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人士对中国制造业的思考

制造业人士对中国制造业的思考
2020年04月03日 09:30 雪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整个地球。 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来说,这个支点就是能够带来大量就业的制造业。 制造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因为牵涉整个经济的方方面面,而且需要产业链的上下游等各方面的配合条件非常之多,同时又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密不可分,因此关系重大。 1978年,中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国外嗅觉灵敏的港资/美资/日资/台资/澳资等等外来资本和企业,将他们的资本和技术,产品等带来中国,在中国进行大量投资设厂,生产出口。 这些引进来的资本和企业,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数以亿计的人受益于此。 从此以后,中国工业经济规模迅速壮大。199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2018年比1978年增长56.4倍,年均增长10.7%。

2018年的GDP总额达到1978年的90.9倍。 制造业对中国重要性的一个最佳代表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深圳和东莞,从对外加工贸易起家,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从一个小渔村和小村镇,一跃而起发展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人民和政府都从对外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学习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来支持个人/家庭/政府的发展。他们直接和间接的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无比的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受益于各种类型的对外对内制造加工企业。仅仅美国苹果公司委托富士康集团生产的苹果手机就在中国直接和间接带动超过100万人以上的就业。这100万人间接带来的消费又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 所以说今日中国一切的繁荣景象都是建立在制造业繁荣的基础上的,没有制造业支持的繁荣就是无根之木,是经不住风浪的,一推就倒。 所以首先我的第一个观点是: 1.       中美供应链应该合作,不管美国政府和部分人怎么做,我们还是要和包括美国在内各个国家和地区愿意和我们合作的企业好好合作. 再说说我的第二个观点:中美产业链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 在商言商,商人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些企业将制造业产业链搬来中国并不是来扶贫的,而是来逐利的。 一个商品的出世,首先从设计师构思产品Idea,商业部门进行商业调研,市场可行性研究,再到合格立项,工程设计图纸,定版,确定产品结构,手办开发,模具制造,工程跟进,生产试产,QA品质实验室质量测试,工程完善,生产放产,外购零配件放产订货,供应链启动,生产进行,营销配对进行。成品完成,客QC检验合格,定船期/运输出货,进仓报产,运输到达目的地,上架销售,销售情况反馈,订单的调整配合,供应链做出相应配套调整。每一个步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资源等等的要求不同,对应各个产业链的利润报酬也不同。 整个产业链的分工和任何一个公司内部不同部门的分工是一个意思,都是根据不同的技术含量和分级处理不同的事情,然后按劳取酬,而简单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底然后制造业是最尾阶段,是用人最多,且相对来说在纯制造阶段是最没有技术含量和利润空间的一端。 美国等企业因为精力和资源的限制,保留了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占据了产业链的顶端,然后把产业链的底端,这些低附件加值的制造业外包给了第三国家。

美国人口少,工资高,企业只能来做这些附加值,高利润的工作,不然没有生存空间.中国的人口多,各种层次,不同素质的人数众多,因此也需要这些能带来大量就业的制造业企业来提供就业机会. 制造环节的利润非常微薄,大量的利润空间留给了产业链的上游:品牌运营商. 这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他们手机产品市场售价6000块左右的手机,中国工厂的制成品出厂价仅为1500到1800人民币。 苹果公司以全球约13万人创造了2019年2601.74亿美金的营业额,552.56亿美金的净利润. 其净利润率常年超过20%。 而富士康集团以全球约67万人,创造了2019年1775亿美金的营业额,270亿人民币(39亿美金)的净利润.其净利润率只有2.2%. 对比一下各自的利润,以及再看看我们身边这些耳熟能详的美国公司:苹果,英特尔,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波音飞机,微软,谷歌,宝洁,高盛等等这些美国的全球商业巨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及利润就知道谁是大赢家了.其实美国才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只是中美两国政府把各自的财政收入用在了不同的地方,导致两国间的整体实力在这二十年出现了不同而已。 中美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并不存在谁占谁便宜的事情。 苹果公司想要在美国本土建立这么大的制造产能和这么低的成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而中国想要脱离美国企业拥用这么大的就业机会也是挺困难的事情. 因为中美的国情不同,各自的需要也不同,双方不过是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而已. 这些美国企业先是在巨大的本土市场和优秀的产品中发展壮大,然后乘着美国影响力的东风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在全球市场上赚取了丰富的利润,以维持他们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       员工高工资,高福利待遇,提升员工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2.       给企业所在地方政府上交高税收,提升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实力。3.       有实力投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一个正循环的过程。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国际化非常成功的巨头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赚取的巨额利润,才能够支持他们的福利开支和支付他们雇员的高额工资,像美国的高管,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美金的年薪,中国目前能达到这种收入的还是极少数。. 2018年,美国人均工资水平是中国的7到9倍,有了高收入才能有高消费,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 因此要将这些需要大量工人的制造业全搬回美国本土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1.       美国的工资水平高,搬回去,所有产品的成本将上升最少3倍以上(人工高了,运输等成本低了).那么对应的就是产品售价的提升, 销量的减少,利润的减少.2.       美国也根本没有这么多工人来制造这么多的产品来供应他们全球的市场. 因此我说中美供应链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各取所需的事情. 那么除了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可以低成本大量支持制造业的国家吗? 实际上我们作为对美产业链上的资深从业者是知道美国从2012年起就在推动制造业的供应链回流以及从中国转移去其它地方(越南/印度等国家),只是以前的做法以委婉和低调处理,进度较慢,到了特不靠谱时代直接撒破脸,不管不顾明着干,强推强干,希望加快进度而已。

