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美国登月,中国社会就没有损失吗?

质疑美国登月,中国社会就没有损失吗?
2024年05月23日 16:07 正和岛标准

作 者:贾鹤鹏

没有想到,美国人55年前登月是否真实这个事情,最近成为一波舆论热潮。

以前不是没人质疑,50多年前美国人自己质疑的就大有人在,中国也时不时有质疑声音,然而这些都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而这一次,多名大V站台,推高了质疑者的音量。一人声称:“质疑美国登月是一场启蒙运动”,另一人则说,质疑美国人登月人畜无害,“我们的社会会受什么损失吗?”

我此前没有就美国人是否登月写过文字,但此时却要明确说几句:质疑美国登月不是一场启蒙运动;质疑美国登月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损失!主流科学界需要站出来以正视听。

因为如果在“人畜无害”的议题上都不能坚持科学,那在涉及利益情感的大议题上,根据科学做出判断就更难,而不能秉承科学逻辑处理重大问题,其对国家发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科学质疑的合理方式

我不是航天科学家或航天科普大v,在这里并不打算再批驳一遍对美国登月的质疑。过去几年来,很多科学家和科普专家已经对这种质疑进行过多次批驳。

比如,我国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指出,怀疑论者们所说的月球上没有风,探月的旗帜却又褶皱的原因是因为美国航天员插旗子时要用力运动造成了旗子的褶皱,而恰恰是月球的无风环境让褶皱能留在照相机镜头中。

再比如,近年来中美的无人探月飞行器都拍摄到了当年登月留下的脚印和月球车行进痕迹。

相比于这些原有的质疑,最近这一波认为美国人登月造假的一个主要说法是美国人50年前多次登月,何以50年后反而如此困难,登月时间一推再推?这个说法单纯就技术而言有一定道理,但却忽视了登月所需的巨大财力支持。

50年前美苏争霸,两国都是用举国之力投入到航天领域。美国阿波罗探月工程总共耗资250亿美元,相当于2018年的1530亿美元,而美国航天局NASA)2024年的预算只有249亿美元,显然这些钱大部分是不可能花在登月上的。

在一定意义上,美国航天局(NASA)提出重返月球,也是借助中国航天的崛起来向政府和国会游说获取更多的预算。

但做出这些解释并非本文的重点。更加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任何的科学声明都需要基于科学共同体的共识以及从事相关专业的科学家的背书,而越是重大的声明,需要的背书材料越多,越需要严谨的论据。

按照上述逻辑,部分“网民”们,没有任何一位航天专家站台,显然说明了这样的质疑严重不靠谱。

如果按照大V们所说,质疑美国人是否真的登月体现了网民们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航天的骄傲,那中国航天战线几十万科技工作者,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质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难道这些航天科技工作者就不爱国吗?

恰恰相反,真正的爱国,需要承认与我们竞争对手的差距,需要正视这种差距,并采取一切努力来弥合差距。

任何对科学的质疑,不能仅仅根据涉事方可能的动机来做推测,比如说美国人为了美苏争霸的宣传需要而编造登月。

且不论网友们揣测的动机经常是错的,即便动机真是如网友们所揣测的那样,也并不表明就会作假,这是因为,构成科学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家的诚信,如我在其它文章中所说,从本质上讲,科学造假是无法杜绝的,科学得以发展的前提,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相信其他人做的工作是可信的。

参与阿波罗项目的几十万美国科学家,怎么没有一个出来爆料说登月是假的?

几位推动质疑声音的大V还指出,媒体所说的中国科协澄清是不准确的。因为指出美国人登月可信的专家王君毅,只是隶属于中国科协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只是一位科普作家。

我无意卷入这具体的争端,但由权威科学媒体代表科学共同体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疑似伪科学声明进行调查,也是科学界维护自身权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自然》杂志对水有记忆的研究的调查和驳斥。

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自然》不仅发表学术论文,还保持了强大的调查新闻团队,在水有记忆这一现在被证伪的研究的案例中,《自然》已故主编John Maddox就亲自带队进行了大量调查。

无理质疑的损失

无疑,按照上面的逻辑,即便本文没有深入解读美国登月质疑的各种具体说法,这些说法也不能称为“一场启蒙运动”。那么,对美国人50年前登月是否真实的怀疑,真的是人畜无害,我们的社会不会因此蒙受什么损失吗?

