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牛鼻子”到底是什么?

吴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牛鼻子”到底是什么?
2022年07月05日 18:01 身边的事儿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是政府搭台高校唱戏,各种战略共建,项目签约如火如荼,呈现出来声势浩大,数据喜人,但实际结果和真实情况却是差强人意,甚至不堪入目。抓住了牛鼻子就等于找到事情的关节点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那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这头蛮牛的牛鼻子是什么?

三个点:1.有效的科技成果;2.有能力转化的团队;3.有愿意参与的资金。

1.有效的科技成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研成果,所谓的转化都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科研成果从哪里来,主要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中来。

研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科研工作者去思考的是我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和经费在全球都不算低,但大多数真的有在做研究吗?做出来的课题以及论文专利,结完题、报完奖项、评完职称,拿出来真的能用吗?真的可以称的上成果吗?是成果转化难还是“成果”难以转化?

学术帽,职称,奖项已无法代表科研成果的有效性,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只有在祖国的大地上应用的时候才能真的得到检验。而科研工作者能沉下心来做真研究出真成果可能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退一万步思考,在甚嚣尘上的科研圈里,不发出噪声不制造学术垃圾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2.有能力转化的团队。有米没有巧妇,这个炊依然是难吃上。那么巧妇在哪里呢?专业人做专业事功效最大,专业的事情更需要专业人做。

成果转化需要对技术、产品、客户、市场、管理、资本等都有深度的认知和长期实战。高校或教授做不好科研与育人的本职工作反而热衷于做不擅长的转化,最后导致本末倒置。成果转化的时间轴拉长了看是一个长期创新创业的过程,成果转化有产业门槛需要专业的团队,转化不只是打通信息差,更需要跳下来長期躬身劳作,对能力的要求以及时间的投入极高,高校管理人员或政府行政官员在体制机制上很难满足。从人性的角度,体制内在不涉及自身利益,只凭借对工作的热诚,很难长期全程全身心参与。

成果转化目前没有成熟有效的服务体系,通过购买服务形成消费闭环很难实现,目前绕不开买卖专利假大空,行政设槛搞培训,监守自盗骗补贴这三类操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所以遍地形式主义,本质上就是转化过程的认知不足且无解决问题之能力,又迫于完成任务或政绩而形成的群体“假大空套”行为。政府搭台高校唱戏,本身体制机制上就是个错误,市场化行为应该交由市场决定。

3.有愿意参与的资本。成果转化极具风险且需要花钱没有钱一定不可能转化,所以需要资本的参与。资本逐利,需解决 “利” 从何而来。

赚钱的事情永远不会缺钱,不赚钱的事情也很难找到利益平衡点。成果转化风险高、周期长、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单纯从投资的角度并不属于资本热衷的投资标的,所以利不从投资本身来。投资机构能切入的往往也是政府兜底的引导基金,但利也不应该从政府的政策指挥棒和引导基金中来。任何一个行业的赢利点或者剩余价值应该从服务对象的产业增益中产生,这个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底线,“利”应该从产业生态打造中来,即在必须做又不赚钱的事情周边生态中找到利益平衡点。

总结:成果转化面临的主要是转什么,谁来转,怎么转的几个底层逻辑。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有效创新性成果不足,成果难转化同时转化难,转化效果不佳。有效的科研成果与科研团队,和有能力转化的产业转化团队有机结合一起下海淌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找到利益平衡点的资本的有效加持下,才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到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面的配合,这配合本身的利益平衡点就是个难题,在过程中也反映出各方面在体制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建设管理办公室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研究院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注康养医械产业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四不像机构。HBRNTI湖北康养产研院下设康养科技成果转化中心CRNKT、康养科技投资中心CRNTI、康养科技传媒中心CRNTM,通过一院三中心的架构实现全球康养医械领域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球贯通以及在中国的产业落地,将康养领域高校科技成果定向向中国湖北特别是武汉导入,实现创新要素集群及产业熟化。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中长期定位康养领域华中区域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康养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