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中远海控的神奇经历

持有中远海控的神奇经历
2022年01月23日 15:40 雪球

1,神奇的估值之辩 —— 假装看不见

2021年1月初的时候,海控年报业绩还未发布,当时预计2020年利润100亿,2021年利润能达到200-300亿,当时市值均值为1600亿左右,在当时的预期之下给予这样的估值合适吗?至少不算离谱吧。然而当海控在此后的1年里,大超预期,挣了1000亿,今天市值却只有2600亿,承认当下的估值合理,代表认同2022年海控利润只有100亿-200亿。但海控2022年长协价格较21年翻倍,长协货量占比超过50%,简单计算可以得出,利润的光长协就能保证接近900亿利润,哪怕即期一分钱不挣都跟2021年差不多,此时该怎么估值?

我们再拿另一个消费类公司金龙鱼对比一下,以金龙鱼近年最好利润,2020年的60亿做基准,金龙鱼近几年常态营收和利润增速都是10%左右(其实并不稳定,有时增速慢),同时我们以10%的折现率进行折现,折现时间30年,金龙鱼30年共创造利润折现到当下,为1800亿,而中远海控21年和22年两年的底线利润都超过1900亿。而2020金龙鱼顶峰市值为6600亿,并长期维持在4500左右,哪怕在今年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也有3300亿。请问海控的估是合理的吗?而且当下挣到手不比以后的钱更值钱吗?难道市场不是在假装看不见?@郭荆璞郭博士,你觉得呢?

海控遭遇偏见不说,更神奇的是,因为股价下跌,各路人马开始给这种估值找各种理由,证明这种估值是正确的,什么因为这是疫情带来的利润,一次性所以不能算进估值里,什么运价无法上涨,利润增速下降之类,这些说法都很神奇,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估值都是为未来定价,现在海控根本就没有为未来定价,根本没有为明年的长协,明年的即期,为货主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更没有为三年约,为不断亲自到访试图稳供应链的大货主董事长而定价,也没有为未来的利润定价,仿佛未来不挣钱一样。你没有为未来而定价,谈什么估值呢?为什么认为市场给予的估值是正确的呢,请问某些酒店股和航空股在这两年疫情中,持续亏损,但是市值却较不断创出新高,甚至较疫情前翻倍,这种估值合理吗,正确吗?

如果按海控当下已完成的1000亿利润估算,动态pe只有2.6,全A股pe低于3的,只有5只,分别3只st股和2只房地产建筑股,那些动态pe在3-4之间的周期股,都是周期结束,产品价格恢复常态后才有的估值,能跟处于景气周期的海控比吗?我认为,市场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为海控定价,因为海控以及整个集运行业的当期利润太多,超过所有人的最初的认知范围。

还有人说海控现在的价格不是侮辱性低估,那我请问你认不认可明年海控能挣1000亿以上,如果不认可,那么请你再去做做研究,如果认可,请问今明两年最少最少挣2000以上的生意,现在只值2600亿,资产负债表上没有雷,自由现金流不断增加,请问怎么这不低估?如果我有2600亿,我当然把这个生意买下来,因为明年就回本了。不神奇么?

2,神奇的周期之辩 ——这次也一样吗?

对于常规的周期,其周期长度很难持续6个季度以上,一旦供需失衡超过一年,那么新产能,新的解决办法就能够出现,供需就能够恢复(除非需求也大幅扩张),所以随着时间演进,产品价格逐步下降,利润也逐步恢复常态。所以在2021年7月股价高点的时候,这些炒作周期股的人,都认为海控的利润高点是3季度,到4季度周期就趋于结束了,请不要假装你在那时能预测ccfi会有机会到3500,2022年的长协价能够再翻倍,但现实结果是,航运周期确实是超预期的,价格小幅波动,没有下降,利润继续增长。这个超过市场预期了,市场对这样的利润,有能力给予合理定价吗?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才出现利润不断增长,股价不断下降,而且是在股价没有透支未来的情况下,如果说海控曾经像某些航运股把动态pe炒到50倍,80倍,那么有可能透支了,但海控的估值根本不存在过头,更何况现在大幅回落。

航运周期跟以前一样吗?ccfi在历史高点1500之上又涨了一倍,还在涨,此时除了在这里无脑喊周期大顶,涨了几倍之外,难道不问问这次为什么ccfi会涨得这么高吗?这种历史级的高价格究竟是怎么来得吗?真的全部是因为疫情吗?而且疫情已经两年了,在许多国家已经常态化了,为什么价格还是一直涨,每次说疫情结束都只带来情绪的变化,不对船公司价格产生影响。这中间究竟是哪些深层次的供需关系矛盾,才出现所谓供应链危机?当你细细研究会发现,运力供应,港口,内陆,需求扩张,矛盾是多层次的,而不是单维度,问题解决也不是疫情消退能解决的,这些也是多头的共识吧。

如果从事实角度,这次确实是不一样,如以马士基,海控为首的船公司的确没怎么造船,整个联盟比较克制,在朝着物流服务方向发展,如整体新船供应,跟旧船拆解,imo降速等基本是匹配,运力没有大幅增加,如欧美港口基建滞后,内陆运输,工人等矛盾无法快速统一解决,如全球贸易和中国出口持续增长,跨境电商,出海,ercp等都是增量,如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长协比例扩张。这些逻辑,模式,以及最终落实的利润,没有一项是虚假的,难道不能说这次不一样,只能依照过去的经验说这次还是一样才对?

