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宇宙尺度上行星在眨眼间形成的证据,利用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和超大型阵列(VLA)综合功率获得的新结果表明,年龄在0.1~50万年之间非常年轻的原行星盘有足够的物质来“组装”形成行星系统。一个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的难题,现在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天文学家用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称重银河系的原行星盘。
对100~300万年前原行星盘的研究表明,这些演化较为成熟原行星盘中的尘埃不足,甚至不足以形成像木星这样的单一气体巨行星,更不用说太阳系中看到的更大行星或气态巨行星群了。莱顿天文台的研究生、新研究的主要作者Łukasz Tychoniec说:答案是“我们需要更早地寻找,而不是寻找丢失的质量。利用ALMA和VLA拍摄的图像,研究英仙座分子云中的原星,其研究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图示:尘土飞扬的原行星盘TYC82412652系统艺术构想图,因为它可能在几年前看起来像是在发射大量过量的红外线辐射。
英仙座分子云是一个大约1000光年外的巨大恒星形成区域。这些幼年恒星系统被认为有10万到50万年的历史,如果假设我们的太阳是50岁的“人类”(而不是大约50亿岁),那么这些原恒星的年龄相当于不到两天,但显然这些蹒跚学步的孩子已经在忙着做行星了。利用ALMA和VLA,Tychoniec和合作者收集了这些年轻系统中尘埃颗粒发出的光,发现这些固体中包含的质量足以形成巨型行星。
研究将测量到的盘状质量与迄今已知的2000多个系外行星系的质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所有情况下,测量的尘埃质量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建立已知系外行星所需的物质,所以英仙座中的原行星盘制造在银河系中常见的系外行星没有问题。莱顿天文台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的合著者亚历克斯·克里德兰(Alex Cridland)说:这一发现的意义深远,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行星的形成应该发生在原行星盘后期阶段,但在上面的类比中,年轻的恒星已经老化到3到7天。
这听起来可能不算多,但“通过将行星形成的开始阶段推后,必须重新思考行星的发源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恒星生命的头几天里,就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令人兴奋的结果,将推动新行星形成模型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系外行星和我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
博科园|研究/来自:荷兰天文研究学院
研究发表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博科园|科学、科技、科研、科普
关注【博科园】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