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聊聊先导智能的观察角度

上市公司|聊聊先导智能的观察角度
2023年12月02日 20:19 雪球

这周聊到过锂电设备板块的长中短期视角,周末我看了下龙头先导智能的情况,觉得可以再展开说说,分享给球友们,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先导是典型的订单制,最主要就是跟新签订单,很大程度上能决定次年的营业收入。

我们简单看一下近3年情况(再往前锂电还没发展起来):

21年营收/20年订单=100/111=90.9%;

22年营收/21年订单=140/187=74.8%;

23年营收/22年订单=180/260=69.2%。(这里180亿取得一致预期偏低值)

能够看到,稳态后新签订单/次年收入比例在70%左右。不过有研究员补充到,先锂电设备新签订单大概有20%是废单(下游客户违约延期等),因此这个比例最终差不多能在80%左右。

有了这个比例,来看看今年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是160亿,年初说的全年目标330亿肯定是没希望,能否持平去年260亿,即单四季度能否达到100亿,估计也不容易。

不过,公司还有些海外订单是能支撑的,也就是说,或许能够做个调节。

一般上年新签订单情况,会在次年年报时候公布,即明年4月份能看到结果。当然如果跟得紧是能够自己做预判的,到明年1-2月份可以再做次探讨。

那么,往后怎么看先导呢?我仅分享下自己观点。

短期看新签订单。

既然新签订单能很大程度上决定次年收入,且先导利润率比较稳定,那跟踪订单就是最好途径。

今年如果新签订单和去年持平或略低,那么按理明年营收就是负增长,这个其实也是市场一致预期,因此股价一直趴在地上。

但先导还有部分是在手订单(新签+留存-收入),有些2年交付周期的订单能给予补充,希望公司明年能争取做到正增长。

再不济,还能看看今年刚发的股权激励目标。

按照解锁条件,2023-25年营收分别是165/195/229亿,算下来同比增速17.8%/18.2%/17.4%,净利润率明年还能有所提升。

当然,今年市场预期是180亿-190亿,这样24年195亿可能就是微增了,这个就看公司确认营收的节奏问题。

中期看锂电周期。

虽然先导有八大事业部,光伏占比也在慢慢提升,但锂电依然占大头。

通过半导体赛道案例,就能明显知道,基本盘业务是关键(大部分半导体龙头比如韦尔,股价就是由消费电子决定,汽车等业务带不动),因此先导在中期就是要看锂电周期。

上轮周期高点是2020-21年初,按照4-5年一轮周期(老设备要替换),差不多就是2024-25年见底,并且下游开工率今年也是在慢慢回升。

我觉得保守些看明年下半年见底吧,当然如果有新技术出现,比如4680电池、钠电池或固态电池,那么周期就会更快开启新增长。

长期看国际化开拓。

制造业终局是要做全球生意,所有海外巨头都是如此,咱们国内锂电设备已经具备很强竞争力,出海具备了条件。

今年先导海外新签订单占比大概是20%-30%,未来3-5年如果能做到50%,那增长空间就非常不错,而且海外是整线更多,利润率更高。

当然,肯定要担忧海外尤其欧美的限制准入门槛,只不过暂时不用过于担心。

一方面是国内厂商的海外市占率份额只有10%,空间很大;另一方面是竞争格局清晰,日韩厂商做前段设备,国内以整线出海具有优势,并且国内宁德等电池厂商是很好背书。

此外,生产型企业的周期发展,还有个观察角度是看存货和应收款。

我拉了下先导的这两个指标,好像暂时没看到较大变化,其中存货今年Q3略有下滑,主要也是和订单有关,比例上还不够明显,这块要再想想。

最最后,先导现在最大优势就是便宜,股价从高点回落70%以上,PE估值达到上市以来最低点10倍左右,我认为“好价格”是在慢慢出现。

这里面业绩应该因素不多(上市后利润还没有过负增长),有估值过高因素,也有资金层面因素。

尤其是资金层面。

北上原来很喜欢先导,现在从最高占流通股50%以上跌到30%,近期再次跌到22%,有很大部分是被迫退出国内市场和锂电相关板块。

公募机构有很多是年底被迫赎回,以及有些基金经理可能会去投北交所,也挺无奈。

当然有很多应该只是说辞,毕竟资金都是聪明的,选择离开肯定有道理。锂电行业增速最快时代确实也已经过去,这点不得不承认,市场悲观是有道理。

但是,先导从先进制造估值直接给到传统制造估值,我觉得现在这个位置值得跟踪了,不敢说给予像宁德那样长期20倍PE估值,但15倍应该值得,核心就是增速的确定性。

于是,增速能不能维持在15%-20%之间,很关键,最好是能往20%靠一靠。

就先说到这里,行业低谷时,我觉得要更抓紧研究,等周期向上时不要错过。继续跟踪,继续研究,继续寻求真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