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金兽"依图科技IPO:三年半亏光72亿 长期资不抵债

"吞金兽"依图科技IPO:三年半亏光72亿 长期资不抵债
2020年11月05日 19:22 噜噜咩噜噜咩

11月4日,知名AI企业依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图科技“)确认了科创板上市消息,拟募资75.05亿元。至此,“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中有已3家已启动IPO计划,虽然商汤科技尚未公布相关上市计划,但近年来已多次被传有上市计划。

依图的招股书,与此前旷视科技的招股书一样,将AI这个看似高大上的行业里最真实、最残酷的现实摆在投资者面前:巨额亏损、资不抵债、持续投入、盈利困难等问题如出一辙。我们不禁要问,AI这个行业未来发展之路在哪里?如何真正落地?而行业靠资本续命的模式,又能持续多久?

三年半烧光72亿 长期资不抵债

未来十年,属于产业互联网。而AI作为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被各类资本和机构看好,纷纷重金入局。依图科技也乘上了行业腾飞东风,在诸多头部资本加持下快速扩张。

据了解,依图科技成立于2013年,自成立以来多次获得明星资本入股,融资规模累积高达数十亿元。招股书显示,IPO前,依图科技控股股东为 Yitu Holdings。朱珑持有 YituHoldings 的股份比例为 63.316%,林晨曦持有 Yitu Holdings 的股份比例为 36.684%。云锋基金持有10.8124%,Redwall Magic Limited持股7.0315%,红杉资本持股7.38%,Arabic Numerals Limited持股5.2782%,高榕资本持股2.5%;真格基金持股约4.25%,高瓴智成、招银致远也是股东。

也正因资本的助推,依图科技才能在AI行业崭露头角,成为AI四小龙之一。

截至目前,其已为30 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境外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800 余家政府及企业终端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营收增长较快,分别达到了 6871.89 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及3.81亿元。

但实际情况是,明星资本持续输血也赶不上依图科技烧钱的速度。在AI领域长跑七年,依图至今亏损规模远远大于营收规模。同期,其净亏损分别高达11.68亿元、11.68亿元、36.47亿元和13.03亿元,三年半累积亏损高达72亿。

不仅如此,依图科技长期处于资不抵债状态。2017年-2020年上半年,依图的资产总计分别为12.1亿元,29.85亿元,29.96亿元和47.98亿元,但同期负债总额22.90亿元,49.76亿元, 90.62亿元和121.03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189%、166%、302%、252%。

而随着业务版图的不断扩张,依图科技各项成本也在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其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 2.4亿元、8.0,亿元、14.1亿元及 6.9亿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349.59%、263.54%、196.28%和 182.00%。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费用更是大头。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0亿元、2.9亿元、6.6亿元和 3.8,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46.94%、95.77%、91.69%和100.10%。

当然,除依图科技之外,AI四小龙之外的其他三家也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旷视科技为例,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670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但同期净亏损金额分别为3.428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及52亿元,也就说,三年半时间里,旷视科技烧掉了百亿元。

依图科技在风险提示中多次提到了无法盈利的风险,如“截至 2020 年 6 月末,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722,040.24 万元。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及算法技术研发、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仍保持较大投入规模,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将持续为负,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公司未来亏损的金额将取决于公司的产品销售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即使公司未来能够盈利,亦可能无法保持持续盈利。”

业务重心转换前五大客户贡献6成营收

从业务上看,这几年依图科技的业务重心在转换:最初核心押注在视觉CV领域,但进入2020年以来,算力取代原来的视觉定位,并从软件向芯片等硬件业务转移重心。

这从软件、硬件、软硬件组合和技术服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变化就能看出来。2017年-2020年上半年,原来的第一大营收来源软件业务占比55.9%下滑到14.82%,软硬件组合则从10.32%上升到60.78%。此外,技术服务的占比下滑也很明显,从25.5%跌到0.87%。

不过,业务板块多、变化大,其实也能侧面反映出,依图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定位不断摇摆。

但无论哪个赛道,依图面临的竞争对手都实力太强劲。在招股书内,依图选取了Google、华为、Nvidia、寒武纪、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六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其中,聚焦城市的智能化建设部分,沙利文咨询报告显示,海康威视和华为在客户覆盖、渠道覆盖、云边端产品矩阵覆盖、业务生态上具备优势,从而在整体上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总体上看,相对于上述公司,依图明显处于发展阶段,资金实力、研发投资、市场规模、知名度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依图这几年还对大客户的依赖度也不断增加。2017年-2020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对其营收占比分别为35.12%、33.09%、51.12%及62.02%。

“吞金兽”AI 故事能讲多久?

从依图、旷视的招股书里,我们可以看出,AI行业普遍巨额亏损,且烧钱的情况还将持续下去。 

究其原因,无非有三点: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处于培育期,投入太高,但买单者大部分都是政府、事业单位、项目落地难;业务扎堆安防、医疗、金融等领域,同质化明显,竞争压力过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扩张,走向多元化路线,但却导致优势不突出、壁垒不够明显。

此外,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在不断加码AI行业,对依图等独角兽形成强势竞争压力,势必增加其在场景拓展、业务发展上的变数,进而影响营业收入和资本市场表现。

从行业来看,我们不否认AI的市场空间。沙利文咨询预测,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 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72.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将达到7,993.9亿元人民币,2016年至 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8.9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很明显,AI行业已经进入“挤泡沫”阶段。2019年被公认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分水岭,风口过后,资本市场已经趋于理性,对存在营收低、风险高、周期长、未来发展不确定性极高的人工智能企业热度降低、估值下降。猎豹全球智库数据显示,相较于2018年,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金额由1484.53亿下降至967.27亿,下降幅度达到34.8%。

在融资遇冷之后,IPO已经是这些“吞金兽”们眼里最后的一根稻草。但问题在于,资本市场原以为这些靠烧钱铸成的梦想买多久单?且不说这个“梦想”究竟能不能实现。

寒武纪的表现,可能给出了初步答案。这家依图眼中的“对手”寒武纪来说,研发实力强、市场地位有目共睹。7月20日正式挂牌交易后,首日开盘涨近290%,市值一度超千亿元。但三个多月后的今天,寒武纪股价跌跌涨涨,如今股价183.38元,市值仅剩733.7亿,缩水近30%。

对于依图科技上市进程、股价走向,金融观察团将长期关注。

*声明:金融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