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业专家一起看“三夏”丨“滴水出苗,为农作物‘打点滴’”

与农业专家一起看“三夏”丨“滴水出苗,为农作物‘打点滴’”
2024年06月14日 09:29 安阳新闻网

战三夏 夺丰收

社员在种肥同播机两侧挂贴片式滴灌带(安阳融媒记者 黄亚明 摄)

与农业专家一起看“三夏”⑥

“滴水出苗,为农作物‘打点滴’”

安阳融媒记者 杨卫敏 高扬 黄亚明

连日来,我市接连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干旱橙色预警,市防指启动市级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6月12日7时,碧空如洗,太阳已是明晃晃的。

秋粮种植正值关键期,在安阳县永和镇小寒村,趁着早上气温还没有往上冲,55岁的李文秀和几名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将两台玉米种肥同播机开进了田间地头。

李文秀是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种粮大户、安阳市劳模,今年3月入选河南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这位屡获殊荣的“种粮女状元”,这会儿正忙着一件大事——只见她把玉米种子和肥料倒入机车内,把两卷贴片式滴灌带放到机车的支架上。随后,机手开动种肥同播机在地里转上一圈,种子、肥料就会同时施入田间,贴片式滴灌带也宛如一条条“毛细血管”隐藏于田垄之间。

春争日,夏争时。“这几天连续40℃以上的高温天气,咱可不能靠天等雨。俺这播种、施肥、铺滴灌带三管齐下,省时又省力。”李文秀说,今年,他们用的是玉米高产耐密品种,先借助玉米种肥同播机宽窄行定苗,再通过滴灌带把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每一颗玉米种子。“照现在这气温,等三四天就能实现滴水出苗。”李文秀一边擦拭额头的汗珠,一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种粮大户李文秀提到的“滴水出苗”,就是我市今年大力推广的玉米密植滴灌技术。

玉米密植滴灌是非常典型的精准农业,也是目前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最佳方案。安阳县农技推广站站长王连生介绍,大水漫灌浇一亩地需要40立方米水,而采用滴灌,只用不到一半水量。近段时间,我市连续高温天气,秋作物播种后,如果采用大水漫灌,不仅费水,而且田间积水容易让水温上升,种子一直泡在温水中,必然会降低活性,甚至被“烫伤”,影响出苗率。而采用密植滴灌技术,就像为农作物“打点滴”,既可保证“滴水出苗、一出全苗”,又可以通过精准灌溉、水肥一体,让植物根系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生长效率。

当天上午,小寒村向东十几公里的吕村镇李河干村同样是一番忙碌景象,300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都用上了滴灌技术。随着滴灌带每一滴水珠落下,刚冒出地面的“豆芽”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努力向阳而生……

滴灌后大豆出苗(安阳融媒记者 黄亚明 摄)

专家说

抗旱保苗 科学夏管

近期,我市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气象干旱发展迅速,给玉米等秋作物播种出苗带来不利影响。抓好当前抗旱抢种保苗工作,对于种足、种好秋作物,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至关重要。我市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科学调度水源,组织动员群众利用一切水源和水利设施开展抗旱浇灌、抢时早播。

面对高温,农民朋友怎么办?一是适时播种。尚未播种的地块,尽量选择凉爽时段进行播种,比如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对种子造成伤害。二是及时灌溉。对于已播种或出苗的地块,建议16时之后,通过滴灌或其他灌溉方式去浇水,可有效缓解高温带来的危害。三是叶面补肥。根据实际情况喷施氨基酸或腐殖酸型叶面肥,不仅能缓解高温危害,还能给秋作物提供更多的养分。四是防治病虫害。高温容易诱发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切忌在高温时段施药以免产生药害。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根据秋作物生长状况,适时开展中耕化除、追肥等管理措施,确保秋作物稳健生长。

省首席科普专家、市管专家、农技推广研究员 王刚

编后

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施行,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眼下,正是这部法律施行的第一个“三夏”,本报聚焦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自6月5日起连续推出这组系列报道,从夏收、夏种、夏管环节,讲述了农民科学种田、气象科技助力、机收减损增产、智慧农业添加科技“芯”、农民售粮秒到账、“滴水出苗”等6个故事,并配发“专家说”,解锁我市粮食生产的“丰收密码”。

截至目前,全市秋作物已播种九成。在豫北粮仓奏响的丰收序曲中,夏管还在继续,抗旱保苗的“战役”已然打响,种足、种好、管好秋作物,全市上下仍在不懈努力。因为有份重担我们必须扛稳扛牢: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