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8日上午,由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人教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学术年会”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成功举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刘月霞,东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佑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海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董竹娟,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周林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京、津、冀、渝、江、浙、内蒙古、青海、新疆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成员单位领导,东城区教育两委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区教科院,东城区教育系统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及干部教师代表共计500余人参会。研讨会由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高伟、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主持。

王佑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届研讨会充分展现了东城区教育系统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精神面貌和使命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东城以“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主动破题,未来三年,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首善作为、首善担当、首善示范,同时强化区校协同,以“大教研”体系,支撑和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海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编研出版的专业队、国家队、主力军,人教社多年来与全国各地教研机构紧密合作,特别是与东城区教育渊源深厚,在教材编写、教材改革实验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与深度合作。此次“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成立,搭建了跨区域教研合作交流的平台。人教社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东城区教科院的合作,共建研训实验基地,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托,推动教材应用、课程教学评价以及教研的深度融合、成果转化,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教研交流平台、教师素质成长平台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平台。

董竹娟在致辞中表示,北京教科院始终以教育理论、政策、实践研究,为服务教育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首都教育质量贡献智库力量。北京市、区教研部门要把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常态化教研范围,东城在这方面早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她还表示,在数字技术撬动课堂教学变革的同时,还要聚焦课堂主阵地,希望东城继续发扬守正创新的传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与会领导共同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训实验基地”揭牌,标志着“研训实验基地”正式落户东城,也意味着人教社与东城教育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实现了专业资源与区域实践的同向发力与双向赋能。未来,双方将在教育政策研究、课程教学改革、教育人才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形成更多课程教材研究的本土化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推进区域教育教研高质量发展。

同时,由人教文化交流中心、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发起,联合全国14个省市的24家教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的“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覆盖广东省、浙江省、湖南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初步探索构建起覆盖中东西部、辐射城乡的教研协同网络,以“大教研”的工作格局开创指向教育强国建设的跨区域教研联合新局面。
会上,周林做《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力书写东城教育强区建设新篇章》主旨报告,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做《推进教研转型创新,深化素养成长型课堂变革》报告,会议特邀刘月霞作《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时代新人》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以《智能时代课堂循证研究及其区域研修文化发展》为题做主题报告,获得参会教研人员和教师的热烈反响。
本次学术年会历时两天,包含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成立预备会、“素养成长型课堂”研究课展示、主论坛和“课堂样态:素养成长型课堂的实践样态”、“课程建设:课程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教研支撑:走向循证的教研转型”、“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协同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实践探索”五大平行分论坛四个内容单元。学术年会主题鲜明,亮点纷呈,为与会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搭建了融合学术研讨、成果转化、实践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高水平的交流研讨平台,呈现了一场集知识、实践、智慧与创新于一体的教学交流盛宴。
人教文化交流中心供稿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