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旧貌换新颜|我和我的家乡

渔村旧貌换新颜|我和我的家乡
2024年06月21日 14:20 上海徐汇发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城镇、村庄是祖国巨变的缩影,你、我、他的家乡变迁汇聚成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图景。为展现辉煌成就,致敬伟大祖国,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征文活动(想在“学习强国”展示你的文采吗?“我和我的家乡”征文来啦!),通过广大读者和家乡共同成长的时光故事,反映今昔发展变化,传递浓厚家国情怀,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渔村旧貌换新颜

徐朝阳

想到小渔村,小渔村的第一书记建新哥就打来了电话。

“朝阳哥,过年回老家看看吧,对了,带上你们报业集团的两个建平老师,给我们来一个送文化下乡怎么样?”

我痛快地答应了建新哥的邀请。这个家伙放着省农委副处长的位子不坐,四年前回到我们共同的老家干上了驻村第一书记,听说老家在他带领下变化不小,同样是小渔村走出来的干部,我有什么理由不为小渔村的乡村振兴作点贡献呢。

没过几天,我就成功地游说我们报业集团的书法家刘建平老师、文史专家袁建平踏上了回乡的路程。一路上,我们自然地聊起了过年的风俗和习气。说起春联和春节文化,我不由想起了已经去世的父亲。

小时候,写春联,贴春联在我家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每年除夕早餐过后,父亲便会摆好桌子,取出早已买好的红纸,将墨汁倒入一个大碗内。最为神奇的是,春联写什么父亲从来没有书本参照,他总是略一沉吟,把最后一口烟深深地吸进去,然后扔掉烟屁股,开始裁纸,对折、对折、再对折……一幅或七字或九字的对联纸就裁出来了。万事俱备,父亲挽好袖子,开始泼墨挥毫,“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

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年这个时候,还会有一些乡村四邻来求春联。这时候,父亲总是笑着接过乡亲们递过来的香烟,并主动问主家需要写什么内容的春联,有些没有准备红纸的主家,父亲也会为他们裁好红纸。这时候,母亲也会适时端上热气腾腾的芝麻豆子姜盐茶,还有刚刚炒好的花生瓜子来,于是,堂屋里便成了暖意盈盈欢声笑语的茶话会,大家在评点春联,盘点一年的收成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然后拿着墨迹已干的春联高高兴兴回家贴春联了。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老家很多家庭都没有贴春联了。偶尔有人买了印刷的春联,却不知道是少了油墨的香味,还是少了邻里街坊的寒暄,贴春联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和仪式感了。年轻人从大城市回来后,大家更热衷于在一起喝酒打牌,麻将声经常彻夜不停,在烟雾缭绕的环境里鏖战几次不仅钱包空了,身体也感觉非常疲惫。因此我对于回家乡过年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了。父亲去世后,我已经有几年没有回过小渔村过年了。

“快看!快看!这就是你们的小渔村吗?”就在我陷入回忆时,袁老师兴奋地喊了起来。

我的天!这还是我们那个有些偏僻有些落后的小渔村吗?只见宽阔的柏油路边,一幢幢造型别致的花园洋房正安静地享受着冬日暖阳,院子里,几乎每家都停放着一两辆小汽车……村里的人呢?不会又聚在哪里打麻将、斗牛去了吧?

正在疑惑间,建新哥闻讯把我们接到了村部,在这里,大家正在热热闹闹地练习舞龙,还有一些老大爷老太太在跳广场舞……建新哥一边带着我们参观村里的文化活动室,一边介绍小渔村这几年的变化,我才知道小渔村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原来,前两年周边的四个小渔村合并后,建新哥带领大家不仅利用优质水资源大力开拓水产养殖、开设了两家颇具规模的渔家乐,还引进了阳光葡萄和沙地西瓜种植,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村里人年均收入已经突破了26万。

“大家回来过年不打牌了吗?”我终于忍不住道出了我的疑惑。建新哥爽朗地笑了起来,“基本不打牌了,每年春节,村里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书画竞赛、读书竞赛、舞龙,学唱花鼓戏……”

原来,建新哥把我们邀请回来,早就琢磨着让袁建平老师举办一次诗词讲座,让刘建平老师举行一次写春联、送春联活动。至于我嘛,他想要我为村里年轻人讲一讲手机摄像和直播带货的内容,因为他们也想尝试抖音直播,推介渔村的水产品和阳光葡萄呢。

第二天,袁建平老师的讲座《大宋“男神级”吃货苏东坡的诗词与饮食文化》大获成功。书法家刘建平老师现场挥毫泼墨写春联更是吸引了小渔村的男女老少前来参加,许多小朋友还带来自己的作品请求刘老师指导。和我交流的年轻人虽然人数不算很多,但我却被他们的学习精神和对于家乡的热爱感染着,恨不能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传授给他们,为我们的渔村振兴做出一些努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