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奠基者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奠基者
2022年05月08日 16:28 中国金融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题。胡寄窗批判借鉴西方经济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也是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推向世界的引领者。

胡寄窗(1903—1993年)原名钟睿,四川天全县人,1926年毕业于北 平大学法学院,1938年获伦敦大学经济学科硕士学位。1949年后,他先后任浙江财经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西大学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中国经济思想史》等多本著作。

开创研究阵地 营造学术氛围

学术研究需要足够的研究氛围为依托。创办学术刊物,成立学术组织是营造学术氛围的有效选择。1941年胡寄窗先生创办了《经济学报》杂志,他在首发刊的致辞中指出,自严复将《原富》介绍到中国以后的几十年里,专业性的经济学著作寥寥无几。胡寄窗先生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时代现象,决定要创办专业性的经济学刊物,《经济学报》杂志便应运而生。五年后,他又创办了《经济论评》杂志,这一阵地偏重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讨论,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深入研究,胡寄窗先生于1980年在上海组建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学会成员由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与研究的学者组成。学会的基本宗旨是组织并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在胡寄窗先生的精心策划与悉心指导下,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不断壮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学术队伍,推动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繁荣发展。

“胡寄窗分界”

胡寄窗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对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五四”运动是以外来的新思想形态来代替旧有的原生思想形态。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经济思想发生了转型,即从传统的、前科学的经济思想向现代的、科学的经济学转型。1840年到1919年称之为“经济思想”,而1919年到1949年则称之为“经济科学”。这一现象被赵晓雷教授等学者命名为“胡寄窗分界”。

“胡寄窗分界”界定了中国经济思想从传统的、前科学的范式向现代的、科学的范式转型,其基点是研究方法的转型。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和分析方法还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国际通行的话语系统,二是“专业共同体”的产生。胡寄窗先生认为:“经济科学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论,应是内涵极广博和范畴最繁复的一门科学。”“胡寄窗分界”蕴含的经济思想、文化学术范式转型的核心要素就是科学,通过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的话语系统、科学的“专业共同体”,开始从经济思想到经济科学的转型。

专心学术研究 注重人才培养

胡寄窗先生的学术生涯一波三折,有三部数十万字的专著因战争等原因未被刊行。当时胡寄窗先生所处的政治环境及有限的资料状况,并不适于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不适宜从事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研究。但是胡寄窗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怀揣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于1957年年底将其著作《中国经济思想史》交付出版社。胡寄窗先生不仅自己专注于学术研究,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开办中国经济思想史进修班,为全国高等学校解决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教师与教材问题等。他强调研究生在读期间要打好基础,写东西要言之有理,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材料,给出充足的论据,不能妄下结论,更不能断章取义。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要有目标意识、问题导向,还要掌握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经济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根植于我国经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脱离现实的经济研究则缺少了生命力。胡寄窗先生曾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新的、更能解释经济事实的经济理论。”胡寄窗先生曾接受过标准的西方学术训练,但不拘泥于经济学中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定式。胡寄窗先生能够准确把握经济学前沿动态,这与他坚持“两个结合”是分不开的。

长期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史研究成果缺乏对欧洲以外文明,特别是中国文明经济思想的介绍。少数西方学者即使关注中国经济思想史,也主要聚焦在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胡寄窗先生坚定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文化自信,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歧视与贬低,胡寄窗先生先后出版了多本英文版中国经济思想史著作,真正将中国经济思想传播海外,打破了经济思想史中“言必称希腊”的观念传统。胡寄窗先生不断向世界宣传中国经济思想,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正如胡寄窗先生所说:“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以往的文化科技等领域曾作出过世界人民所公认的许多划时代的贡献。据此可以断定中国人民在文化科技方面包括经济思想,将不会长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特别是在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针的正确领导下,这个光辉的未来将会较快地出现。到那时,中国经济理论的成就,不独为中国所特有,亦将为世界人民所共有。”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坚持“两个结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扎根于中国经济问题实际,在构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经济理论过程中为世界经济科学进步作出贡献。

胡寄窗先生提倡在学术精神上立德、立言、立行,分析问题独抒己见,对学术追求永无止境。他学术思想深邃,是我国20世纪成就卓著的经济学家。胡寄窗先生代表的前辈经济学家治学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发展的宝贵财富。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2年第4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