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与军事局势波谲云诡的当下,欧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全球瞩目。近期,一则消息如平地惊雷,震动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军事圈:欧盟提出的一项高达 1500 亿欧元的军援计划,竟遭到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的强烈反对,而这一事件的背后,德法之间的矛盾也呈现出加剧的态势。
一直以来,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努力寻求提升自身的军事影响力与战略自主性。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扬言切断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并要求欧洲盟国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这无疑给欧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了 “重新武装欧洲” 计划,旨在加强欧洲的防务能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其中就包括向欧盟成员国提供 1500 亿欧元的贷款用于国防投资。欧盟委员会还制定了一项放宽欧盟财政规则的紧急条款,允许成员国在四年内增加国防开支,幅度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1.5%,而不会触发通常在政府赤字超过 GDP 的 3% 时就会启动的纪律措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项计划一经提出,便遭到了法、意、西三国的坚决抵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直言:“冯德莱恩的计划几乎完全基于各国的债务。” 意大利作为欧洲南部经济体,尚未按照北约要求将国防开支提高到 GDP 的 2%,对于背负更多债务忧心忡忡。法国同样处境艰难,其公共债务占 GDP 的比重已超过 110%,一旦启动相关贷款计划,极有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危及本国信用评级,因此法国明确表示不打算启动紧急条款。西班牙也与法意立场一致,对该计划持反对态度。
这些国家主张用拨款代替贷款,即由欧盟共同举债,直接拨款给成员国,而不是让各国自行承担贷款。但这一替代方案也需欧盟 27 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从更深层次来看,三国反对该计划的背后,是对自身经济状况的担忧。欧盟发放的贷款仍会计入国家债务水平,对于本就债务高企的法、意、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旦率先申请欧盟贷款,可能会向市场传递金融疲软的信号,进而推高借贷成本,这是三国无论如何都不愿面对的局面。
与此同时,德法矛盾在此次事件中进一步凸显。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预计将启动紧急条款,为其 5000 亿欧元的巨额国防升级提供资金。但与丹麦和荷兰等其他 AAA 评级国家一样,德国不太可能接受欧盟委员会的贷款,因其可以自行以更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德国与法意西等国在对待欧盟军援计划上的态度截然不同,这背后反映出欧盟内部在经济实力、债务承受能力以及战略考量上的巨大差异。法国一直以来希望在欧洲防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与德国在诸多军事事务上存在竞争关系。此次法国坚决反对欧盟的贷款计划,而德国却准备积极利用相关政策进行国防升级,双方在欧洲防务政策上的分歧愈发明显,矛盾也随之加剧。
在国际政治层面,这一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从欧盟内部来看,军援计划的受阻以及德法矛盾的加剧,可能会破坏欧盟从欧洲向乌克兰输送更多武器的计划。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此前呼吁将欧盟今年对乌克兰的军援金额增至 400 亿欧元,如今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着重重困难。内部的分歧还可能导致欧盟在军事一体化进程中步履蹒跚,削弱欧盟在国际军事事务中的话语权。
从国际格局来看,欧盟内部的分裂无疑给了美国可乘之机。美国一直以来在欧洲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欧洲防务的不统一、内部矛盾的激化,有利于美国继续掌控欧洲军事事务,巩固其在北约中的主导地位。而对于俄罗斯而言,欧盟的内部分裂可能会使其在与欧洲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一定优势,俄罗斯可以利用欧盟内部的矛盾,分化欧洲对其的战略压力。
目前,面临沉重债务压力的南欧国家正在推动 “国防债券” 提议,希望通过欧盟在资本市场的共同借贷来提供资金,但这一计划必须得到欧盟 27 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实施,且可能遭到德国、荷兰等财政保守国家的反对,他们担心 “国防债券” 会开创欧盟 “债务共同化” 的先例。这场围绕欧盟 1500 亿军援计划的纷争,远未到结束的时候。欧盟需要尽快找到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平衡各方利益,否则不仅会影响欧洲自身的军事发展与安全保障,还将在全球政治军事舞台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世界正密切关注着欧盟的下一步动作,这场内部博弈的走向,必将对未来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