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飘诗外,文心有寄

意飘诗外,文心有寄
2022年06月22日 17:52 正和岛标准

作 者:李立祥 雍和宫研究室原主任

来 源:周至县泽明书院(ID:zzxzmsy)

日前,和女儿、外孙女一同到北京画院观看王明明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展览汇集了他历时13年所创作的古诗意册页100幅。

由于疫情防控的关系,展厅内人不多,静静的,面对此情此景,我既感叹观展环境的舒适静谧,又为许多热爱艺术的朋友没能到场感到惋惜。

画展现场

本次展出的作品均是册页单幅竖式,一幅幅静待着人们来观赏。女儿说:“真是笔精墨妙,这要放到课本里该多好啊!”外孙女边读着画中的古诗,边拿着小本儿用钢笔临摹着,当看到描绘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意的一幅:秋天的树丛与一只在晴空飞翔的鹤时,她拍着小巴掌高兴地说:“太喜欢,太喜欢了,它可飞得真高呀!”

循着小孙女的声音,我凝神看去,一幅画面简洁,风格独特,颇有意境的作品跃然眼底。画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真可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观明明古诗意画册页作品,我感受有三:

首先是诗与画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册页是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而古典诗词与国画的融合形成了诗画相通不可分割的艺术体系。

明明退休后,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时间,他十分珍惜,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以古诗词为文本,探究历代文人由诗入画的意境,深研古诗的历史背景与内涵,将心融入到古人的诗境之中,与古人对晤。

他始终认为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基因、表达方式和艺术规律,期望通过自身的探索寻找中国画形而上的美学规律和传统本源,于是,一幅幅新作脱颖而出。我细细品味着作品中的意境,雅致、幽远、超逸的韵味儿,可以感觉到他在作画时的心底是纯净的,可谓意飘诗外。

二是其作品将山水、人物、花鸟画的艺术元素融为一体,使之别具一格。他认为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要刻意为自己设定画种的限制。

我们能把齐白石简单地界定为花鸟画家吗?当然不能,他的人物画、山水画同样达到了一个高度,像任伯年、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黄胄等,也同样如此,他们在涉猎的各种领域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一个画家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画种或者一种题材上,对画家的成长是不利的,尤其是国画家更是如此。从中国传统绘画来说,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成就是最高的,如果一个画家在山水和花鸟方面没有下过功夫,恐怕很难进入中国画的传统源流,也很难深刻理解中国画的人文精神。

”基于此,在他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遵循中国画的传统审美原则,寻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笔墨语言形式,不断在传统中国画中寻求新的体悟和人文精神,并落实到时代精神与境界上。他在人物、花鸟、山水和书法上都下了功夫。近年,我曾观看了他的花鸟、手卷和书法作品展,内中既有古典朴素、雅致的氛围,又有新的美学理念,笔墨中注入了传统与现代,活力与新机,就连书法作品中的内容也用心了,不落俗套。正如王加所言: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有些场景人物为主,景观为辅;有些则是纯墨、淡彩或青绿山水;还有一些画面由墨竹、绿荫和花卉占据主导,一切形式均为呈现诗意服务”。

三是作品中浓浓的书卷气,作品中呈现着丰厚的文化学养与独有的审美追求。记得在十多年前,明明为我新出版的画册写的前言中云:“我时常在想:美术留给人们的是什么?是技巧与色彩,还是心灵的感受与情感?我觉得首先是情感与心灵感受,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原始岩画对人有着如此强的震撼?其实不是他们的技巧而是心灵的对撞。再看当今绘画充满高超的技巧与观念,但很多不感人,那又是为什么呢?画家往往注重的是技巧,而观众注重的是心灵感应。佛学中讲明心见性与顿悟和渐修,艺术也是一样,需要悟出真谛,人生也要悟到真理.这样才会有所得。”

这次明明的册页展整体释发出厚重的文化内涵,画面中那精致的题款、钤印,与画面融为一体。有特色、有品质、有厚度,更有文气,由此,还想到明明出版的书籍与画册,包括为我们昔年景山少年宫书画组老组员印行的《秋实集》和这次的画集,那封面、内页都显得古朴、高雅、自然,是用心去做的。

同时展出的还有明明近十米长的唐诗宋词三百首小楷手卷,凸显的是功夫和耐力,我想,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以书画形式一步步修行着、觉悟着,悟出的真谛渐渐幻化为笔墨丹青,自然展示出特有的书卷气。

明明在中国画传统的脉络中不断传承拓展。他曾说:“当一个画家把握住了中国画传统精髓的时候,他就不会走弯路。”

“我们每位画家要用虔诚的心去体悟传统,借鉴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元素,使之蜕变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李可染先生所说的‘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说的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走出自己的路子。艺术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定要具有唯一性、原创性。”

在这次展览作品中的章法、笔墨、造型,都显示着唯一性与原创性,不重复前人,不重复自己,这“确是一个看似享受,实则费神的过程”。文心画境,妙于陈馨。

明明不事张扬,平实谦逊,在艺术领域、在砚边,扎扎实实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方向探索,前行!