海控的分歧中,之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散户围攻一些人(我认为围攻,谩骂,以暴怒应对别人的质疑没必要,于事无补,只会加重情绪),就是因为海控的深研者占据事实,譬如当指数下跌,海控等船公司价格是没什么变化的,限电说是利空,但实际从货量来说没有影响,说是周期结束了,但是运价虽有些许波动,但持续稳定在高位。而看空者是张嘴就来,根据的是以往经验,涨了十倍之类,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没有任何产业具体情况。说海控多头有情绪,那么唱空者你们就很理智,没有情绪吗,许多话说的合理吗,在多头面前不显得愚蠢吗?你们是否做过足够的研究,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来为自己认知下注了吗?

但无奈的是股价却下跌了,看空者是错误的,但是却赢了股价,注重事实者却一再被套,这就是实际情况,这不神奇么?

3 神奇的唱空者之辩——人性

对于那些无脑唱空的就不值一说了,说一些稍微还有点水平的唱空。

某些大V,某之前的多头唱空,说运价在高位,周期结束,当海控涨起来,他就闭口不谈,当海控跌了,又继续说周期结束。请问如果周期结束,马士基,以星周期怎么没结束,东方海外国际的周期怎么没结束,怎么持续新高?甚至海控h也接近新高?只有海控A周期结束了?然后又说,券商预测明年业绩都比今年低,然后到12月,券商预测明年都在1300左右,你怎么聊周期结束?

某些大V,之前是多头,一口一个海控的未来和我们征程是星辰大海,多关注牵狗的人——运价,少关注狗——股价之类,却在海控15块时说,我已经高位清仓,航运的量价齐升已经结束,这种在高位时大喊口号,在低位时提示风险的大V真是持有海控过程中,一个接一个。

某些大V,说海控只有涨价,又不造船,没有量上的增长,价格不上涨周期就结束了。但是没造船,就无法增加供给,周期怎么结束,靠全球贸易崩塌,中国出口崩塌吗?你的逻辑不是悖论吗?

某些大V,说海控历史上毛利率及其低,集装箱业务的历史毛利率才2%多一点,请问谁愿意来做这样的生意呢?谁愿意投资参与这样的生意,你投资股票长期收益率2%你接受吗?不合理行业竞争状况,以及不合理的利润生态,带来的一定是行业去产能,以及行效率提升的驱动,以追求资本回报率。这些就是这次周期的来源之一,不能因为过去的不合理的利润情况持续多年,就简单认为那种利润是合理的。

还听见一些大V感叹不应该过早卖出海控云云,但是又不敢现在买回来。

其实这次仍旧一样的是人性,公司的业绩和未来已经是历史级的,这已经是事实,但是无奈,人性和人的看法还是没变,炒作模式没变,所以才有现在这个局面。

这些都让我觉得神奇。

4 神奇的散户 — 噪音交易者

海控股东几乎是散户。散户在中小股东提案时也算创造了奇迹,但有一部分散户的表现,真是大跌眼镜:

前一阵公司几位高管因为要交税,减持少量股票,仅仅几十万股,散户说管理层不看好公司,因此股价在情绪上发泄一通,而且反应到股价上。

最近大股东有股份解禁,然后又有一批人天天担心大股东卖出,虽然各路研究者一再说明,大股东刚刚增持不会卖,而且公司还专门发了公告说不会卖,但是还是有一大批人不停的问,仅仅是因为交易软件上有个提示吗?是蠢的吗?连最基本的搞不清就来赌吗?

这两天散户们又在担心海控会计提,说海控计提就清仓,请问利润计提后利润消失了吗?对企业价值又影响吗?去年海控挣了100亿,计提了20亿,但是后来股价还是翻了2倍,真的有影响吗?

请问买海控的散户是比一般的蠢一些吗?筹码更好骗?或者那是部分坏人在借机唱空,影响情绪?

海控里面还有几个散户,在任何的公告下面几乎都有他留言,留言是一水的明天跌停,各种暗示利空,或者就是又抄到大底,过几天又做空成功,我看空到8块,不知道是空头是多头,反正据说是一直挣钱的,请你晒一下交割单可以吗?

海控里的散户有一批做T的,每到股价涨起来,论坛里就一号召大家做t,展示自己做T成功的,请问你们有没有做过反T吗,你只做T挣钱,大家都做T挣钱,也不知道谁输钱,做着做着怎么股价越来越低了?

