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
2020年01月20日 11:31 雪球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1970年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者尤金·法玛。目前的有效市场假说有两层表述:

1.投资者的收益率难以超越指数;

2.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已知信息,即P=DCF;

请注意这只是个假说,是一种解释,并不是已被证实的理论。理论层面如何证实证伪我不清楚,现实可以对这个假说进行一定程度的证实证伪。

其中第二层表述难以证实证伪,实证研究主要都在第一层。有无数论文与统计都证明了,美国的主动型股票基金长期平均跑输指数。这个结论证据确凿,无可辩驳,但这个结论其实与市场是否有效无关。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典型的IP消费场景

在之前的《需求曲线》一文中,提到股市的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上的,即股市越涨,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越大。

指数基金卖得好-买入指数成分股-指数上涨-指数基金卖得更好,这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而且可持续。因为主动型基金再怎么主动,最多也就100%买指数成分股。在指数成分股暴涨,非成分股不怎么涨的情况下,整体上主动型基金确实无法超越指数。这与市场是否有效显然没有关系。

投资者如果信这个IP,就买指数基金。不信,自己选股或者买主动型基金。双方PK收益率,谁赢?投钱多的一方赢。

美国每年都在净赎回主动型基金,净流入被动型基金。目前两者的规模已基本持平,且同是美股市场里最大的一群投资者,指数当然难以被超越。

目前中国的股票指数基金规模大约在不到1万亿,相比约50万亿的流通市值只有2%不到,指数基金对市场的影响不太大。

在过往的近20年中,中国的开放式主动型股票基金的业绩大幅超越基准指数,这部分内容在上一篇的《公募基金 vs 指数》中已有统计。我管理的$金涌绝对价值投资1号(P000605)$去年也超越基准(50%沪深300全收益+50%人民币计价的恒生全收益)13%。身边的一批专业投资者也是年年显著跑赢指数,即使剔除打新收益。甚至更简单的,只需要不断滚动买入几乎没有升水甚至有时贴水的股指期货,剩余资金买固收,就能轻松跑赢指数。所以,“有效市场假说”在中国并不符合现实。

未来这个IP在中国有没有可能也重复美国的情况呢?我不知道。信这个IP的投资者可以下注。但在没有更多人信之前,主动投资超越被动投资可能还将是常态。

其实我更认可“有效市场假说-推荐指数基金-做大基金生意”这个逻辑链。在现实商业中,“有效市场假说”成为了推销被动型基金的理论依据。指数基金公司的着眼点在规模,而不是投资者获得的收益率。在目前主动型基金长期跑赢指数基金的背景下,被动型基金的总规模在近几年依然迅速增长,而费后业绩更好的主动型基金的总规模却一直不增长,“有效市场假说”在其中起到的营销作用是巨大的。

再来看第二层表述,市场价格有没有可能差不多等于DCF?就算一家公司与股东之间的未来现金流已经完全确定,那股价还有一个变量,就是折现率。在这种情况下,把股票当成债券来看就行。

不同投资者要求的折现率是不同的,市场的折现率不是CAPM说的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谱线。保险资管通常要求8%,个人可能要求12%,基金通常是相对收益,没有确定的折现率。所以股价定在多少折现率是有效呢?我觉得8-12%都是讲得过去的。

用8%与12%的折现率来折现,股价大概要相差1倍。买到联营、合营、甚至控股,股东的现金流又会有重大区别。再加上对于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合理偏差,可能股价相差2倍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折现率最低的保险资管包下了一些股票的流通股,把他们的折现率定到8%,那这些股票的价格可能是有效的。

但实际的情况是,保险资管受到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影响,通常也是分散投资的,像巴菲特那样较为集中持股的极其罕见。在每支股票的股东里,都会存在不同种类的投资者,各自有各自的折现率。如果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完全不变,市场参与者组成的变化,就会导致股票折现率的变化,理论上股价也会随之变动,而这又是不太可能被提前预知的信息。

对每个参与者来说,有效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好在市场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地方,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不需要在乎市场是否有效,需要的是赚到尽可能多的钱,无论市场有不有效。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马里奥的绝对价值”

作者:Mario链接:https://xueqiu.com/7660842159/139685727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