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宣传”| 识别“伪私募”的真实面纱 扎牢理性投资“篱笆”

“防非宣传”| 识别“伪私募”的真实面纱 扎牢理性投资“篱笆”
2020年06月02日 16:19 国泰基金

防非宣传| 识别“伪私募”的真实面纱扎牢理性投资“篱笆”

【引文】2019年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每年5月15日定为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设立“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旨在通过每年固定日期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活动,进一步倡导理性投资文化,凝聚市场各方共识,形成人人关心、关爱、关注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让投资者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2020年第二个“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的主题为“心系投资者,携手共行动”,适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做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宣传工作,国泰元鑫资产积极响应证监会及上海监管局的统一工作部署和要求,定于2020年5-6月开展以“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为主题的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简称“防非宣传”)活动。

国泰元鑫资产作为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专业金融机构,一直恪守稳健合规的风险战略和风险政策导向,把风控合规建设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防非”宣传月期间,我们将围绕风险提示、投资贴士、法规解读等主题角度,利用声音图文多种创新方法、构筑广覆盖的宣传渠道,深入普及“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理性投资,风险自担”“主动参与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不受保护”等理念,敬请关注。

识别“伪私募”的真实面纱 扎牢理性投资“篱笆”

近日,在第二届“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对于私募基金风险,加快推动构建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有效办法,切实解决伪私募、类私募、乱私募等突出问题。

其中,“伪私募”作为行业中最大“毒瘤”之一,成为行业监管与打击的重要对象。

“伪私募”与真正的私募往往看起来仅“一墙之隔”,让很多投资者难以分辨,但其实质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随着国内投资者对私募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私募投资基金的规模逐步扩大,一些不法分子乘势而入,打着私募基金的旗号,行使“伪私募”诈骗行为。

例如,M私募公司某位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发放传单、挂条幅、建立网站以及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对私募基金产品进行公开宣传,并以年化20%的高收益为诱饵,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N私募公司通过不具备基金销售资格的S公司,以编造项目标的、虚构资金往来等一系列操作,向不特定对象宣传其基金产品,以吸纳社会资金、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

该类案例属于典型的以私募基金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的违法违规行为。最终,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进入利益公司资金池,很可能出现被非法挪用、关联交易,甚至携款潜逃的庞氏骗局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因此,投资者应树立理性投资观念,学会识别“伪私募”的真实面目,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证监会投保局与私募基金监管部的提示,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真伪私募”。

除了通过以上方法对私募基金进行辨别外,在投资正规私募基金产品的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充分了解私募产品的背景与风险,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适当的投资操作,做一名理性的投资者。

国泰元鑫资产提示投资者:随着监管部门对私募行业不断的监管与引导,私募行业总体规范运作水平有所提升,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带来重要保障。对行业而言,发挥行业自律优势、加强投资者教育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金公司也应始终将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持续推动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理性认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