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先生研究之五:被动力量

市场先生研究之五:被动力量
2023年05月31日 22:30 雪球

主流解释股价的理论,都接受市场大部分时间运行在理性状态,偶尔会被非理性情绪主导,市场也会因此进入到非理性状态。实际上,大部分的股市底部,比如2008年、2012年、2018年的底部走势表明,市场应该还有第三种状态,可称之为被动状态,市场进入这种状态的概率比进入非理性状态的概率更小。与被动状态相对应的即主动状态,即在理性、非理性状态下,交易指令仍旧是投资者出于主观意愿而发出的,而被动状态下,交易指令的发出并非投资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外界力量驱动,比如客户赎回、融资爆仓、分级下折等被动交易行为。

那么,如何界定哪些资金是属于被动力量?严格说,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资金,简单说只要不是自己的钱就算。常见的是加杠杆的钱,以及客户的钱。所有者与管理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那就有可能存在被动状态,从而成为被动力量,加大股价的波动。比如公募基金被赎回,私募基金到达平仓线,融资触达预警,都是因为所有者发出指令,管理者说了不算,只能被动买卖。

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受到来自资金所有者的赎回指令,资金管理者被迫卖出,容易进入到被动状态,形成被动力量,进一步加大市场波动。上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这几年的赛道股行情,很多公募因为申购资金导致被动买入这些赛道股,进一步推高了泡沫。虽然有申购资金也可以空仓或者买不在高位的,这是另外的问题,现实是大部分申购资金变成了被动力量。

进入被动状态的直接原因是管理者,间接原因则是来自资金所有者。大部分时间里资金所有者并不参与管理或下达指令,往往只在股价最底部和最顶部才会下达指令。因此,股价出现被动状态也往往意味着是顶部或底部。比如在股价高点的时候,基金获得大量申购,一般会继续买入原来重仓股。在底部的时候因为被赎回,会大量卖出重仓股,使得基金重仓股的底部都是基金割出来的,顶部也都是基金买出来的。

如果用时间分布来表述,可以说市场90%的时间是运行在理性状态下,9%的时间是运行在非理性状态下,还有1%左右的时间是运行在被动状态下。这三种状态很像是两口子过日子,90%的时间里夫妻双方是和睦相处,还有9%的时间里会吵吵架拌拌嘴,还有1%的概率会真的去办手续。

理性的投资者们经常教导大家,应该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指的是如果市场处于非理性状态的话,那投资者就应该理性地与其做相反的操作。如果告诉大家非理性状态之外还有一个被动状态的话,那很显然,被动状态是最佳的逆向投资的机会,无论是顶部被动状态还是底部被动状态。对于基金重仓股,就是基金卖光了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底部了。从大盘来说,如果说2018年国庆节前的大盘处于非理性状态的话,那节后行情就是典型的被动状态。

在资金所有者与管理者这个委托链条中,如果委托链条越长,越容易形成被动力量,放大价格波动。因为委托方会将压力传递给被委托方,这个委托链条每多一层,压力就上升一个台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募基金比私募更喜欢追涨杀跌,因为基民是先委托给基金公司的,然后基金公司管理层再委托给基金经理的,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层委托关系。而私募基金经理往往同时也是私募公司的老板,所以私募客户委托给私募公司就相当于委托给了私募基金经理,只存在一层委托关系。有不少基金经理抱怨过,尽量不要接受FOF基金的申购,就是这个道理。因为FOF基金本身已经是两层委托关系了,再委托给公募基金公司,然后再给公募基金经理,这里面就有4层委托关系了,这中间任何一方出现信心动摇,最终的资金管理者就成为被动力量了。

监管培育基金、FOF、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的初衷,是希望他们成为长期投资者,让市场更稳定。但现实中因为委托代理链条的机理,反而放大了市场波动。唯有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并不影响员工的收入,压力传导失效,因此很少助推市场波动。反而是散户自己入市,在下跌的过程中容易做到长期持股,也就是套牢后躺平装死。这种特点目前体现在了二手房市场,2016年很多城市在几个月内房价翻倍,但跌下来就很难了,因为二手房东普遍不会割肉,更不会被动抛售。而期盼房价下跌等着抄底的人,最希望听到的就是按揭断供,从而被动抛售,出现抄底机会,因为这是房地产市场仅有的被动力量。说明其实大家都认识到了,应该利用市场出现被动状态的机会,成为交易对手,进行逆向交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