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10年,如何全球投资?

下一个10年,如何全球投资?
2022年05月13日 13:16 正和岛标准

口 述:徐莹 维世执行董事长、首席投资官

编 辑:花先声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前面临世界格局变化,企业家怎么做好投资?OCIO资管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未来看好哪些产业机会?

疫情流行、地缘冲突加速着全球秩序变革;贸易关系、投资方法、商业模式均面临重构。

未来10年,企业家如何摒弃路径依赖,跳出中国看中国?如何突破思维疆界、以全球视野投资确定性趋势?

大变局时代,第一代财富如何守护及拓展增长外延和天花板?

5月11日晚,正和岛系列直播栏目《一家之言》邀请到维世执行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徐莹老师,就着“应变:下个十年,如何全球投资”展开深度对谈,分享提及到资本市场动荡的原因、世界未来的投资机会、企业家投资的方法、未来看好的产业机会等,内容十分重磅,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 为什么资本市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动荡?

2020年代,一开始我们就遭遇了疫情,全球多个市场和多个类别的资产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直到现在。

从投资角度来说,大家可能会很困惑,似乎有种躲无可躲的感觉,大家常见会投资的中国科技题材、新能源题材、医疗题材,美股的成长性股票,主要国家的债券,新兴的ESG,等等,最近几年这些好像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回撤。

其实美国现在也是这样,以前可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两个地方可以获得收益。但现在资本市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动荡,为什么会这样?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世界的长周期说起。过去40年,改革开放是我国最好的发展时间,同时它也是全球最好的一段发展时间。它的特征是总体上全球和平,小的局部冲突并存,全球化、产业链以效率优先,金融的债务扩张、利率下行和温和通胀。

因此,在过去40年中,除了中间有一些短的周期,其余传统的60%股票、40%债券的组合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

我们拉长历史维度用百年视角来看过去的40年,从1930年大萧条以来的90年当中,美国的市场(60/40)股债组合的情况超过年化10%回报这样的10年,在过去90年的周期里一共有4个,而其中3个发生在最近这40年,这么幸运的时期,可能在未来历史进程中都不会出现了。

二. 中国未来20年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未来怎么投资?首先不要过度悲观。如今我们面临的情况很复杂,实体经济规律、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疫情反复等各种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要把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分开来看。

过去40年,中国在全球类似的大环境里以低息、低通胀加杠杆的宏观环境为背景,从90年代末的体制改革以来,在这30年里获得了巨大发展,也获得了外资直接投资,推动了各行业的重大发展。

在未来的2020年代,中国企业家或者资产所有者对未来的趋势要特别保持敏锐,要从世界的视角来认识这些趋势给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些趋势是什么呢?

改革开放40年和最近“入世”以后参与全球化的20年里,大家都说有各种各样的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等,事实上,在这些红利的背后,和平是最大的红利。

未来世界的规律我把它简单分成两个大板块,一是实体经济的规律,二是金融市场的规律。

1. 实体经济规律

在全球和平之上,是稳定、可期的国际关系。在稳定关系上我们才可以参与全球分工,获得技术和人才,在价值链上不断爬升,获得利润率,也有了大规模、门类齐全的制造业。

这个制造业的架构,是在全世界的自由贸易,包括商品,包括能源这些大宗商品基础上构建中国大规模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同时不断获得全球的份额。这就是过去20年实体经济的规律。

在这个规律里,俄乌冲突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地缘政治方面的警醒。未来2020年代,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可能都会把广义的安全放在效率前面。上一版的全球化核心是把价值链上的效率最大化,而未来可能是把国家经济和产业链的安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是更重要的位置。

安全放在效率之先的产业链重构,就会使得过去全球分工的格局产生变化,变得更加多元、更区域化、更本土化。我们经常听到说我们要把卡脖子环节自己补上,我们要发展专精特新的国内小巨人企业。其实这不是中国单一的现象,其他国家、其他地区也有同样的考虑。

