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撮合”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务实方案

“兴农撮合”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务实方案
2025年03月10日 09:32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三江平原,稻浪翻涌;江南水乡,茶香四溢。从东北黑土到西南丘陵,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中国大地上正涌动着一场以金融力量撬动乡村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国工商银行以“兴农撮合”为纽带,在全国铺展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需求,疏通产业链堵点,激活生产要素流动,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务实方案。

畜牧革新:

产融协同打造京津冀肉仓

2024年4月,工行“兴农撮合·强镇大巡礼”首站落地“中国肉羊之乡”保定唐县南店头乡,通过“线上展销+线下推介+现场观摩+业务研讨+产业培训”的活动形式,帮助唐县及周边地区畜牧养殖、屠宰、饲料等农业经营主体找商机、促合作、办贷款、获信息。活动现场促成河北省20余县70家畜牧企业与12家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产品、项目磋商,超50%参会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针对养殖户抵押物不足的痛点,河北工行创新推出“保定唐羊贷”和“养殖e贷”,为唐县从事肉羊养殖的涉农小微客户提供线上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南店头乡养殖大户通过工行专项金融产品获得改造资金,不仅扩建了标准化羊舍,还引入了物联网饲喂系统和疫病监测平台,养殖效率提升40%。“工行贷款不仅助我们渡过难关,更带来了现代化养殖的新希望。”

有专项金融资金的持续注入,河北肉羊产业正加速从“小散弱”向集约化转型。截至2024年末,河北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300亿元,累计为肉羊产业注入1.16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推动唐县等主产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羊肉生态养殖基地,实现从传统牧区到“绿色肉仓”的质变。

奶业振兴:

金融活水滋养乳业长廊

“每天一杯好奶的背后,是产业链的数字化新生。”在北京工行主办的“兴农撮合·共筑健康中国”京津冀协同暨奶业高质量发展撮合活动上,“奶业一链一策一图谱”的发布引发行业关注。这份基于近200家乳企调研形成的战略图谱,实现了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和服务产品,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在乳制品行业的配置效率。

活动中,北京工行根据图谱为多家奶企出具融资意向函,并与北京市奶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三元食品共同发布“奶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共同推动首都奶业转型升级。此外,活动现场也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深刻剖析分享奶业市场发展趋势、奶产品与健康生活、电商物流技术等内容,围绕行业发展热点话题开展全方位研讨,积极为奶企“融智”提供思路。数据显示,金融赋能下京津冀地区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8.3%,婴幼儿配方奶粉国产化率突破75%,金融活水正滋养出一条更安全、更绿色的奶业长廊。

稳产保供:

金融之力守护民生菜篮

在“中国菜都”潍坊,山东工行正书写着“金融护农”的新篇章。2024年“兴农撮合·共护菜篮子安全”暨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服务活动取得不错成效,其核心成果“菜篮子发展贷”已形成全国推广模式。该金融产品以“菜篮子”稳产保供金融服务为基础,围绕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生产、流通环节的金融需求,累计为5万家经营主体提供超1400亿元的资金支持,以金融之力托稳百姓的“菜篮子”。

此外,活动精准对接了高素质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对政策、技术、设备、资金等各方面需求,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及京东、新发地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训授课,组织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及先进农机装备企业宣讲,开展优质农产品撮合与战略合作签约,为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交流合作平台。近年来,山东工行始终牢记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的社会责任,围绕“兴业、兴村、兴民”三大主线,积极构建“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特色客群+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的普惠涉农产品体系。截至2024年末,山东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100亿元,全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工行样板”。

果链升级:

精准滴灌结出黄金硕果

金秋十月的天水麦积区,智能分选线正以每秒5颗的速度为苹果“体检”。甘肃工行900万元贷款支持的智能设备,可将日分选量提升至60吨,通过光谱检测实现糖度、霉心病99%的识别精度,“物联网+反光膜”技术使光照均匀度提升30%,让花牛苹果商品果率突破85%。在甘肃工行信贷资金支持下,20万羽蛋鸡养殖场年转化500吨有机肥反哺果园,形成种养循环生态链。一直以来,甘肃工行积极支持当地苹果产业发展,不断做深做实普惠金融服务,通过“种植e贷”“跨境贷”等产品构建起从种植到出口的全周期链式融资服务,累计发放苹果产业链贷款余额达1.14亿元。

2025年“兴农撮合·农特品牌荟”活动中,天水苹果通过工行手机银行走进全国亿级客户群,单日销量突破万斤。“红果果”变“金果果”,“小农户”发展成“大产业”,曾经的黄土坡正蜕变为陇东南果业新高地,一颗颗“金融果”映红乡村振兴之路。

云咖出滇:

金融羽翼助力品牌远征

“从前卖原料,现在卖品牌,金融活水浇出了‘云咖’金名片。”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园艺展上,云南工行“山花烂漫·云咖相伴”兴农撮合主题活动成为全场焦点。活动邀请了普洱、保山等地咖啡种植核心产区的龙头企业及咖啡庄园,通过咖啡产品展示、现场品鉴、文化讲座等方式,推广“云咖”区域公共品牌,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从种子到杯子”的全流程。

云南工行针对咖啡种植户的资金难题,创新推出了种植e贷“咖啡贷”,6000万元专项贷款如同春雨精准滴灌了云咖主产区,有效破解了咖农在扩大生产和技术转型上的资金瓶颈。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额突破8亿美元,产业产值向百亿迈进。在工行助力下,“云咖”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以金融为翼飞向全球市场。

文旅共生:

金融画笔勾勒乡愁经济

在贵州安顺,“金融+非遗”的创新实践正焕发独特魅力。贵州工行“黔旅快贷”支持的黄果树民宿集群里,蜡染技艺不再是博物馆的陈列——12.6亿元贷款滋养下的180家民宿,将非遗元素融入客房设计、体验工坊、文创销售,带动周边村落年人均增收4.2万元。此外,贵州工行向龙宫景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1.99亿元,其专项贷款支持修复的布依族古寨,如今已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打卡地。截至2025年1月,工行文旅贷款已带动当地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同时推动了茶产业、精品水果种植及旅游食品制造业协同发展,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2024年,贵州工行持续在乡村文旅发力,在安顺举办的“兴农撮合·民宿非遗”金融赋能民宿产业发展活动中,为中国传统村落及景区民宿主们提供“规划交流+融资宣介+客源引流”一站式服务,有效推动黄果树、龙宫等著名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并向两家蜡染企业提供了500万元的贷款支持,助力非遗等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兴农撮合”为农业产业

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燕赵畜牧到云岭咖香,从陇原硕果到黔贵乡愁,工行“兴农撮合”实践印证了金融助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能量。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工商银行通过“融资+融智+融商”的服务模式,搭建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桥梁,努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2024年末,工行“兴农撮合”平台已累计支持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项目数超1800余个,服务超48万个农业经营主体,开展270场撮合对接活动,促成合作意向超5万项,意向性授信超2700亿元。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注脚——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链的每个节点,乡村振兴的画卷便有了最坚实的底色。

白云掠过青山,稻浪轻抚阡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产融协同的故事仍在续写。(本文由中国工商银行提供)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5年第3期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