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菁英丨刘昊:青托助力才聚塞上江南

智汇菁英丨刘昊:青托助力才聚塞上江南
2023年06月03日 08:48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

青年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我国AI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助推器和交流互动的聚集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始终将青年人才服务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通过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交流与培训、创新创业孵化、技术大赛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助力AI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个人简介

刘昊

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宁夏大学“贺兰山学者”(青年学者),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IEEE TPAMI长文2篇、IEEE TIP、TIFS、TMM、TCSVT及国际知名会议论文ACMMM、CVPR、AAAI等。于2018年在清华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为MindSpore学术奖励基金以及宁夏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担任国际期刊Applied Science专刊编委、CAAI TRIT国际期刊青年编委、国际会议的分论坛主席和领域主席。指导研究生获国际会议ACAIT 2021最佳学生论文奖。经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推荐,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青托风采

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刘昊出生于宁夏南部山区,他的家乡西吉县是宁夏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也是联结着闽宁之缘、山海之情的纽带和桥梁。五年转瞬即逝,他的身份从清华的宁夏人转变为宁夏大学的清华人。

从走出大山、考上清华再回到家乡、入职宁夏大学,践行这样的“闭环”,是因为他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宁夏发展已步入提质扩容的快车道,迫切需要高科技人才前来建设。毕业时,他曾纠结于选择大城市或龙头企业,在了解宁夏的人才发展环境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

能够在家乡的高校成为一名教师是刘昊从儿时起就有的愿望,“当初考清华博士,为的是把科研能力锻炼起来,把知识带回故土。”刘昊认为,磨炼要从科研到情怀,从情怀到民生,从民生再到初心。不忘清华园科研的初心,不忘建设家乡的初心。

科研育人,学海奋楫

2019年,刘昊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这不仅是一次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立志要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宁夏的大地上。刘昊所研究的领域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即教会计算机如何用大数据“看懂”世界。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行现代化提升,为此,他主动研究区域战略需求,将科研工作转化到宁夏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

2020年,刘昊有幸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攻机器视觉能“格物致知”。在青托工程和面上项目的叠加效应下,刘昊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坚信,家乡所需,心之所向,更是行之所向。他愿像宁夏大学的先辈们一样,成为一棵沙枣树,扎根宁夏,建设宁夏,倾其所学,报效家乡。

刘昊表示:“未来,在中国科协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支持下,我将带动更多有志青年参与到东西部科技协同创新,为家乡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拔尖人才。”

学术成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论文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引用。提出面向开放环境无约束条件下的不确定性人脸视觉模式识别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PAMI(中科院SCI一区TOP,影响因子为24.314)。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16项奖励及荣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资助。指导研究生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继续攻博深造。

抢抓“东数西算”战略与国家枢纽节点工程机遇,组建宁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服务工作组,年度立项经费突破千万。强化学术对外交流,组织“宁夏大学信息论坛”系列报告会线上线下共计30余场,累计参会人数逾34万人次。赴宁夏银川一中等重点中小学做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讲座10余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