这时候神奇的散户意淫出庄家,主力之类的,散户认为自己力量渺小,微不足道,市场有比自己力量更大的存在,所以自己只能做墙头草,指望着别人来拯救他,所以股价跌了就是狗庄,股价涨了就感谢主力,散户永远都在呼吁着机构来接盘,但是海控之前的上涨也没有主流机构参与,依旧完成10倍之旅,这些不都是散户力量吗,紫金矿业,长春高新等等大量股票里面机构多,要横盘的还不是会横盘,有个风吹草动就大跌一样是几个跌停,而且机构卖起来反而更加猛烈,而当你自己不再买入,当你只做T的时候,市场如何形成合力呢,在此时何必抱怨呢,缺乏买入力量如何上涨呢?我觉得很神奇,所以我只想说一句:傻B,你自己就是主力。

5 神奇的券商和机构 — 专业投资者?

海控没有机构买,其实跟券商研究总是认为周期在下一个季度结束有关,看看那些券商的业绩预测,完全不看产业趋势,现实情况,只根据历史经验预测的,某些券商在2020年4月份,海控已经挣到150亿,还在预测全年利润只有230亿,而且研报永远是符合预期,具体是谁我也懒得点名了,总之很神奇。而与之相反,个人投资者预测的要准确的多,对于趋势,事实,行业未来的把控都符合实际。其实我也不反对券商看空,但是看空总要有理由,做预测总要把运价趋势,把盈利预测准确,如果所有预测都是错的,而且一错再错,请问你作为研究员怎么证明自身工作的专业性?

到去年12月,终于大部分有交运团队的券商都把22年盈利上调到1300亿,那么机构到此时,你们买了吗?如果还没有,是不是你们的水平不足呢?

很多人都对机构高看一眼,认为他们非常专业,名校毕业,有研究资源,吃投资这碗饭,水平一定非常高等等。我这里讲一个亲身经历,之前我持有过一只股票,我算是是业内人,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当我们买入时,发现一个基金经理也已经买入,这个基金经理算是行业顶流,管理规模全市场前几位,随后股票大涨好几倍,我也一直关注这位基金经理动向,在第二年的某季度,我研究发现,行业逻辑已经改变,产品销量开始下滑,股票在此时开始下跌,但此时某著名券商研究所给出继续买入评级,盈利预测极为乐观,我反复验证后,在下跌过程中清仓,随后股价跌去40%,季报出来后,盈利尚未下降,而那位基金经理在下跌过程大幅加仓,于是又等了一个季度,盈利开始下降,而此时股价已跌去60%,基金经理在当季清仓,不知他最终是否盈利离开,反正加仓那一部分几乎是腰斩离开的。在此次投资中,我发现基金经理和券商未必能超过产业从业者,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并非总是对的,哪怕是有很大名声的,管理规模几百亿的。

说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说明机构不如个人,好的基金经理肯定有过人之处,有自己的投资体系,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的投资,也远非散户可比,但任何行业出众的都是少数人,投资拼的还是自己的认知,关键是要实事求是,要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用某些经验刻板的代替。

6 神奇的自己

非常神奇,我在一个特别好的位置买到海控,全靠市场的非理性,所以我也不奢望市场是合理的,因为市场没有合理之说。

一路拿到21年7月,我明知道当时要调整,但由于看到了海控未来的业绩,觉得不算高估,一股未卖,随后调整回来到九月,限电带来影响,明知道货代价格在调整,我认为事实是不影响,货代运价短暂下跌不影响,供需情况无法改变,船公司也没降价,所以一股未卖,到现在,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所有的利空其实都不真正影响企业盈利,所以我坚持事实,公司越来越赚钱,但是股价却越来越低了,而且在股价完全没有透支未来的情况下。

其实怎么博弈,谁不懂,但是总觉得这个位置海控太低估,博弈不值得。谁知道神奇的是我自己。

每当市场出现一些所谓的利空,当有人说,这又不影响企业盈利和价值,另一些人就说,你知不知道,炒股是炒预期。猪肉股亏损,股价大涨,因为以后盈利会增长,你不知道,炒股是炒预期,航空股亏损,股价大涨,因为疫情后盈利会恢复,你不知道,炒股是炒预期;海控盈利大增,股价下跌,因为预期以后会亏损,你不知道,炒股是炒预期。于是公司越来越赚钱,但是股价却越来越低。那请问明年的长协你预期了吗?行业集中度提升你预期了吗,价格在历史高点稳住并增长,你预期了吗?明年利润高于今年你预期了吗?你不知道,炒股是炒预期,请问究竟在预期啥?永远在预期价格下跌?是否钱挣得太多有罪,不应该挣钱跟市值是一个量级?如果亏损是利好,请问又为什么在意是否计提,如果四季度利润为零,是不是可以有预期下个季度利润大幅增长,明年利润成倍增长,是大利好?而且当下股价,比二季度的低点还低,不就是代表着四季度不盈利么,还计较什么,还预期什么?

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有点神奇,我想看看,海控现在每月盈利增加100亿的情况下,市值增长是否少于每月盈利,也想看看,运价在高位维持的情况下,大A的是否能能持续维持运价要下跌的预期,使得股价持续维持低位,我觉得对抗市场的我很神奇。

作者:幽暗中独行链接:https://xueqiu.com/5273564401/209775425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