第二,在安全考量的基础上,工业体系上游的粮食、能源、大宗商品可获得性也会遇到考验,未来可能我们就会面临一些资源的保护主义和资源的本地主义。

第三,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有了科技保护主义、高科技的禁运以及高科技人才流动的限制。技术获取和人才获取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这些限制使我们在产业链上,企业价值爬升等方面可能受到挑战。

这些就是我们从过去20年实体经济的经验中看到中国未来20年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2. 金融市场的规律

过去20年资本市场大发展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长期资本在全球市场的自由流动。

比如咱们最早的科创企业,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互联网和医药企业等等,各行业的科创企业在它们很弱小的时候,海外的风险资本、长期资本,自由流动到这片土地,孵化了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族群,并且又把他们带到国际资本市场,香港也好,美国也好,都获得了巨大回报。

最近媒体讨论,中美关于会计准则和上市挂牌规则的谈判,中国的ADR是否还能在美国继续挂牌,这个冲击也给ADR在美国造成影响。

这个冲击是监管角度的事件,它背后的本质问题就是全球长期资本自由流动的监管制度是否受到挑战了?还能不能自由流动?如果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受到了限制,它体现在外就是波动性巨增。

所以大家看到监管阻力的消息时,中概股那几天波动性特别大。我们要考虑的是,未来中国企业接入全球资本市场的海洋是否会受到阻碍?另外我们通过实体经济赚来的以人民币形态为非国际贸易的主流货币,它在全世界的购买力是否会受到阻碍?如果受到阻碍,以货币计价的资产就会有比较大的波动。

未来10年,全世界会有一些重大的趋势叠加,而且他们之间相互作用。而中国作为全球趋势里的一员,我们并不能孤立地说中国是避风港。

我们看一下有哪些全球趋势在叠加:

第一,全球能源的转型和碳达峰的努力,各国为此都在做长期规划。上世纪70年代其实也有能源危机,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石油美元形成,那时候有高通胀,因为能源供给遭到了瓶颈。

我们现在在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的时候,首先会对传统的能源供给产生一个约束作用。但是跟70年代不同的是我们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和开采效率比那时候高很多。所以在能源格局上不能完全比照70年代的能源危机。

第二,科技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这导致他们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了最大的财富,这种财富的分配并没有均沾到所有劳动参与者当中,因此西方出现民粹主义,以法国大选和美国大选为例,背后都有这样的力量。

共同富裕是全球的主题,背后的本质是要修正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让劳动者有更高的获得感。达到这个目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方法,但都有可能会造成劳动成本的上涨,会影响我们的通货膨胀,也会影响企业利润制度的设计。

第三,地缘政治的挑战和局部地区的热战。如果去年我们说会产生欧洲大陆的热战,大家肯定觉得是天方夜谭,但现在已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两大阵营长期高强度的战略对垒,我们要思考这两大阵营如何管理和平共存的关系。这对关系的冲突它会影响到全球化巅峰的逆转。

中国企业家应该说是上一轮全球化最大的受益群体。如今全球化巅峰逆转,造成产业关系的重塑,在地缘政治冲突之下,如何找到在安全前提下布局的地方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除此之外,在实体经济我们要处理的重大关系之上,又遇到了重大金融周期的转向,这也是过去没有发生过的,长期零利率、长期宽松的宏观环境没有了。

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都开始进入加息,进入缩表,进入流动性紧缩的状态,意味着资本的获得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资本对回报的要求越来越高,靠烧钱、不断拼估值吹起来的商业模式就难以为继了。

第四,由于地缘政治和实体经济贸易关系的改变,大家都在思考当前的货币储备体系,比如说美元作为全球最主流的储备货币,所谓的美元霸权对全球的经济是否健康?实际上美国在全球贸易额当中的份额已经远远低于在货币交易使用当中的份额。全世界要有一个更平衡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更多元化的货币体系。

出于安全考虑,各国家和经济主体都会把贸易货币和储备货币更加多元化。我们又在数字时代,包括各主权国家都在讲央行的数字货币。咱们国家在奥运会的时候试用了数字人民币,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尝试。

实体经济的趋势和金融周期的趋势叠加在一起,就变得非常复杂,企业家在做自己实业的规划,在做个人财富方面的规划时,都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之间是怎么共振的,会带来什么结果。我们站在中国的角度,怎么从全球的视角去理解它,这里面不止是管控风险,也有很大的机会。

三. 我们如何转换象限?

