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会等来恒生医药的拐点

总有人会等来恒生医药的拐点
2024年06月21日 09:43 雪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陈达美股投资

来源:雪球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

恒生医药基金的投资者等待港股医药的拐点就像等待睡美人开眼他们耐心如铁这份倔犟但凡分一点出来给到芸芸众生世上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当然啦倔犟是褒义词面对几乎前所未见的港股的史诗一般的暴力熊市投资人需要做啥呢该走的也走了该来的终归会来现在就是既需要倔也需要犟很多人也看到黎明的曙光对于眼下的熊市而言maybe it is the begining of the end ?——你看恒生科技都拐了那恒生医药什么时候拐

恒生医药今年就是过山车做到吐那厢美国生物安全法草案这厢创新药支持政策下去了又起来起来了又下去年初至今恒生医药累计跌幅大约为22%恒生医疗保健业板块下跌24.5%是港股今年跌得最多的板块来源Wind

其实就投资来讲拐点一般就两个时候来一是估值打穿到一个猛男落泪的水平二是有一定连贯性的边际改善无论是基本面还是资金面

四月底那一波黎明的曙光变成了黎明的耳光好消息天亮了坏消息大阴天没全亮还记得短短几年前医药妥在股票高富帅的那个象限估值飘在天上股东喜在眉上然后从2021年开始了史诗级别的大熊至今已有三个年头有余与其他的当年玫瑰色憧憬里预期打得过足的成长型行业一样跌得早跌得透或许也跌过了头

估值上我统计了一下港股A股美股医药公司中位数估值水平大家可以清晰看见2024年用盈利预期来算市盈率的中位数分是为12x20x23x对你没看错港股就是半价的水平

(数据来源:BBG)

而基本面方面的边际持续改善无论是微观公司侧还是政策面还是跟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不大抗周期也好防御型也好刚需也罢都有一些好的苗头另外某医药女神说医药迎来拐点有三大核心逻辑

第一大逻辑是业绩增速这个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带来1962年和1963年是婴儿潮当时出生人口非常多这些人会在2022年到2023年进入退休年龄期间的老年人口增速大约是5%后面几年增速会是3%到4%另一方面是行业本身植入全球供应链的机会根据wind数据2019年至今港股创新药公司研发费用总投入持续提升即使投融资非常不活跃2023年港股创新药公司研发费用413亿人民币同比也仅仅下降6%

第二大逻辑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过去几年的结余在持续扩大因为在集采等医保控费下医保资金节省了很多这些都是后面的购买力第三大逻辑政策因素基于政策周期角度看到了向好信号这个大家可能看得比较多了不多赘述另外出海可能会有波动诸如药明之类也受地缘的影响

我还可以补充一点生物医药是一个投融资密集型行业行业属性决定了需要发生并购需要发生IPO需要发生增发需要发生资本市场行为而这个就需要充裕的流动性所以美股的生科行业XBI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关联度极高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4月我看到的数据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月度环比都是正增长投融资的融资逐步回暖

毕竟归根结底超额收益来源于超额的预期差异

另外港股医药或者恒生医药有些人可能不清楚到底是哪些公司简单那介绍一下港股医药分三块

第一块创新药这块的catalyst是国内创新药行业政策+国产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ADC赛道BD交易活跃非肿瘤领域 (自免减重等) 研发和商业化的推进这个赛道上比较重要的玩家有百济神州荣昌生物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康诺亚等等

第二块是Pharma大型药企这块的catalyst是GPO集采的fancy说法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常态化下集采对pharma负面影响边际减弱港股的pharma公司几乎都有比较强的商业化的能力手头现金充裕有能力支持研发和BD持续推进这方面公司有翰森制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等等

第三块医疗服务catalyst是国内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持续恢复我个人比较看好有特色的或者是有色色的民营医疗的机遇比如固生堂海吉亚医疗锦欣生殖等等

另外对股东而言还有一个catalyst——前几年钱多的时候大家鸡血打得太足心态比较膨胀导致公司臃肿冗员不断这对股东而言是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降本增效刻不容缓——就员工数量而言2023年员工数量同下降的港股医药公司数量占比为54%当然也要提防降本增效不要搞成降本增笑最后你明明搜索ARS辅助生殖服务龙头结果出来的是如何找到北京东城区的大圈资源

恒生医药基金的拐点或许是个戈多等起来有点磨耐心然而投资里超额收益的来源无非是超额的预期差异以及超额的耐心当估值再起的时候我们把酒言欢所有这一切都付笑谈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