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记忆03|历史上的南关区,为啥要建古城墙?

南关记忆03|历史上的南关区,为啥要建古城墙?
2024年05月31日 05:36 张中岩2030

历史上的南关区,曾经修建过城墙。

那么,为啥要修建城墙呢?

城门

南关区之所以要修建城墙,主要是为了防御。

清朝末年的时候,吉林省爆发了“马傻子农民起义”。

马傻子是个绰号,真名叫马振龙。他从小给地主家干活,受尽了官府、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不得已起来造反。最初,他联合本屯附近的一些壮年农民树起了大旗,在梨树举行起义,队伍有几十人发展到500多人,渐渐地名声大震。起义军破城陷阵,杀富济贫,势不可挡。

1865年(清同治四年),起义军攻克昌图、法库后北上,攻长春,克农安,入夫余,直逼双城堡。所到之处,商民欢天喜地,将马大人迎入城中。

1866年(清同治五年),起义军在朝阳坡与清军发生一场大战,杀伤了很多清军,起义军也受到很大损失。4月经开原、铁岭,复至清河门一带备战。后因起义军奋斗纲领不明,战绩不佳,战斗失利后军心涣散,个别首领叛变,加之与敌军兵力相差悬殊,马振龙牺牲后,终因寡不敌众,致使这次起义失败。

南关区修建城墙,主要是为了防御马傻子入侵。

城门

1865年,当马傻子起义军逼近长春时,长春厅衙署组织商民捐款修筑城池。

当时,南关区(当时叫宽城子)虽然是一个大集镇,“呈半城半乡之势”,但经济并不富裕,又因仓促决定,时间紧迫,便凑了些钱匆匆建起木板城墙。木板城墙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周长约10千米,高3米左右,用木板中间夹泥垒起。还有少部分是用土垒起,有些地方索性把商铺、农家的连起来,城内面积大约7平方千米。

城墙大致走向为:南起今大马路南端,向西经解放大路至民康路,然后向西北,沿民康路南侧至西三道街,再折向北,穿过四道街、平治街,经长春市第七中学东侧折向东北,至大经路与长春大街交叉口,在沿长春大街南侧向东,穿过大马路、亚泰大街至东门里路折向南,顺东门里路东侧沿伊通河西岸台地向西南至大马路南端。

这个区域主要在今日的南关区内。

城门

城墙虽然简陋,竟抵挡了马振隆10月初的第一次进攻。

随后,长春厅便开始对城墙进行加固和改造,很快就形成了高1.2丈、史籍称“周二十里”的城墙。

实际上,通过现代手段复核,城墙周长应为7公里左右,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

除了城墙外,充分利用东、南、西侧的自然水系,在无水的北侧挖出宽、深各一丈的护城壕。虽然城池的形状并不周正,但城墙、城门、城壕等功能齐全,具备了完全的防御能力,也由此成功抵挡了12月中旬马振隆的第二次进攻。

既然有城墙,就要有城门。

历史上,南关区曾经有13座城门。

那么,这些城门都位于何处,如今都怎么样了呢?

请看下一期报道。

作者:每日汉字

出品:一点资讯吉林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