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张翼轸
来源:雪球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散户投资者的境遇颇具矛盾性。一方面,我们被视为“信息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却拥有一种独特的自由。这让我忆起那句古语:“每个散户都是孤独的斗士。”然而,或许正是这份孤独,赋予了我们最宝贵的自由。没有嫉妒的考核,没有渠道的责难,没有冲击成本的牵绊,这份“无拘无束”,或许正是散户最引以为傲的优势。
提及散户与机构的信息差,客观上是存在的。
那些年费高达20万的彭博终端、好几万元的Wind数据库,对于普通散户而言,遥不可及。更遑论机构投资者独享的调研、路演,以及那些隐秘的闭门会议。
然而,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有趣的平衡。当机构投资者为维持信息优势付出巨大代价时,散户却在不经意间掌握了三张王牌。
第一张 小资金的灵活性
还记得巴菲特那句著名的调侃吗?在1999年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他曾说:“资金量小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若我手中仅有100万,每年差不多能赚50%。不是差不多,是肯定能,我敢保证。”这话初听似显狂妄,细思却颇具深意。正如小鱼虽不及大鲸体型庞大,但在礁石间穿梭的本领,却是大鲸所无法企及的。
你看,那些看似冷门的投资机会:日历效应、可转债轮动、封闭基金折价套利,乃至分级基金赎回套利,对于资金雄厚的机构而言,根本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但对散户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
这让我联想到《股市长线法宝》中历史表现极为优异的流动性因子:那些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常因机构难以涉足而需要风险补偿,并因此产生超额收益。但对散户,流动性的风险根本不成为风险,但超额收益却可轻松享受,而这恰恰为灵活的散户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第二张 没考核的自由
在投资领域,最令人窒息的莫过于那永无止境的业绩考核。基金经理们表面风光,实则战战兢兢。面对短期考核,承受基民对超额不满而赎回的压力,尤其在牛市中,被迫承担高风险,无法从容减仓,甚至要去追赶一些高估值高风险的投资标的。
这一切如同紧箍咒,使他们在市场亢奋时随波逐流,在市场恐慌时同样惊慌失措。
散户又如何?我们是我们自己的考核人。
我们大可从容等待,敢于逆势而行,甚至在市场最为狂热之际,选择静立一旁。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某种程度上,比那些所谓的信息优势,更显珍贵。
更何况,基金经理至多用三年持有期、五年持有期来短线锁定资金不赎回,但散户投资,理论上可以天荒地老。这让我们更能享受“时间的玫瑰”。
第三张 成本优势
这个话题,绕不开巴菲特与泰德·西德斯之间那场著名的赌约。
2007年,巴菲特以50万美元为赌注,向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发起挑战,坚信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长期表现将超越任何对冲基金组合。当时,经营对冲基金母基金Protege Partners的泰德·西德斯接受了这一挑战,他精选了五只对冲基金的基金组合,这些基金背后投资了超过200只对冲基金。
十年后的结果引人深思:标普500指数基金年化收益率达7.1%,而西德斯选择的对冲基金组合年化收益率仅为2.2%。最终,巴菲特以125.8%的收益大幅领先西德斯的36.3%。西德斯事后承认,对冲基金的高昂费用和复杂结构是表现不佳的主因之一。
这场赌局的深层启示在于:复杂的投资策略与高昂的费用结构,未必能带来更佳的收益。机构投资者不是活雷锋,必然收取管理费、托管费,其中主动公募基金普遍收取1.2%的管理费,私募基金则更高。
相比之下,散户无需支付这些高额管理费,也无需承担复杂的费用结构,甚至可通过简单的指数化投资,构建出低成本的投资组合。
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揭示:若两位投资者初始条件相同,年化收益率仅相差1.2%(此差额常见于主动基金的管理费率),经过30年的积累,他们的财富差距将超过40%。这一微小的优势,如同水滴入海,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汇聚成不可忽视的巨浪。
因此,在探讨散户投资者的现状时,我们或许应避免使用“弱势”这一表述。散户投资并非完全处于劣势。尽管机构拥有显著的资源优势,但散户的灵活性、低成本以及不受短期业绩考核限制的特点,使其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差异并非单纯的优劣对比,而是策略选择的多样性。小额资金的灵活进出,使得散户能够敏锐捕捉市场中的细微机会,而机构则常因规模限制而难以迅速应对。
在这个市场中,每个人的角色都独具优势。关键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投资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投资策略的实效性。
大道至简。散户在投资之路上,需在复杂市场中保持简单智慧,坚守独立判断,享受独特自由。善用自身优势,方能在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投资路上的孤独,或许正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