画家简介:

王明明,1952年5月出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无党派人士。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启功、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诸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1977年考取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1978年10月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作品多次参加大型画展,曾在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港台地区以及北京举办个展和讲学。

1990年3月——2000年5月任北京画院副院长。

2000年6月——2002年2月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2002年2月——2017年11月任北京画院院长。

2000年8月——2009年12月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2010年1月——2015年4月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曾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统战部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作 者:李立祥 雍和宫研究室原主任

来 源:周至县泽明书院(ID:zzxzmsy)

日前,和女儿、外孙女一同到北京画院观看王明明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展览汇集了他历时13年所创作的古诗意册页100幅。

由于疫情防控的关系,展厅内人不多,静静的,面对此情此景,我既感叹观展环境的舒适静谧,又为许多热爱艺术的朋友没能到场感到惋惜。

画展现场

本次展出的作品均是册页单幅竖式,一幅幅静待着人们来观赏。女儿说:“真是笔精墨妙,这要放到课本里该多好啊!”外孙女边读着画中的古诗,边拿着小本儿用钢笔临摹着,当看到描绘唐代诗人刘禹锡诗意的一幅:秋天的树丛与一只在晴空飞翔的鹤时,她拍着小巴掌高兴地说:“太喜欢,太喜欢了,它可飞得真高呀!”

循着小孙女的声音,我凝神看去,一幅画面简洁,风格独特,颇有意境的作品跃然眼底。画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真可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观明明古诗意画册页作品,我感受有三:

首先是诗与画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册页是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而古典诗词与国画的融合形成了诗画相通不可分割的艺术体系。

明明退休后,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时间,他十分珍惜,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以古诗词为文本,探究历代文人由诗入画的意境,深研古诗的历史背景与内涵,将心融入到古人的诗境之中,与古人对晤。

他始终认为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基因、表达方式和艺术规律,期望通过自身的探索寻找中国画形而上的美学规律和传统本源,于是,一幅幅新作脱颖而出。我细细品味着作品中的意境,雅致、幽远、超逸的韵味儿,可以感觉到他在作画时的心底是纯净的,可谓意飘诗外。

二是其作品将山水、人物、花鸟画的艺术元素融为一体,使之别具一格。他认为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要刻意为自己设定画种的限制。

我们能把齐白石简单地界定为花鸟画家吗?当然不能,他的人物画、山水画同样达到了一个高度,像任伯年、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黄胄等,也同样如此,他们在涉猎的各种领域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一个画家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画种或者一种题材上,对画家的成长是不利的,尤其是国画家更是如此。从中国传统绘画来说,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成就是最高的,如果一个画家在山水和花鸟方面没有下过功夫,恐怕很难进入中国画的传统源流,也很难深刻理解中国画的人文精神。

”基于此,在他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遵循中国画的传统审美原则,寻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笔墨语言形式,不断在传统中国画中寻求新的体悟和人文精神,并落实到时代精神与境界上。他在人物、花鸟、山水和书法上都下了功夫。近年,我曾观看了他的花鸟、手卷和书法作品展,内中既有古典朴素、雅致的氛围,又有新的美学理念,笔墨中注入了传统与现代,活力与新机,就连书法作品中的内容也用心了,不落俗套。正如王加所言: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有些场景人物为主,景观为辅;有些则是纯墨、淡彩或青绿山水;还有一些画面由墨竹、绿荫和花卉占据主导,一切形式均为呈现诗意服务”。

三是作品中浓浓的书卷气,作品中呈现着丰厚的文化学养与独有的审美追求。记得在十多年前,明明为我新出版的画册写的前言中云:“我时常在想:美术留给人们的是什么?是技巧与色彩,还是心灵的感受与情感?我觉得首先是情感与心灵感受,但往往被人们忽视,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原始岩画对人有着如此强的震撼?其实不是他们的技巧而是心灵的对撞。再看当今绘画充满高超的技巧与观念,但很多不感人,那又是为什么呢?画家往往注重的是技巧,而观众注重的是心灵感应。佛学中讲明心见性与顿悟和渐修,艺术也是一样,需要悟出真谛,人生也要悟到真理.这样才会有所得。”

这次明明的册页展整体释发出厚重的文化内涵,画面中那精致的题款、钤印,与画面融为一体。有特色、有品质、有厚度,更有文气,由此,还想到明明出版的书籍与画册,包括为我们昔年景山少年宫书画组老组员印行的《秋实集》和这次的画集,那封面、内页都显得古朴、高雅、自然,是用心去做的。

同时展出的还有明明近十米长的唐诗宋词三百首小楷手卷,凸显的是功夫和耐力,我想,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以书画形式一步步修行着、觉悟着,悟出的真谛渐渐幻化为笔墨丹青,自然展示出特有的书卷气。

明明在中国画传统的脉络中不断传承拓展。他曾说:“当一个画家把握住了中国画传统精髓的时候,他就不会走弯路。”

“我们每位画家要用虔诚的心去体悟传统,借鉴古今中外的艺术经典元素,使之蜕变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李可染先生所说的‘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说的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走出自己的路子。艺术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定要具有唯一性、原创性。”

在这次展览作品中的章法、笔墨、造型,都显示着唯一性与原创性,不重复前人,不重复自己,这“确是一个看似享受,实则费神的过程”。文心画境,妙于陈馨。

明明不事张扬,平实谦逊,在艺术领域、在砚边,扎扎实实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方向探索,前行!

画家简介:

王明明,1952年5月出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无党派人士。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几个国家展出,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启功、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诸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1977年考取中央工艺美院未入学,1978年10月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作品多次参加大型画展,曾在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港台地区以及北京举办个展和讲学。

1990年3月——2000年5月任北京画院副院长。

2000年6月——2002年2月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2002年2月——2017年11月任北京画院院长。

2000年8月——2009年12月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

2010年1月——2015年4月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曾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统战部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