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现金贷为主要业务的趣店在美国上市,在国内颇受质疑的营业模式却换得高达百亿美元的市值,使得同业者欢心鼓舞,现金贷也成为热门的资本风口。
现金贷的特点是小额、高利率、核贷宽松,有紧急资金需求者在5分钟内即可取得贷款。这种模式不禁让笔者想起1999年台湾地区兴起的现金卡,万泰银行发行了台湾地区第一张乔治玛莉(George & Mary)现金卡,取其台语谐音“借钱免利”,提供1万~30万新台币的小额现金信用贷款。2001—2003年,台湾地区各家银行对现金卡业务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台北街头林立着各家银行铺设的摊位,除了办理信用卡,还可以办理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以年轻人为诉求重点,在媒体大肆宣传,“没钱旅游吗?办一张现金卡就OK!”2005年,台湾地区迎来卡债危机,当年台湾地区的坏账超过300亿台币。台湾地区过度借贷人口在30万~4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7%、成年人口的2%),平均借贷金额超过190万元。杠杆率高、坏账率高的民营小银行在卡债危机后纷纷倒下。
目前,大陆地区盛行的现金贷与台湾地区现金卡的相似之处是,核贷宽松快速,凭身份证就可以贷款。一旦借款人多家借贷、借新还旧,贷款额度将远超其负担上限。台湾地区卡债危机时期,贷款人整体债务余额达月薪22~45倍的占比约为30%。现金贷与现金卡的区别是,现金卡的发行主体是银行,而现金贷的发行主体是网贷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表面上看,如果发生债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不及台湾地区直接由银行发放的情况严重。但包括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持牌机构的资金通过联合贷款、助贷、ABS等不同方式流入现金贷市场,若现金贷行业风险爆发,也将直接波及传统金融行业。
现金卡盛行时,台湾地区还没有智能手机,如今大陆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高,用手机借款非常便利。平台通过获取手机使用者的信息进行简单的信用评分,通过社交平台催款也成为有效手段。台湾地区的法定利率最高20%,银行必须遵守这一上限。而大陆的法定利率上限达36%,但以收取期初借款费用的方式突破36%年利率红线的现金贷平台普遍存在。有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中78家知名的现金贷平台的平均利率高达158%,可见大陆地区现金贷借款人负担的实际利率远高于当时的台湾地区。
当一个人借钱用于消费时,只能通过后续的收入还贷,其未来收入的现金流折现便构成借款额度的上限。但借款过于轻易让一些人无法克制过度消费的欲望,不断借新还旧,最终利滚利后贷款余额的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
对现金贷的从业者而言,目前的高利率尚可以覆盖部分借款人违约的风险。台湾地区的现金卡在快速发展5年后危机才全面爆发,现金贷的火山迟早会喷发。目前,监管层已经正视现金贷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措施箭在弦上,这也许正是从业者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十几年前台湾地区的危机殷鉴不远,但愿大陆现金贷这匹野马能在狂奔之前受到控制。
本文来源:大众理财顾问(微信公众号:dzlcgw)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