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44小时访华,一场产业大变迁

马斯克44小时访华,一场产业大变迁
2023年06月05日 17:21 正和岛标准

近期马斯克闪电式来华,媒体上也都进行了系列解读。

如果从产业视角来看,明面上包含几个关键信息:

回看特斯拉过去几年,如果不是2019年上海超级工厂落地,其市值无法起死回生。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交付量约为 70 万辆,相当于特斯拉全球产量的一半。

特斯拉计划扩大上海工厂,意味着新能源车的产业竞争格局远未确定,这个行业或将远超大多数研究报告的预期,未来将持续内卷。

如若我们追溯其他行业的产业发展规律,会发现行业的产品降价,背后不只是资金的竞争,本质其实是供应链能力的竞争。

所以特斯拉此次来华最重要的目的,是确保特斯拉能够在全球降价,打价格战最核心的底牌便是中国供应链的保障因此只要继续扩产,降价将进一步加速,整个行业的价格将继续下杀。

如今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5% ,但行业内部的竞争如同滚刀肉,腰部品牌或将接二连三地出局,这是行业竞争无可回避的事。

本次马斯克访华还意味着储能业务的扩大。

特斯拉在加州的产能规划为40G瓦,而当下在中国准备扩大一倍:80G 瓦。80G瓦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使用磷酸铁锂的电池),因此未来的空间或许比预期乐观。

马斯克认为全球的储能最终会到达240亿瓦,电力大概需要24T瓦,汽车大概115T瓦,家用大概6T瓦,工业大概48T瓦,航空和海运大概44T瓦。未来30年随着电池技术、电极技术、储能技术的成熟,设想一下锂产业会发展到什么状态?

所以它其实对整个锂电池产业的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斯克认为传统驾驶效率太低,汽车使用率不到10%-20%,因此马斯克推崇FSD——全智能驾驶模式。

此外还有另一种驾驶模式:辅助智能驾驶,以王传福为代表。这两类人最终可能在技术上趋同,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立场,马斯克看的是全球视角,王传福看的是中国视角。

于特斯拉而言,全智能驾驶的想象空间、数据建模、未来海量的以特斯拉的机器人和特斯拉的汽车为数据入口的虚拟世界的建模,构成了一个大几万亿市值的想象空间。

马斯克称未来n年机器人的需求会或许到达100亿台,这个市场可能将远大于汽车市场。

这次马斯克到中国,大概率也会涉及整个机器人未来量产的供应链。假设机器人的供应链落地国内,带来的效果可能等同于过去3-5年特斯拉汽车落地中国后,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航天,包括卫星发射、数据互联,甚至太空技术上的合作。

除了特斯拉的全球工厂储能和机器人到中国落地以外,还有其他国际大公司到中国落地,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空客。

空客跟中国又签了战略合作,除了继续以购买空客的飞机作为条件,更为关键的条件是使空客的一部分产能在国内做。落地国内不光是想拿下空客订单,更关键的是要扶持中国大飞机的供应链。

特斯拉未来能走到什么高度?

如今的背景之下,全球这些区域的经济主权国家,对链主企业、核心产业链的集团公司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最近海外又出现了以某国来牵头实现的去中国供应链方案,归根结底是供应链能力的博弈。

我们看到很多大公司到中国来落地,最终不只是投资工厂,这些链主级企业一旦在某个区域落地,会带动整个对应产业链供应链能力对接国际最高水平。

这件事情其实是招商引资,真正关键的内核是各个地方的产业升级。招商的关键不只是简单地把税收落在当地,而是把当地的整个产业供应链能力建立起来,所以招商引资的本质是产业链的竞争。

招商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挣钱,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在中国落地时,最应该干的事情是中国国家队应该直接杀到美国去买特斯拉的股票,4年涨了10倍,这比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贡献要多很多。

招商挣钱最终可能靠的是资本,靠的是区域经济的投行思维,靠的可能是区域产业链的培育,产业链中有几家公司可能被孵化出来做大,形成全球竞争力,最终上市了,当地政府引导投资了它的供应链公司,最后靠这个供应链的公司上市实现资本化收益。

所以从马斯克来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现在全球供应链竞争和拉扯的白热化到底处在什么阶段,背后也要求思考就招商这件事情,区域产业升级应该怎么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