可是制造业的转移除了政府的意愿,最关键的还是企业主算得过来账。有利可图。没有利润的支持,任何商业行为都是不可持久的。 像我们做制造业的朋友评估在哪里设立一个生产厂,需要评估的有: 1.       地域位置的便利性,原材料与制成品便利进出。2.       工作人员的充足性,要有把握能够招请到满足生产规模的从业人员。3.       水电等配套资源的供应能力。4.       各项目的成本状况,对应的生产成本与出厂价的利润空间。5.       评估清楚以上的条件后再考虑的是在当地是否可以拿到满足工厂需求的合适土地。 越南整个国家才9600万人,只有中国的一个省的人口数量,不足以支撑所有的制造业产能。 现在转移了一部分过去,越南就已经出现人力紧张的状况,而且近几年越南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在连年上升,越南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015年到2020上涨了142%。按这个进度,用不了几年就会追上中国的工资水平了。 而且越南的整体工作效率比中国的低,大量技术及管理层他们本地人不会,还要从中国招请人员过去处理,这部分人的工资成本也很高,实际越南的制造成本相对中国的优势并不大。

印度的人口倒是够多,与中国接近,可是我们做企业的朋友过去印度考察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       基础设施差,中国一个小时车程的在印度需要3-5个小时,效率极低。2.       印度人民出了名的不守时,效率差,纪律散漫,不好管理。3.       印度的土地私有化,外商在印度投资设厂的话佂地是一个大问题。4.       印度的供应链不足,目前阶段只适合非常大型的,有实力的企业在印度设厂做一些配套组装的工作。很多配套的配件等等还要从中国运过去,综合成本也不低。 对这些国家考察评估的结果是,如果在这两个国家投资设厂,我们企业主5年内是没有办法回本的,5年后的政策走向又会是怎样呢?太多未知数了,而且5年后,这两个国家的工资水平都会拉升到与中国接近的水平,那么我们用现有中国的产能去和别的国家新建产能作对比,还不如维持现有产能算了。 因此综合考虑,我们去考察的十几个小企业主,无一人愿意投资。

另外,有人在说经过这次疫情,所有的国家都会采取封锁的政策,产业链都会往本国搬迁,我作为制造业的企业主,只想说,这只是一些政客的想法。 作为企业主是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所在的。 从这次的疫情更可以看出中国这种体制的优势,这么大的疫情,这么快的速度就完全压制住了疫情的扩散,短短几天雷神山

要有制造,首先要有市场,也就是要有消费者愿意为你制造的产品买单。否则空有制造业的产能,也是白搭,因为你制造出来没有人买,那就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就会断流,企业就会倒闭了。 有了市场又需要相对应的制造产能来支持,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制造和市场的依存关系: 某企业开发设计了一款产品,根据他们的成本状况,预算了该产品的定价为当地的消费水平在网上预售了一百万,可是他们的产能跟不上,消费者迟迟拿不到货,结果导致的就是消费者的不满及取消订单。 这是说明了制造产能对市场的关系。 某企业投入资金开发设计了一款产品,预测会有一百万订单,因此建立了生产一百万产品的制造设施和生产人力,以及采购了原材料,实际上市后只收到十万订单,前期投入的成本都赚不回来,没有利润维持公司的生产发展,结果公司只能缩小规模或者倒闭。 这是说明市场对制造产能的影响。 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在这四十年的巨大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经验,技术,中国老百姓也积累了大量的私人财富。 中国拥有四倍于美国的人口,中国的老百姓只需要有美国老百姓四分之一的消费能力就与美国的消费市场一样大,中国老百姓只需要拥用美国老百姓一半的消费能力,那么中国的消费市场就是一倍于美国的市场。

1978年,美国愿意接受中国打开国门,一方面是中国愿意改革开放,一方面也是因为美欧日等国家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啊。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进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不也是为了培育这些市场来容纳中国的产能和产品吗? 在这个全球停摆,中国一个市场还在运行的状况下,有哪一个企业愿意放弃中国的市场呢? 以下引用大众集团CEO的资讯: 3月27日消息,汽车公司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大众公司在全球拥有124家工厂(其中72家在欧洲)、67.1万名员工,因为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他们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地方没有任何销售业绩。 迪斯坦言,如果短期内无法控制新冠疫情,大众公司可能不得不进行裁员降低成本,因该公司每周仍需支出约20亿欧元(折合美元22亿,人民币近156亿元)。 他很希望欧洲各国能够对疫情进行强有力的干预,迪斯说:“只有我们像中国、韩国或其他亚洲国家一样,把疫情问题控制住,我们才有机会在没有失业的情况下渡过危机。这需要非常严厉的干预。”去年,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销量达到了1097.46万辆,同比增长了1.3%,中国市场销量达到423.36万辆,占大众全球销量的38.6%。中国市场是大众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这不仅仅是大众集团一家公司面临的状况,而是基本所有全球化的大公司面临的状况,如果哪一间公司愿意退出中国市场,那么我想,他的竞争对手会乐坏了吧? 美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试试?看看有没有后备队员等着补上这个位置? 因此,中美两方都不是谁离不开谁的问题,不是没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的事情

作者:江河湖海333链接:https://xueqiu.com/2159859987/145907923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