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在上海又买了套房......

上周,我在上海又买了套房......
2019年03月13日 20:22 财兔学堂

大家好,我是落英的同事,还记得我吗,就是两个多月前卖了房子的技术男。

当时在落英的威逼利诱下,写了一篇文章终于,我卖掉了上海的房子,谈了一些自己卖房子的感受。

去年上海的楼市,特别是二手房市场,成交非常低迷。

我家的房子是小区里最好的景观房,挂牌之后来看房的人不少,但诚意买房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选择观望,最后也无奈降价10%才卖掉。

然而,就在卖出房子后的两个月,我又买房了。

嗯,女朋友开心就好......

总价差不多,我用外环外郊区的景观房置换了内环内市中心的学区房,总算住进了城里

肯定很多人会问,这样置换值不值?

同样的预算,买郊区新房还是市区老房,一直是争论比较多的话题。买房就是个综合考虑,最终做出取舍的过程。

在我作出决定前,除了满足女朋友的心愿,也深思熟虑过,接下来说说我的想法吧。

很多人选择郊区新房,觉得它最大的优势是居住舒适,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这个想法没错,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然而每天长距离的通勤,已经改变了我的想法。

由于家在外环外,公司在市区,出行需要公交+地铁,每天上下班在等公交和挤地铁上要花掉三个小时,到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有一段时间,一到周末我基本只想待在家里,因为平时每天出入已经感觉很疲惫了。

久而久之,住在郊区新房并没有感受到多少舒适,反而对交通便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有人觉得住在郊区,再配一辆车就好了。

但是,上下班交通拥堵不说,开车的时候精神是高度紧张的,也会很累,另外每天的停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我现在坚决的站在买市区老房的那一方了。

李嘉诚说: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实力强的一线城市,发展就像摊大饼,四面同时扩张,越摊越大,而中心也越来越贵。

北京是最典型的,北京的中心是故宫,因为中心没有迁移过,所以故宫周围的房价,一直都是最贵的。

我们才会看到,在北京,住燕郊的想搬6环,住6环的想搬3环,挤破头往中心去,因为土地那么大,所以中心就越来越贵。

但是一些实力不强的城市,市中心的房价未必那么坚挺。

因为它们想发展,通常要靠建设新区,一旦新区建起来,市中心就会发生迁移,往新区方向迁移,这个就另说了。

像北上深这类特大城市,市中心不会变,市中心的土地也会越来越值钱的。

也有很多人会觉得,自住的房子,涨跌没意义。

这点我不太赞同,要是房价上涨,市区房的价格远超郊区,同样首付同样房贷,若干年后,凭空多出几十甚至几百万资产的差距。

涨得比别的区域快,就是有意义的,今后如果再次置换,就有更多的选择权。

如果今后房价不涨呢?

那市区房子也会比郊区更保值、更抗跌。

郊区土地多的是,一手房供应充足,再加上那么多的二手房源,今后的房子要想出手真的不容易。

要是不想一套房子住一辈子,今后是否容易出手,也要考虑到。

市区的地段虽好,但买房子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

首先就是房子的质量。

市区的老房子,我们都叫它“老破小”,其实它也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房子。

它们大多数是八、九十年代建起的,有的是一些职工福利房,有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宿舍,也有因为拆迁安置集中建起的居民区。

老房子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大部分主体结构都安全稳定,毕竟在计划经济年代造的房子,盖房子不像今天这样追求商业利益。

不过,有些房子外墙没有粉刷,看上去是又老又破,里面墙面开裂,水管还漏水,这类房子不要买。

其次要看户型。

老房子没有电梯,公摊面积小,得房率高,这个是优点。

但是,户型的选择就要花点心思了。关于居住的理念,十年一个大变化,那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有些户型不怎么实用,那种特别奇葩的户型也不要买了。

综合下来,我列出了一些买房子需要考虑的因素:

房子的质量、户型、小区的环境、物业管理、停车方便、周边有地铁站、学区房等等…

说实话,都满足这些条件的房子,是很稀缺的,我在看了不下20套房子之后,才遇到那么一套。

房东也是急于置换,有了去年卖房的经历,很了解房东此时的心态,于是在成功砍价10%之后,果断付了定金。

牺牲了房子的面积,换了一套市中心老小区的小两室学区房,外加一个固定车位,真心觉得值得。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买房。

要是在小城市,不怎么堵车,穿行整个城市也要不了多久,那就选择居住更舒适的房子,根据自己的需求来。

有时候,人就是那么奇怪,总是对不曾拥有的东西特别的向往。

住在郊区时,向往市区的便捷,不知道习惯了市区的便捷之后,会不会又怀念郊区的舒适呢?

不多想了,先把上班路上的时间节约下来,好好工作多多赚钱,将来再置换更大的房子吧!

最开心的是,搬进城里后,每天有更多时间陪女朋友了,嘿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