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少收千万吨?粮食危机的谣言背后到底该怎么看?要不要屯粮?

夏粮少收千万吨?粮食危机的谣言背后到底该怎么看?要不要屯粮?
2020年08月15日 16:57 江瀚视野

近日,一条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信息,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微博热搜、媒体头条、朋友圈爆款……都被相关话题占据。到底是什么信息,竟然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这条信息是这样的: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3万吨。

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看上去很多人都会被吓到,不过我们看看真正的权威数据,举个例子,根据统计,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今年收购小麦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事实上,河南省今年夏粮再获丰收,该省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创下夏粮产量历史新高。8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记者会上也披露,我国今年的夏粮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

说实在看到夏粮少收了那么多,很多人也都感觉有一些危机感,毕竟中国人一直都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民族,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告诉我们居安思危,但是这种所谓粮食减产的危机到底该怎么看呢?它是不是真的呢?

我们看到根据国家公布的权威数据,这个所谓减少的并不是真正的粮食产量,而是粮食的累计收购量,累计收购是个什么概念?是由国家进行收储的粮食的数量,既然是粮食丰收了,那么为什么今年收储的粮食数量会这么少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粮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产经营方式,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由于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脱离了土地,并不从事粮食生产,对于粮食生产的很多方式都已经并不太熟悉了,但是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情况下,大部分的粮食生产依然处于农业化小生产方式。所谓农业小生产方式就是挨家挨户的农户进行粮食生产,生产完成之后自己进行收割之后再把粮食进行存储之后销售,所以粮食生产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生产最为分散的一个体系,除了在东北和新疆等地有一些比较大规模的国营农场之外,基本上的粮食生产都是小规模生产为主的。在粮食小规模生产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粮食的收购量实际上是和整个农户们卖粮食的心态形成密切紧密的相关关系的,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比较好明白,为什么今年粮食的收购量出现减少了?

其次,我们知道的是中国的粮食生产还是非常不错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的收购量减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的确今年的粮食价格处于比较高位运行的状态,再加上因为病毒的流行,有一部分地区开始降低了粮食的出口,这个时候导致了粮食价格有着上涨的趋势,这对于中国粮食收购来说本来影响并不太大,但是毕竟国际大环境必然会决定国内小环境,今年中国国内的粮食收购价格就呈现出一个比较显著的看涨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中国的大部分农民并不直接对国际粮价有什么了解,但是在农民的观念之中,既然粮食的价格有上涨的趋势,那么我干嘛在粮食价格比较便宜的时候把粮食卖出去呢?我现在不着急把粮食卖出去,在一定的情况下,我完全可以等到粮食价格更高再卖嘛。再加上本来今年的这种流行病方面的流行,也给很多中国人形成了一个思路,这就是还是要在家里面储备一部分粮食,所以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储备粮食的意愿也在增加。也正是如此,在双重影响之下,粮食的收购量出现了减少,这成为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这就是粮食本来并不缺,甚至还大丰收,但是收购量却减少了,就是一个收购量减少的数据却被有些人误读了。

第三,我们到底该怎么看粮食的问题呢?我们到底要不要囤粮了?说实在真的没有必要,我们要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虽然有一部分的辅食是需要进口的,但是大部分我们的主粮特别是水稻和小麦两大主粮,我基本上是完全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要知道袁隆平这么多年的努力,实际上就在推动中国主粮自给自足上面。而且梁氏是有一定的保质期的,如果放了时间太久又吃不掉的话,那么极有可能让正常的粮食变成陈化粮,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之前抢购的盐还在吗?今年年初囤积的那些粮食还吃完了吗?想明白这件事,大家要明白基本上不要囤粮了,没有太大的意义,去自己家的需要该买的时候买就好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