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A+H”龙头新老交替完成

医疗行业“A+H”龙头新老交替完成
2021年06月15日 01:02 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闫立良

见习记者 郭冀川

科创板开板以来,有一批熟悉的“新生”,它们就是来自港交所的医疗公司,港交所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公司先后登陆科创板。这些港股公司的回归,一方面是“眼红”A股市场医疗行业的高估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给优秀的医疗公司提供成长的舞台。

而港股也不甘示弱,此前国内优秀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先后放弃港股选择美股上市,“刺激”了港股在2018年发起IPO改革,放开了“同股不同权”这一曾经引起激烈争议的制度,也迎来了一波国内公司港股上市潮。随着小米、阿里巴巴等公司纷纷登陆港股,不仅使其增加了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更促使港股进一步改革上市制度,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浪潮下,新兴的科技、医疗公司对港股市场情有独钟。

2018年至2020年,港股新上市企业数量虽然逐年下降,但IPO募资额却连创历史新高,其中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占比近半,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教育服务等新经济领域,成为推动港股IPO热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A股也迎来IPO融资规模新高,2020年以来A股上市及挂牌新股(含新三板)已经突破396家,较2019年增长95.07%;总融资规模超过4725亿元,较2019年增长86.39%。

正是港股和A股市场为新经济行业打开资本大门,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在医疗行业,“A+H”的代表从早期的白云山、上海医药等老牌药企,变为以药明康德、康希诺为代表的研发型药企,甚至未盈利的创新药公司更积极冲击“A+H”。

“A+H”股数量增多,使港股与A股联动性日趋增强,港股大涨时也会对A股的行业起到映射作用,甚至港股行业上涨往往会带动A股相关行业公司股价上行。而A股刮起的分拆上市风,也成为两地市场紧密联系的又一座桥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