我除了是投资人,也管理自己的公司。从资本市场的长河来看,实际上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没有转换过发展空间的象限,在百年的视角下,过去30年我们民营企业都只在一个象限里,而我们今天面临世界格局的变化,就是要从过去30年的这个象限走出去。

过去这个象限是什么呢?从实体经济的规律来说,就是参与全球化,获得全球化分工,获得市场份额;从金融角度来说,就是在低息、低通胀加杠杆的宏观环境里获得金融的资本。

现在所谓的极限思维,从最根本上说就是挑战大家熟悉的30年的象限,什么东西变了?首先是和平的假设,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外推说未来全球是和平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稳定可期的,货币的循环储备是自由流畅的,过去这些假设都需要重新审视,这就是一种极限思维。

我们要认识到,过去所熟悉的30年的经验不能用来外推未来的20年,这种思维路径依赖是很危险的,我们一定要推动自己站在更远的历史长河中思考,跳出最近30年象限的短期经验。

民营企业从2000年只占20%,到今天超过A股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前10年的营收平均增速超过20%,股本回报率10%到15%左右,而现在营收增速的中枢、股本回报率的中枢都在不断下移,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如何拓展财富增长的外延和天花板,我想这是未来我们需要思考的。

要想推进个人财富的外延和天花板,我认为首先要把中国放进世界的大版图之中,以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我们缺什么?我们在哪里是短板?那我们就去补。跟我们过去的财富获取模式形成一种互补的模式,这就是拓展财富的外延和上限。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前十大知识产权收费国里中国排在第9位,基本上前面还都是传统的西方强国,两个原因,第一,他们控制了上游的资源;第二,控制了最高端的知识产权的输出。

我们在中间做生产和产业链的爬升、消费等,未来我们中国企业家需要更多地投资全球高科技的知识产权。另外要强化我们的工业体系,包括碳达峰和绿色道路上需要的能源和绿色商品,我们都需要获得相应的资源。

我们既然要做长期的投资布局,就一定要在不确定性里面找到一些确定性。2020年代,全世界确定性的脉络我认为有3点:

首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势不可当,而且本次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像2000年初那样跳跃式的互联网革命,这次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渐进式的。从上一轮互联网大发展里获得技术制高点的企业们,依然在这次数字技术生态领域里占据制高点,这是延续的数字革命,不是断崖式的技术替代。

所以在延续的数字革命里,就有一个庞大的全球生态圈在不断拓展外延。这里面数字技术从互联网到现在的WEB3.0,到区块链技术,到云技术,在不断改造和数字化我们整个实体经济,甚至包括最传统的实体经济,像农业、采矿业,比如说华为前一阵的煤炭军团,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用现数字技术渗透、提升和转化最传统、最古老的采掘业的案例。

这个趋势全世界都在发生,并且这次数字技术的革命非常深,跟实体经济的身体、肌肉、血液、经脉联系在一起。就像最高领导人在博鳌讲话说的,世界已经是紧密相连的精密机器。

我们在这个大机器里面,也是紧密相连的一环。在这个数字化改造实体经济的革命中,中国的企业就可以利用这种跟世界紧密相连的实体关系,用数字技术改造,这是个很大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不止在中国。

第二是广义的安全,过去安全狭义的定义大家讲地缘安全、国土安全,现在广义的安全上升到数字安全、空间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产业链安全、原材料安全。它有非常广的含义。

