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为什么都在降价?

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为什么都在降价?
2025年03月28日 20:00 江瀚视野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始终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然而就在最近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8万元的消息传来,一时间让市场议论纷纷,为啥新能源汽车都在降价?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

一、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8万元

据第一财经的报道,竞争白热化下,降价已成为常态。

乘联会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在降价幅度方面,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8万元,降价幅度达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3万元,降价幅度为6.8%。降价之下,车企利润下降。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为4623亿元,同比下滑8%;汽车行业利润率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偏低。

新能源汽车价格整体下探,倒逼车企不断降本。作为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电池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40%以上。日前,宁德时代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指出,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打造更具成本竞争力的电池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经济的电动出行选择。

大众汽车不是第一家与宁德时代共同合作开发电池的车企。上周,福特汽车也宣布与宁德时代共同宣布深化战略合作,计划在北美市场联合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此举旨在满足北美市场对高性价比、长续航电动车的需求,加速福特电动化转型进程。更早之前的1月份,宁德时代也与上汽达成了合作,共同开发电池。

五矿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格局差异导致了车企面对电池厂的议价能力弱,加之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比例较高,导致车企在压缩成本方面阻碍重重。

二、为什么新能源车企都在降价?

当前的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价格的剧烈变动,平均降价 1.8 万更是引发了市场的热议,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纷纷投身其中。传统燃油车巨头开始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新势力车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市场参与者数量的激增,必然导致竞争的日益激烈。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在价格策略上有着独特的影响力。特斯拉凭借其先进的技术、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规模优势,率先开启降价模式。其频繁的价格调整,给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特斯拉降低售价时,其他车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跟随降价,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价格因素而选择特斯拉的产品,从而导致自身市场份额的流失。

其次,当前,整个新能源车企都处于持续创新发展的活跃阶段。技术的持续升级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电池技术、电机技术以及电控技术等都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以电池技术为例,随着研发的深入,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在相同电量的情况下,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可以更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还能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电池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使得电池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单位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车企与电池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开发模式,也为电池成本的下降做出了重要贡献。车企与电池企业通过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适合不同车型的电池产品。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使电池企业更好地根据车企的需求进行生产,避免了不必要的研发和生产浪费。同时,大规模的合作订单也增强了车企在电池采购环节的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的采购成本。

第三,除了技术进步和合作开发外,动力电池领域的结构性过剩也为新能源汽车降价提供了支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量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市场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导致动力电池领域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这种过剩现象使得电池供应商在议价能力上相对较弱,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同时,车企也借此机会与电池供应商进行谈判,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为新能源汽车降价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价格战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单纯的价格战并不能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相反,只有那些能够持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车企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因此,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比拼的实际上是生态链的成本控制力。这包括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车企需要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生态链。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