10.35千克,增长了约1.5倍。

数据显示,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占比例不到20%,散装油占据80%以上,而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小包装食用油已占当地食用油市场的50%~60%,因此,我国小包装油市场潜力巨大。

时隔8年,政府决定放开外资干预。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取消油脂加工外资准入限制。丰益国际在中国地区开展业务获得更加宽松的氛围。

目前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处于丰益国际和中粮集团双寡头竞争的局面。中粮集团2018年在建的大连中纺粮油加工基地,新增产能6500吨/日,而益海嘉里在河南计划新增产能4000吨/日,中粮明显扩张幅度更大。

同时,粮食加工行业的特点是“本大利薄”。2018 年大豆压榨加工企业大多有 200~ 300 元/吨的收益,而菜籽的压榨利润持续居于高位,且稳定于 200~400 元/吨。随着普通油向健康油升级换代,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新型油品逐渐兴起,一定程度上对金龙鱼调和油的市场形成冲击,影响其市场增长速度。

此次丰益国际ipo极有可能利用上市集资净款在当地扩充业务。

综合来看,以益海嘉里(丰益国际在华公司)目前在中国粮油行业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力,如果顺利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将很可能成为粮油类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本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