广义的安全就会催生出很多新的行业,同时又叠加产业链,从长链变成短链,从全球链变成区域链,从对单一国家或少数国家的依赖变成更多元化的供应链。在广义安全之下的这些外延和它的区域性,在这里面拓展了,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多确定性的机会。

第三是全球气候变化,这是超越土地、领空、主权、边界,全世界一起合作面临的巨大的跨代际的挑战。中国碳排放量占全世界的27%,中美和欧洲是全世界排放量最大的经济体,因此这些大型经济体必须在一起合作,全人类才能达到低碳化。

在低碳化里,不管是从能源的供应端还是下游千万个行业要使用能源的需求端都需要低碳化,意味着不止是消费者能感受到的新能源车、电池、风能这些直观的东西发生了改变,对传统工业的低碳化技术改造,污染治理,新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低碳化供需双方带来的革命会产生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需求,这也是未来一个巨大的确定性的机会。

四.企业家怎么做好投资?

在资产配置的实务里,我们经常会见到企业家会进入这几个误区,而且往往进入这些误区的原因是企业家在某个特定行业里取得成功所需的特质,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家成功所需要的很多令人敬佩的特质,在投资领域里反而会成为阻碍。

我觉得3个误区分别对应着3种关键能力,第一是投资的范畴,就是我只做我熟悉的事情。但是只做熟悉事情的话,在投资的范畴里就看不见其他行业、国家、包括其他资产类别的机会,这会导致你的财富配置永远被限制在你的认知范畴里。

第二个误区是投资的来源,就是听熟人的话,跟熟悉的人一起去做。这个误区就在于熟人不一定是专业的人,你对他虽然有人格的信任,但是他有没有专业的分析工具,或者熟人推荐的东西是否适合你,这里面是有很多存疑的。

第三个误区是实施的能力。因为前面两个问题的限制,你好像投出去很多钱,但是没有一个整体的全局管理能力,很碎片。最后会出现这个碎片出一些问题,那个碎片出一些问题,但为什么出问题?实际上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解答,也无从追溯。

这其实是企业家和投资家身份的差异所导致的,因为我在二级市场工作,我有一个自己的体会,这个工作本身跟实体经济有几个特别大的不同。

企业家在实体经济里做自己的企业,首先要对自己的愿景和商业目标有不可挑战的自信,因为很多时候创业者都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创业的时候可能什么都没有,但是必须坚信自己的理想,正如有句话叫“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所以企业家在遇到挑战、挫折、低谷的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把低谷挺过去。

但是在投资里面需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否定,面对市场要有一种内在的谦卑,不能一直都告诉自己我是对的,一条道走到黑,很多时候其实自己是错的,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体会是在资本市场里没有外在对手,在实体经济当中我们是会有一个明确对标的,或者说是有竞争对手,但在资本市场里,对手只有自己,在对手是自己的情况下实际上就需要不断去自我否定,和自己做抗争,而不是去看别人赚了多少钱。

第三是控制感不同,在实体经济里面一般大家都有上下游的供应链,有密切的伙伴关系,有明确的商业计划,这个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可控的,特别是龙头企业,它在行业里的影响力越大,它对业务的操控感、控制力就更强。

但是在无边的资本市场上投资是不可控的,那么就一定要放掉这种控制感,甚至有时候叫控制欲,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风险因素,地缘政治的、货币的、资金流向的、基本面的,自然灾害、天气的,等等,各种各样资本市场上不可预知的风险。哪怕你对其中一个信息不了解,它都会让你以不可预测的方式在投资上面遭遇损失。

另外在资本市场里,企业家做一级市场投资收获一般都比较好,但是在二级市场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就是我刚才讲的那3点,两个标的对性格和心性的要求不同。

所以我们会发现往往做二级市场的人相对来说是内向型的人,它是比较独立的个性,它需要“不合群”,需要独立地去思考。

而作为企业家,很难不跟其他人打交道,他需要的是不同的才能,所以企业家其实要认识到这点,承认自己这不是长项,找一个委托信任的放手。

在一个时代里,造富靠集中,守富靠分散,但是一旦分散的话就要求你对多个国家的不同经济体,不同行业的内在规律,不同资产的类别规律都要有所了解,如果不是长期在这样一个职业里面训练这几乎不可能完成。