答案是否定的。

说我们的社会或国家会遭受损失,并不是说,我们的航天工作者会信了美国人登月作假,从而放弃了自身的登月努力。美国人做不做假,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努力。

让我们社会或国家遭受损失的,是在一个所谓人畜无害的议题上,如果大量公众偏向于相信一种广泛传播的流言异说,如果没有纠偏,那么下次这种质疑就可能指向对社会危害更大、对主流议程特别是主流科技议程危害更大的议题,并直接产生行为效果。

具体而言,国外研究表明,相信美国登月作假这种阴谋论的人,更容易相信气候变化是科学家捏造的。

们在2020年做的一次研究数据也显示,相信美国登月作假这种阴谋论的人,既更容易相信气候变化是西方发展出来抑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进步的阴谋论,也更倾向于相信新冠疫情是人工投毒说这种阴谋论。相信了气候变化是科学家捏造[1],自然不会积极支持低碳议程;而相信新冠投毒说,往往也不愿意采取防护措施或接种疫苗。

另一方面,如果在美国人登月与否这样没有利益纠葛的议题上都不能坚持科学,那在涉及切身利益和情感的大议题上,根据科学做出判断就更难,而不能秉承科学逻辑处理重大问题,其对国家发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十几年前,比尔盖茨利用疫苗来控制人口的阴谋论一度很流行,导致了非洲小儿麻痹症疫苗接种率直线下降,中国的麻疹疫苗接种也有所降低。其结果是,世界卫生组织计划的在全球根绝小儿麻痹症和在西太平洋地区杜绝麻疹的计划功亏一篑。

转基因是另一个人们妄信阴谋论和不实信息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阻碍了科学正常发展的例子。多少人真诚地相信转基因是美国控制中国粮食安全的阴谋呀!他们却没有想到,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的转基因技术,中国的粮食安全将更加脆弱。

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足够抵御阴谋论吗?

有关阴谋论信奉,我们的研究也有其它有意思的发现。我们发现,民族主义立场越强的公众,越坚信美国人伪造登月,科学素质对这种阴谋论的采信只有极为轻微的抵制作用(在我们考虑了各个相关变量的模型中,系数是-0.096)[2]。

这个结果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说,至少在中国,人们相信特定阴谋论,是受到很强的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升科学素质并不必然导致人们有效抵制阴谋论,特别是那些与价值观相符的结果。

我们的科学素质题目是从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题库中选取的,这一题目也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其中知识题是随机抽取,逻辑题和对科学程序的熟悉题都是题库中的标准题。题目虽然共有十一道,不到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三分之一,但总体上应该能反映出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状况。

除了科学素质与民族主义外,其它一些变量也在发挥作用。越信任科学,越不相信美国人登月作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共产党员比起非共产党员,更不会相信美国登月造假。

把这些发现结合在一起,就更加说明,对于中国公众是否信任特定阴谋论,国家的态度或干涉比公民依赖个人科学素质做出判断很重要。如果国家反对这个阴谋论说法,那么公众就不大会相信。公众个人的科学素质对人们抵制包括美国登月作假等各种阴谋论的作用都比较小。

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观点,即质疑美国登月这种阴谋论不是人畜无害而不需要干涉。且不说基于上面分析的中国人的认知特点,国家或科学界站出来以正视听是最有效的手段,单纯从为了维护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的角度(科学信任与质疑美国登月是负向相关),科学界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勘误。

也许美国人到底是否登月这个事情本身真的与我们没有利益关系,但通过对阴谋论进行符合科学认知方式的干涉让让中国公众更信任科学,更愿意接受科学界主流声音,更认可科学这种循证判断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参考资料:

[1].Lewandowsky, S., Oberauer, K., & Gignac, G. E. (2013). NASA faked the moon landing—therefore,(climate) 

science is a hoax: An anatomy of the motivated rejection of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5), 622-633.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2457686

[2]. Luo, X., & Jia, H. (2021). When scientific literacy meets nationalism: Exploring the underlying factors in the Chinese public’s belief in COVID-19 conspiracy theories.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4, 1-14.

https://doi.org/10.1080/17544750.2021.1954963

阿波罗登月造假?中国科协辟谣!

作 者:王君毅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太空文化传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来 源: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

近日,“阿波罗登月造假”这一话题再度引发广大网友关注,起因源于:一位航天专家在直播上提到“阿波罗盆地”时不太连贯的表达,被一些媒体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了传播。

不少网友因此解读:“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阿波罗任务压根没有登陆月球,他们的宇航员也没有登上月球,阿波罗登月就是一场惊天骗局”……真的是这样吗?

先说结论:阿波罗登月不是骗局!

