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没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个共同点

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没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个共同点
2024年09月21日 19:18 窈窕妈妈

作者 | 木槿妈妈

孩子并非不聪明

只是懒得学习

前几天,朋友来家里做客。

聊到孩子小升初的话题时,她说自己特别焦虑,虽然前段时间在放暑假,自己却完全没有处于放松的状态,失眠、掉发,皆因儿子轩轩的学习令她心力交瘁。

原来,今年小升初,轩轩考试成绩不理想,三门主课语文60+,数学80+,英语60+。

在我的印象中,轩轩一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分数让我感到万分意外:“我记得轩轩语文和英语挺好的,这次考试怎么在及格线徘徊了?”

“懒,都是因为懒,单词、语法都要背,他一学习就耐不住性子,刚坐下学习10分钟就要跑出去玩了,你说他一句,他回你三句,给我气的。”说罢朋友长叹一口气。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脑海里出现了四个字:积懒成笨

还记得一位教龄20多年的班主任曾感慨: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我见过许多一开始单凭聪明,学习还过得去,但而后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积懒成笨’的孩子。

我也见过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因为有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持,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最终成绩远远超出老师和父母预估的孩子。”

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笨,而是懒。

大多数孩子的智力都处在同等水平,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是刻苦和勤奋。

一个人若是懒得学习,懒得思考,懒得认真,懒得坚持,最终只能自食其苦,自毁前程。

新学期,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积懒成笨”。

那些用“假勤奋”掩饰“真用功”的孩子

正在被“懒”拖垮

听过一句话:

“初中刷掉懒的,高中刷掉笨的,积懒成笨活该被刷。”

真实且扎心。

懒惰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后慢慢拖垮孩子的意志,甚至放弃学业。

考完试,当家长问起孩子这道题为什么做错时,大多数孩子惯用的一个托辞就是:这题我会,我就是太粗心才做错了。

  • 因为粗心,记错了公式,算错了答案;

  • 因为粗心,审错题目,导致答非所问;

  • 因为粗心,在草稿纸上算对了,但是抄写答案时写错了。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写作业,做习题,成绩却不见提高,这时候家长就要多想想,“平时都对,考试就错。”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孩子在用“假勤奋”掩饰“真用功”,拿粗心当借口。

有一位14年教龄的老师总结出孩子懒惰的两种类型:

1. 肢体懒惰:这类学生主要表现在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看,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

2. 用脑懒惰:这类学生,只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不“思考”。

正如迈克尔·桑德尔所说的那样:

“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

把学习和思考统一起来,能避免孩子单思不学,避免所想变成空想和妄想。

低质量的勤奋不如高质量的用功,用心思考是记忆、消化知识的致胜法宝。

真用功的孩子,身上都有这几点特质——

温故知新:睡前会把当天的知识在脑子复习一遍;

拒绝拖延:每天定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注重积累:勤阅读,写日记,摘好词,背好句;

擅于提问:上课会听课,下课会提问,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从来没有捷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循序渐进登上顶峰。

成绩不会说谎,如果付出时间和成绩不成正比,父母就要反思孩子是否处于“假勤奋”的学习状态了。

尽早让孩子摆脱“假勤奋”标签,才能在学习上收获“真功夫”。

每一个懒惰的孩子

背后都站着容易妥协的父母

梁实秋曾说: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

父母恰到好处的管教,教出的是踏实勤奋的孩子。

父母无条件的妥协,养出的是懒散浮躁的孩子。

前几天,看到了新媒体作家刘小念写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

一个出身在普通人家的孩子子吉,考上了广州的一所重点大学。

毕业后每天晚不睡早不起,找不到工作怪就业环境不好;

随后去考公务员,考试失败后又说试题出得偏而怪;

父母着急的托人找了无数个关系,好不容易帮他争取到一份在银行实习的机会,他却嫌弃这份工作毫无技术含量,与自身专业不对口,拒绝再去上班……

几番折腾后,子吉的父母终于明白:他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脚踏实地的心态。

在我看来,子吉成年后经历的种种失败,皆因自身的懒惰和父母的一次次妥协。

《颜氏家训》有言:“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着狠心,他们会在孩子想偷懒时,坚定地拒绝,逼迫他们勤奋。

网上有一个五年级在读的小女孩,她的妈妈给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规,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制定的学习计划,而且妈妈每天也会陪孩子一起完成。

久而久之,小女孩越来越自律。

每天六点半起床晨读;放学回家也不需要父母监督,自己会主动写作业;周末的时候自己阅读和练字。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态度模棱两可,就会留给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

已经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打破规则,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态度温和而要求严格的家长,他们既给了孩子尊重,又让孩子不能突破底线。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放纵的少年

也不愿见你卑微的成年

网络上曾有一个问答:

上学期间,那些懒得学习,混日子的人,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

有个高赞回答:

“有一份不自由的工作。”

叔叔家的儿子,初中时候成绩很不错,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年级前十。

但是高二那年,他开始沉迷网络,每天都要去网吧打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他一直堕落到高考前夕。

最终以300多分的成绩上了一所专科院校,读着不喜欢的专业,在大学里继续混日子。

毕业后,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为了谋生,他被迫辗转在各个小餐馆做服务生。

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直到有一次累到晕倒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

在学习上偷懒,就是给自己挖坑,不吃学习的苦,就要被生活欺负。

身为父母,我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快乐。

但这快乐也要分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该学习的年龄选择了放纵,在该努力的阶段贪图轻松享乐,他之后的道路定会万分曲折。

请告诉孩子,你现在读的每一本书,所记住的每一个知识,是为了让你未来有底气捍卫自己的人生。

新学期,预防孩子“积懒成笨”

要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培根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为防止孩子误入“积懒成笨”的陷阱,父母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新学期,先抓以下“四点”好习惯,再谈成绩:

1. 规划归纳的习惯。

学习没有针对性,做题贪多求全,这样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属于无效学习。

而那些有效学习的孩子,都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结归纳知识点,找到自己每一门学科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自己学得轻松。

2. 积极主动的习惯。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去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老师、问同学,学习最忌讳的就是似懂非懂,不懂装懂,这样只会害了自己。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常提问,勤动笔,多练习。

主动地学,能让孩子越学越自信,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3. 自检自查的习惯。

检查是一种自我反思,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做完题直接拿给自己检查,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先检查一遍。

如果孩子真的是因为粗心将题做错,并自查出来,这样能有利于孩子反思自己为何粗心,但如果自己都没检查出来,那大概率是没有将知识点吃透,整理错题时就要对此进行针对性训练。

4. 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今日事,今日毕。

懒散拖拉的孩子会将学习和生活搞得一团糟,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督促孩子完成当天任务。

另外,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提醒孩子凡事提前5~10分钟,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

作家桐华曾说: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为努力而成功,另一种因为懒散而失败。”

纵然你天赋再高,你不严格要求自己,就是在走下坡路;

即使你资质平平,只要不纵容自己懒惰,始终保持勤奋的态度,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你都是在走上坡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