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笼包“上天”到县城“卖天”,低空经济过热了?

从小笼包“上天”到县城“卖天”,低空经济过热了?
2024年12月02日 17:31 正和岛标准

作 者:巴九灵

最近,无锡一家老字号小笼包企业赚到不少眼球,它跨界注册了一家无人机运营公司,打算用无人机,把自家的小笼包从标准化工厂“空运”到各个门店,以提升顾客对食物新鲜度的认知和满意度。

对于这一“前卫”的举动,有人赞赏,认为是前沿科技与传统行业的一次巧妙融合,有人质疑,认为是潮流下的盲目跟风。

小笼包都要“上天”,这是低空经济热潮的一个缩影。

火热的低空经济

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超过2万亿元。

而在11月18日,国际电动航空论坛的消息显示,国家空管委将在6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6个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和重庆。

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

这意味着一块诱人的“大蛋糕”终于被端上了桌。

为了能在这块“蛋糕”上咬上一口,各地政府都抢着“上桌”。

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的100多个城市出台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10月26日,江苏无锡在一天之内集中揭牌了6个低空经济产业园;隔壁的苏州不甘示弱,火速打造了7个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上海计划明年规划出不少于150条低空飞行航线;深圳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约250个,预计到2026年将增加到约1200个……

苏州新盛里·低空经济产业园 图源:新华社

但就在这股热潮中,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开始浮现。

11月26日,济南平阴县以9.24亿元出让了当地低空经济30年的特许经营权。

项目招标人为平阴县发展和改革局,而中标方则是平阴县财政局100%持股的国有独资企业,而且这家公司的成立时间是招标公告发布的当天。

这一事件引发了多方面的质疑。

低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潜在投入和盈利模式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9.24亿元这一出让金额从何得来?与未来的预期收益能否匹配?

这一出让行为是基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初衷,还是更多地着眼于短期的财政收益?更有甚者,会不会已经有更多地方政府受到“启发”,打起了“卖天”的主意?

这个低空经济热潮中的小插曲,似乎暗示市场正逐渐偏离理性轨道。

“泡沫”升起

从小笼包“上天”到地方政府“卖天”,乍看起来都出人意料,细想起来,又似乎在预料之中。

稍稍回顾历史便不难发现,每当新的产业机遇出现,总会上演一幕幕相似的场景:各地政府与企业纷纷一拥而上,大搞项目,热闹非凡。

然而,随着热潮退去,多数地方归于沉寂,只留下一片混乱与未竟的事业。

举例来说,光伏产业一度是全国各地竞相扶持的明星产业,2004年前后的几年时间里,全国的光伏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无序扩张导致行业的产能过剩,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大打折扣。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单位毛利情况(元/w)

图源:Solarzoom,国开证券

到了2016年,“特色小镇”概念风靡一时,但多数特色小镇项目由于先天条件弱、缺乏产业支撑、同质化严重,很快陷入停滞。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新能源车、半导体等行业。

现在的低空经济,大概和之前所有的热门产业所经历过的一样,就处在各种项目一拥而上,“泡沫”升起的阶段。

比如有低空经济厂商在珠海航展中收获了近百架电动飞机的订单,而飞机的买家主要是地方政府。

它们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希望厂商能落户到当地,它们还为此承诺未来会陆续购买厂家生产的飞机。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那么多飞机买回来有什么用?还不明确。企业落地真的能创造那么多价值吗?也还未必。

但只要企业肯来,地方政府就是抢占了先机,所以它们宁愿“浪费”,也不愿“掉队”。

在政府和资本的追捧下,不少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估值飞速增长。

比如生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企业沃兰特,在今年已完成了五轮亿元级融资,估值从年初的不到10亿实现了翻番。

还有部分企业借着热度开始“自抬身价”。比如某地招商局在询价过程中,有企业就要求,把200架飞机按4亿元打包出售,先钱后货,且不接受分期付款。

“过热”的数字

从这些具体的例子,我们看到,当急着入场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低空经济的期待有多高,泡沫就能被撑到多大。

除了案例之外,我们也能从数据中找到一些“过热”的迹象。

吴晓波在《小笼包企业注册无人机公司,低空经济过热了吗?》中提到,一些过快增长的数字是泡沫存在的标志。

我们看到,近年来,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目前,国内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7万多家,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相关企业数量居前。

其中,成立不满5年的企业占比过半,仅今年新注册的企业数就超过7500家。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板块已出现7只翻倍股。另外,根据企查查的数据,年内已发生76起相关融资事件,数量同比增长70.5%;披露融资金额超80亿元,同比增长近80%。

但几万家企业在赛道上赛跑,将难以避免地陷入内卷之中,最终能存活下来的有几家呢?参考新能源车行业的现状,答案恐怕不会太乐观。

其实,从最新的三季报中也能看出来,很多企业的日子或许并没有想象中滋润。

数据显示,A股的70多家低空经济概念股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并未实现盈利,甚至在核心环节出现了普遍亏损。

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打擦边球”而股价飙升,结果收到了监管机构的警告。

2024年4月,低空经济大牛股万丰奥威就因为误导性地宣传“与特斯拉合作组建eVTOL公司”,收到了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

所以虽然低空经济正受到热烈追捧,展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其中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地方政府如果一味急着上马项目,而忽略其可行性与长期效益,以及与当地产业的适配度,那么这些项目很可能成为无根之木。

同样地,企业如果过度依赖政府订单和补贴,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挖掘,其发展也注定难以长久。

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如果要送一句话给当前低空经济的追逐者们,它大概可以是“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11月27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表示:“中国低空经济至少还需要2-3年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之后才能真正进入低空经济时代。”但他同时表示,我国已经迎来了低空经济黄金十年的机遇期。

所以一方面,我们知道低空经济距离真正的规模化落地还有挺长的距离,另一方面,我们也怀着很多期待和想象。

比如今天在美国卖四五百万美元一辆的飞行汽车,在中国,价格已经可以做到100万元左右。

不同于欧美用造飞机的方式研发飞行汽车,中国的创业者们则以造汽车的方式造出了飞行汽车。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大量运用到了在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等行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凭借独有的研发速度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等优势,实现了在技术和成本上的“弯道超越”。

以此为例,低空经济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如今,低空经济的“黄金十年”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天空”广阔,但当热潮渐息、泡沫落地,只有那些根基扎实的地方和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