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银行卡

在上海,姐出门带手机、钥匙就够了。

去年信用卡被盗刷后,凡是能够手机绑卡支付的,都用手机。

搜遍家里,没有现金,只有几枚硬币。

钱包,躺在角落积灰,无现金的生活,似乎提前来了。

今晚聊聊每个人未来的生活。

姐是互联网金融圈的,早在14年,阿里、腾讯、京东就尝试推出虚拟信用卡激起千层浪。

对于我们,是利好,因为方便,举个手机,就能任性结账。

带着银行卡片,容易丢,载遇到非法的POS机,直接被盗刷,防不胜防。

比如我上次被盗刷,大概率是在绿茶餐厅吃饭,流窜作案的人潜伏餐厅内做收银员,刷卡的时候使用了非法的POS(专门用于作案)。

这种事情,央视曾经曝光过,可惜我不上心啊。

但是,对于银行,却是互联网公司动了她们的蛋糕,明显挤掉了银行的信用卡生意。

信用卡业务,对银行是一块肥肉。

比如分期业务的猫腻,如果分12期,每期0.6%的手续费,背后真实的年化利息(等额本息还款)在13%-14%,就这样每天给你发短信,鼓励你免息(有手续费)做分期,躺着就能赚取上亿的利润。

而且阿里、腾讯爸爸们手握上亿的用户流量,如果这道口子撕开,很有可能像13年的余额宝,短时间内占领用户,吊打银行。

姐偶尔回味13年的余额宝大战,之前银行把货币基金藏掖着,网点柜台狂推各种三年期、五年期的定存产品。

结果阿里和当时不出名的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天弘余额宝货币),因为7%的高收益(银行拆借利率)、高流动、0门槛,星火燎原,挤压银行生意,倒逼银行推出自家的宝宝。

所以,14年,虚拟信用卡,被央妈叫停。

有趣的是,时来运转,现在它却成了银联和银行反击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的武器。

银行们终于觉悟了,不再高高在上,重视起底层的个人业务,摸清了用户的脾气,做起虚拟银行卡业务。

比如农行,ATM机上线“刷脸取款”,不带卡,只刷脸就能取款...

招行有“刷脸取款”的ATM机,浦发银行的APP还能“靠脸转账”,平安银行的甚至能实现“靠脸贷款”。

但是,如果这张脸微调了,银行的风控部门是不是要炸锅了。

并不会,这是人脸识别技术(AI)的应用,高精度的模型,会预测合理范围内的颜值走向。

刷脸之后,手机号码、身份证号要进行确认,最后再依靠密钥取款。这个相比传统的插卡取款来说,还加了一道保障。

以后,盗刷的风险更小了。

现在7家银行还推出了虚拟信用卡。嗯,以后会更多。

它是实体银行卡的卡号(BIN码)派生出来的虚拟账号。没有实体卡片载体,但和实体信用卡一样都能用来付账。

本质上来说,信用卡是一种信贷支付工具。

互联网巨头,马云爸爸的“花呗”、京东的“白条”、百度的“百度有钱花信用支付”都是虚拟信用卡。

对于我们来说,小额支付更方便,有手机就够了,而且各家竞争,经常有优惠活动。

比如,9月1日,支付宝打响第一枪,宣布商用刷脸支付。(此处请支付宝的PR部门,过来打笔广告费,谢谢)

而且,这种人脸识别技术,会推广到很多领域,比如,帮助警察侦查破案,识别罪犯人像……

我最强烈的感受,智能化让以后的生活充满想象,或者有人会选择活在虚拟世界。

所以,保持好奇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