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初探HR:从理论到实战的跨越
史珈炆的职业生涯始于对管理学与心理学的深度探索。2005年,她远赴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国际经济与教育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并以GPA 3.85以上的优异成绩毕业。这段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为她日后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多维度思考埋下了伏笔。2008年,她继续攻读教育心理学硕士,深入研究人类行为与组织动因,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然而,史珈炆并未止步于学术。2010年回国后,她加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从人事专员做起,开启了实战之旅。彼时,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人事阶段,但史珈炆敏锐地意识到,未来HR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与“战略性”。她主动开拓清华、人大等高校的校园招聘渠道,半年内完成50余名实习生招聘,并搭建起实习生的新人培训体系。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HR不仅是执行者,更是组织发展的设计者。”
02 深耕实践:从0到1的破局者
2013年,史珈炆加入北京汽车报社,正式开启人力资源经理的进阶之路。面对传统媒体行业的转型压力,她提出“人才留存关键在于体系化培养”。短短半年内,她完成了30余人的招聘任务,留存率高达90%,并首次将新人培训、在职培训标准化。“培训不是填鸭式灌输,而是通过胜任力模型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她回忆道。
2015年,史珈炆转战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这家企业业务横跨新媒体运营、大型国际活动策划,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极高。她主导搭建了中英文编辑、设计、运营等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优化KPI考核指标,并首次建立晋升通路,一举解决了公司长期存在的“人才流失”难题。“当时设计岗的离职率从40%降至10%,这让我坚信,科学的体系能激发人的潜能。”
03 厚积薄发:战略HR的践行者
2020年,史珈炆加入富联汇特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一跃。这家业务涵盖区块链、新能源车租赁、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的公司,正面临快速扩张期的组织挑战。作为人力资源经理,她主导了一场从无到有的“人才革命”——
■ 团队搭建:精准匹配业务需求
公司计划在厦门、宁波、海南三地同步开拓市场,但基层销售、工程师等岗位严重空缺。史珈炆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在3个月内完成100余名中外籍员工的招募,其中销售岗留存率与绩效转化率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她总结道:“招聘不是‘堆人头’,而是基于业务逻辑设计岗位模型。比如销售岗,我们不仅看经验,更注重抗压能力与学习意愿。”
■ 体系优化:让管理可复制
面对多业务线并行的复杂局面,史珈炆着手重构人力资源体系:
- 绩效管理:将KPI与OKR结合,针对技术岗设置研发进度指标,对销售岗强化客户转化率考核;
- 培训体系:搭建“新人训-在职训-管理训”全流程标准化课程,内训师团队覆盖80%核心岗位;
- 成本管控:通过人员结构优化,在零纠纷前提下降低人工成本近10%,同时引入灵活用工模式支持新业务。
“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于‘降本增效’。”她坦言,“但增效不是压榨员工,而是通过体系释放生产力。”
04 跨界融合:懂业务,才能创造价值
史珈炆的职业履历横跨传媒、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但她始终强调:“HR必须跳出专业视角,先成为业务的‘翻译者’。”在富联汇特期间,公司计划拓展新能源车租赁业务,但缺乏行业资源。她凭借积累的二手车渠道人脉,协助搭建起供应链网络,促成业务从0到1落地。“HR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看报表,要走进一线,理解业务痛点。”
这种“业务导向”思维也体现在团队管理中。她要求HRBP必须定期参与业务会议,试用期员工需通过“业务知识考核”。“有一次,一位新人因不熟悉区块链技术术语,在业务部门沟通中屡屡受挫。我立刻安排她参加技术培训,两周后她就能独立设计研发岗的招聘方案了。”
05 文化筑基:简单务实的力量
在史珈炆看来,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可执行”。在富联汇特,她推动将“结果导向”融入日常管理:
- 绩效考核:销售团队的奖金直接挂钩客户续约率,避免短期逐利;
- 冲突解决:设立“跨部门协作积分制”,鼓励资源共享;
- 危机应对:2022年疫情期间,她主导推出“弹性工时+线上培训”组合方案,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员工满意度提升15%。
“文化不是口号,而是员工每一天的选择。”她举例道,“去年公司新能源车业务遭遇供应链危机,采销团队连续加班三个月。我提议将‘超额完成率’与年度旅游奖励绑定,最终不仅渡过难关,团队凝聚力也大幅提升。”
06 传承与突破:让团队永葆活力
史珈炆对团队培养有着独特理念——“推陈出新,方能生生不息”。她要求下属在熟练掌握现有工作后,必须将职责移交新人,自己转而挑战未知领域。“在富联汇特,一位培训主管用了半年时间搭建起标准化体系,随后我让她转岗参与海外招聘项目。起初她压力巨大,但一年后,她已成为公司跨境人才引进的专家。”
这种“轮岗制”不仅加速了个人成长,也让团队始终充满创新活力。她笑称:“我的目标是让每个成员都‘害怕’舒适区。HR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进化的职能,停滞就意味着淘汰。”
07 未来可期:在不确定中锚定方向
面对数字化与AI对人力资源的冲击,史珈炆显得从容而清醒:“ChatGPT可以筛选简历、生成报表,但它无法替代HR的战略洞察与人性化沟通。”她正主导将AI工具引入重复性工作,例如自动化考勤分析、智能面试初筛等,以此释放团队精力,聚焦于组织诊断、文化塑造等核心领域。
“未来十年,HR的竞争力在于‘三懂’——懂战略、懂数据、懂人心。”她总结道,“而我的使命,是让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护航者。”
结语
从青涩的校园招聘官到跨行业HR专家,史珈炆用13年时间诠释了“知行合一”的力量。她始终相信,人力资源的本质是“通过成就她人,最终成就组织”。正如她常对团队说的那句话:“我们不是规则的执行者,而是组织生态的设计师。唯有深耕不辍,方能与时偕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