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城市上位史,就是一部不断“长大”的历史

郑州的城市上位史,就是一部不断“长大”的历史
2019年09月12日 21:51 财经记者圈

文|墨林,原载于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原题《大大大大大郑州,呼之欲出》

众所周知,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20世纪初,因卢汉、汴洛两条铁路在此交汇,默默无闻的“郑县”一跃成为繁华商埠,“贸易颇盛,为河南之冠”。此后,随着铁路线不断拉长,并成长为京广、陇海两条全国大动脉,郑州也逐渐坐稳“中国铁路心脏”的位置。65年前,郑州替代开封成为河南省会, 由此开启逆袭之路。

郑州的城市上位史,就是一部不断“长大”的历史。

1948年郑州解放时,市区面积仅5.23平方公里,人口16.4万人。而最新发布的郑州市城市建成区规模通告显示,2018年郑州城市建成区面积1055.27平方公里。也就是说,70年间,郑州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超200倍。

伴随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仅最近10年,郑州GDP就翻了3倍之多,人口也突破千万,并顺利入围国家中心城市。

不过,对河南而言,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五、人口总量全国第三的中部大省,对省会郑州还有更大期待——

前不久,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下称《规划》):在现阶段空间范围基础上,逐步把周边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所辖县(市),以及汝州市、兰考县等省直管县(市),纳入郑州大都市区范围。

按照当地媒体的说法,这份《规划》,“结束了郑州二字只代表‘一座城’的固有概念”。那么,郑州将有多“大”的未来?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范围(图中未包括汝州市、兰考县等地区) 图片来源: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

01

全省大局

人口千万、中部枢纽,郑州却一直受制于不够“大”。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去年7月的研究显示: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7平方公里,两个数据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均为“垫底”。

作为省会——同中西部几大中心城市相比,郑州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仅为武汉86.89%、西安73.74%、成都61.43%。

实际上,从“小县城”起步,如何“变大”一直困扰着郑州。

19年前,老城区规模仅130多平方公里的郑州,就一下规划了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荒草鱼塘,这几乎等于平地起一座新郑州。

当时,新区设计单位还在竞标评审,郑州就提出 “要加快进度,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之所以如此紧迫,理由是“要以推动郑州市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强力开发郑州的新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其在全省的首位度”。

郑州市郑东新区 图片来源:郑州市政府官网

面积之外,没有一定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很多产业也难以生存和发展。

去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1013.6万人。一年内25.5万人的增量,让郑州成为全国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再往前回溯10年,相较2008年744万人,郑州常住人口增加269万人,的确不容小觑。

不过,对于人口大省河南而言,郑州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2018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河南全省人口向郑州聚拢,2018年净流入18.5万人,59.8%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流入郑州。不过,河南全省人口仍属于净流出状态,这些人口主要流向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

此前,多次参加郑州城市规划的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就直言,郑州最大的问题,还是“规模太小,实力太弱”。

这也是为什么,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会如此直白地说:“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是当前全省发展的大局。”因为,只有郑州先发展起来,才能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02

“1+4”

巢湖并入合肥、西安代管西咸新区、莱芜划归济南……眼看周边省会城市不断扩大自身规模,郑州不可能不为所动。

其实,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就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这是“郑州大都市区”首次亮相,“1+4”的空间格局也由此确立。

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12月)

根据此次《规划》,郑州的目的非常明确:

适时将郑州周边与市区发展连为一体的部分县(市)纳入市区管理,优化中心城区行政区划结构,壮大中心城区规模和实力。

翻译一下,就是要进一步把郑州做大。

目前,郑州大都市区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以占河南9.6%的面积,集聚全省近1/5人口,近1/3经济总量。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2035年,都市区常住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这个数字,可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目标比肩。

按照《河南日报》的提法,郑州大都市区不是简单把中原城市群切小一点,而是更务实地推动区域要素流动,强化“郑龙头”经济势能和“极化效应”。

拉伸“骨架”之后,如何让内部“血液”真正流动起来,无疑是重中之重。而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1小时通勤圈”。

《规划》明确,推动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无缝换乘,实现区域功能中心与门户枢纽、外围组团、相邻城市中心区间的“三个15分钟”高效衔接。

不过,当前郑州大都市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多年来,黄河天堑的存在,一直限制着郑州向北拓展的潜力。

目前来看,郑州东向打造郑汴一体化产业带,南向构建以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为平台的临空经济区,西向打通连接郑州、巩义、洛阳的工业走廊,而北向的郑焦、郑新一体化却发展缓慢。如何补上这块短板,就成了关键。

03

三个“榜样”

今年2月,我国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炉,宣告都市圈时代正式来临。在外界看来,郑州大都市区的实质,也是都市圈。

此前,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显示,除港澳台外,全国实际已有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它们也成为人口和经济最主要的“虹吸器”:以占全国24%的总面积,聚集近六成人口、创造全国77.8%的GDP。

城叔注意到一个细节。郑州当地媒体的报道特别提到:

《规划》借鉴杭州、成都、武汉大都市区发展经验,打造“青山绿水间”和“铁路轨道上”的郑州大都市区。

拆分来看,打造“青山绿水间”的大都市区,对标上述三座城市不难理解:杭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而“天府之国”成都,更是攒足了劲建设“公园城市”。

那“铁路轨道上”的大都市区,三座城市又能为郑州提供哪些经验?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城叔看来,要论轨道交通在都市圈发挥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这三座城市正好处于“起步”、“成型”、“见效”三个阶段。

覆盖鄂州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的武汉城市圈,“属于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整体较快的类型”。今年7月底,武汉城市圈首条跨城轨道交通——武汉地铁11号线鄂州葛店段正式开工。这意味着,武汉与鄂州的“双城记”又近了一步。

相较而言,成都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目前与周边城市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快速铁路,已可实现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得益于轨道交通带来的高效联通,今年“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中,成都都市圈高居中西部第一。

作为“成熟型都市圈”,已走过12年的杭州都市圈,以杭州为圆心,“高铁半小时交通圈”、“高速一小时交通圈”,早已覆盖杭州都市圈县级以上城市所有节点。

今年初,河南“两会”期间,河南省发改委主任何雄就透露,将打造“轨道上的大都市区”,启动编制大都市区交通专项规划。未来,郑州还“大”有可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