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先进材料产业“新名片”

擦亮先进材料产业“新名片”
2024年06月26日 05:35 重庆日报

  先进材料产业,是川渝携手打造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重庆涪陵,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华峰化工的生产线上,白色的己二酸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销往全球。四川内江,刚刚开工的新能源等静压石墨制品制造项目,计划年产等静压石墨坩埚25万只,将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等产业链。

  白色的己二酸、黑色的石墨,一白一黑,正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集群增添新的色彩。

  涪陵 己二酸产量全球领先

  近日,在位于涪陵区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展厅里展示着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这三种制备尼龙66(一种热塑性树脂)的原料,以及制备好的呈白色颗粒状尼龙66。

  以前,己二腈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掌握。重庆华峰率先攻克了己二腈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己二腈实现国内自产后,重庆华峰乘势而上,打造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己二酸装置,实现己二酸产量全球遥遥领先。

  “我们生产的聚氨酯原液,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按这一比例估算,相当于10双鞋子就有6双鞋底原料来自我们。”重庆华峰相关负责人说。

  从日常生活中的塑料瓶、弹力运动装、轻便运动鞋到精密仪器零部件,乃至翱翔太空的航空器,“涪陵造”新材料凭借产业革新,不断展现核心“硬实力”。

  涪陵区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彭豪说,先进材料产业是涪陵千亿级主导产业,已成功创建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现有规上工业企业82户,领军企业1户、链主企业5户,专精特新企业23户、“小巨人”企业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形成了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建筑材料三大集群。

  2023年,涪陵先进材料产业产值1194.1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48.3%;今年1-4月,产值379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7%。

  内江 新能源材料产业蓬勃发展

  在四川内江,先进材料业发展的品种不同,主要分布在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电子材料、能源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

  前不久,新能源等静压石墨制品制造项目签约落地内江东兴经济开发区,项目投资额约10亿元,占地约100亩,拟建2条新能源等静压石墨制品生产线,年产等静压石墨坩埚25万只。

  等静压石墨坩埚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的熔融和冶炼,也可作为光伏半导体散热装置。其市场,就分布于内江周边。

  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李鹏介绍,内江现已汇聚富乐德、富乐华、融通高科、威玻股份等新材料企业19户,形成半导体新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玻璃纤维等产业门类,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23年,内江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644.6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4.3%,涉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玻璃纤维、电池制造等7个行业门类,主要产品有钒钛钢铁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及树脂基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磷酸铁锂电池材料、钒新材料等。今年1-4月,内江先进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227.5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3.7%。

  目标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围绕新材料产业,涪陵和内江的目标都是把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彭豪介绍,经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合成材料集群的聚氨酯、聚酰胺、聚酯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协同配套的集群发展模式,下一步,涪陵将通过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做优做强产业集群。

  首先是精准补链,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不断补足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引进和培育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强化原材料供应保障,提高本地原材料供应能力。

  同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要不断延链。一方面,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向下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自身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就地协同配套,增强综合竞争力。

  近三年,内江已有在建、拟建和建成的新材料项目11个,总投资近160亿元。下一步怎么做?李鹏介绍,内江的主要做法有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能级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比如,加快培育陶瓷基板新材料、硅碳材料、钒钛新材料、锂电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一批市级创新平台。加快爱普诺硅碳负极、兴欣钒6万立方米短流程钒电解液等重点项目建设。锁定国内外行业龙头,特别是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新材料产业优势省区,开展“点对点”招商,招大引强。其中,对接环渤海集聚区引入硅材料、特种纤维等产业,对接长三角集聚区引入电子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产业,对接珠三角集聚区引入陶瓷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配套企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