有众多证据表明:阿波罗系列任务确实登上了月球,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比如月球岩石样本、照片和视频等。媒体剪辑视频中提到的航天专家“迟疑”“语塞”“内涵”等情况,也并不“完全”属实。

仔细观察当时的视频资料可以发现,航天专家在面对直播镜头回答问题时,语言并未完全组织和表达清楚,因而有一些停顿,而节目组为了直播流畅在此时快速结束了话题,并切换开启了一个新话题。

这在直播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一些媒体却断章取义截取和放大了这短暂的几秒钟视频,并配上煽动性的文字,造成了“航天专家内涵阿波罗登月为假”的假象,这是典型的曲解。

之所以会发生这次舆论,事件的起因还要从本月初的嫦娥六号任务说起。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本次发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将执行人类首次月背取样返回任务,可谓举世瞩目。央视总台对此次发射进行了专题直播报道,邀请众多任务相关专家为公众进行科普解读和任务介绍。

在火箭已经发射成功,飞行时间2550秒左右时,主持人与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就本次任务落点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说:“嫦娥四号降落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一次的嫦娥六号从大的范围来讲也是降落在南极艾特肯盆地,但是其实位置还是不一样的。”

裴总接下来说:“没有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主持人这时注意到裴总一时还没有组织好语言,为了直播节目的流畅性马上提出了一个新话题继续聊了起来。

这本来是直播类节目中常见的情况,但因为裴总提到了“没找到”和“阿波罗”这两个词,一些媒体认为发现了“流量密码”,将这段对话单独截取出来,并配以《关于南极艾特肯盆地,裴总这样说:没找到那个……》这种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标题,做成短视频进行大肆传播。

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的认为找到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事件造假证据的评论内容,例如“老美坐不住了,无意中被打了假”“阿波罗登月的地方,嫦娥六号登月没有找到任何痕迹,美国被狠狠打脸啦”“对登月的谎言,裴总内涵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呢?美国国旗呢?美国的月球车呢?怎么都没找到,难道被外星人搬走了?”……

这些评论有些已经有了近万的点赞和上百条赞同的跟评,在笔者翻阅评论区超过10屏左右时,才偶尔发现了一两条较为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基本无人理睬,偶尔有评论的,也多是讽刺挖苦的内容。

笔者作为一名航天科普工作者,看到这里感到心情十分复杂。

第一,视频中提到的“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南极,是被誉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坑之一”的大型盆地,面积跨越月球正反两面,在这个大型盆地内还遍布着很多大小不一的盆地,视频中备受争议的“阿波罗盆地”就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它位于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这个名字里虽然也有“阿波罗”,但和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完全是两回事。这是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任务而命名的,却非任何一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的落点。

第二,由于潮汐锁定的原因,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背的样子。长期以来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手段都停留在环月飞行的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数据。

因为在月球背面无线电信号会被月球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月背软着陆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载人登月任务本身就面临极高的风险,所以在着陆点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能性。全部的阿波罗登月任务落点均在月球正面南北纬±30°和东西经 ±45°范围内。

直到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软着陆成功,才成为代表人类首次到达月球背面的人造探测器,创造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的里程碑。

第三,关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有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月壤和月岩样本被带回了地球,全球多个国家均有基于阿波罗登月任务所带回的月壤、月岩样本取得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前夕,美国向中国赠送了1克月球土壤作为“国礼”。我国将这份月壤一分为二,其中0.5克用于科学研究,另外 0.5克收藏在北京天文馆。欧阳自远等中国科学家利用这珍贵的0.5克月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表了14篇论文。

我国国家航天局等权威部门在航天报道以及航天科普内容中也多次介绍过阿波罗登月任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在2020年11月24日 发布的《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头”——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正式启航》一文中也提到: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间,美国通过阿波罗 11号到阿波罗17号载人飞船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13 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飞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共带回月壤和月岩样品约382千克。

而在2012年时,嫦娥二号有效载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赵葆常也提到,嫦娥二号传回的图像可以看到阿波罗11号登月的遗迹。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关于“阿波罗的飞行器登上了月球,但是宇航员没有登上月球。”这一点质疑,其实也很好证实。

例如,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月壤1731克,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累计采样取回样品约382千克,要达到如此规模的月岩月壤采样,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无人设备是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人工采样的方式来获取。可见,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并非是假的,宇航员未登上月球的说法也不属实。

阿波罗系列登月任务是人类在探索宇宙历程中的重大成就,它的成功展示了人类在探索未知过程中的勇气与能力,值得被大家尊重。大多数人质疑阿波罗号登月是出于对国家的朴素感情,不过笔者还是要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实事求是。

而那些故意曲解航天专家意思,利用老百姓朴素情感,剪辑、拼凑内容来“赚流量”“博眼球”的媒体,实在不应该,也奉劝这类媒体该收收“流量为王”的心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