反过来说,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员,虽然不在实体经济里工作,但是他们有一套成熟的体系,怎么去不断更新对全球的宏观,对不同资产类别,对不同行业投资核心点的捕捉,这本身就是一个技能,就跟在实体经济里面要打磨商业模式一样,可能都是需要花10年、20年时间摸索、沉淀,所以我给企业家的建议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五. OCIO资管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

OCIO这个模式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它是最近2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资管模式,是过去很多传统资管模式的进化版。

它是从私人银行、家办这样的组织进化而来的一种新业态,之所以它会进化,就是需求和市场选择推动的结果。

刚才我讲了3个误区,投资框架,投资方法和投资能力,这3点是做好资产配置的一个系统性能力。

在投资框架上,我们一般只做自己熟悉的事,这样其实就限制了我们找到新机会的范畴,OCIO模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投资人跳出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去抓住更全面的资产类别,更全面的国家市场和更全面的产业机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信源和投资方法的问题。普遍来说,抓几个市场上宣传的“明星”然后都撒一点胡椒面,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投资方法,但这种投资方法是低效的。

OCIO提供的增值就是在市场热度之前就找到别人还没看到的机会,很多时候这些投资机会并不在零售市场里,而是所谓的聪明钱在机构市场里面,你要先于大众知道并布局进去才能有更好的投资收益。

另外,按照需求定制才是真正适配的投资策略,根据人生阶段或者企业或组织的需要定制适配策略,并不是多多益善,所有的“明星”都买一遍就是好的。而是去精选,提高所选到资产类别的胜率和提高每个组合里面模块的品质。

第三就是实施能力,买一堆后也没有办法管,很碎片。OCIO还有一个价值就是把全球的资产配置组合归一,综合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监控、分析和管理。同时由于把全球的资产整体归一了,它在交易上,在费用上,在条款上都可以得到优化,这个对投资人最终的投资结果是很大的增值。

所以说从投资框架,投资方法和实施能力这3方面来说,个人企业家、投资人很难做到成体系的解决问题,OCIO就是赋予财富所有人这个系统的能力。

六.做投资最重要的3件事情

第一,跳出中国看中国。虽然中国对世界很重要,但它不是世界的全部,要知道,乐观的时候,中国不是唯一有机会的地方;在最悲观的时候,中国也不是一个被遗弃的地方。所以要跳出中国,用全球的眼光看中国。这样的话对风险的管控和对机会的把握会有不一样的视野。

第二,要放下自己对过去认知的过度自信和依赖,保持一个“贝叶斯式”的投资模式,就是当有不同事情出现的时候,需要对投资情况做适时的分析,而不要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去想当然。以事实为依据,不断地根据新的情况做决策,我们中国的老话把这个叫做“究竟真实”,不能想当然,不能自欺欺人。

第三,对于年轻一点的朋友来讲,我觉得投资可以趁着年轻的时候早做,更早地开始积累自己的长期财富,不要认为那是中年才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年轻的朋友,可以先找到一些有希望的行业,再找到这些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一两家公司,陪伴他们成长。甚至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分析这些行业和公司的话,现在有很多行业指数,可以用指数去筛选判断。

这是很便宜的一种判断方法,不断积累,每年都放一点钱进去,尤其是在市场最悲观、最忧郁,最没有好消息的时候,把钱放进去,长时间的去坚持、去积累,10年、20年以后再看,可能你就积累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七. 未来看好哪些产业机会?

第一,全球数字化改造实体经济的进程。

第二,低碳社会。不管是能源的供给方还是能源的使用方,都需要低碳化。

第三,产业链的区域化,制造业产业链区域化和本地化所产生在多个国家的小特专精企业,抓住进口替代的机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