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便利董事长张利:便利店是远海战役 制造型零售才是未来

见福便利董事长张利:便利店是远海战役 制造型零售才是未来
2021年07月27日 18:59 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见福便利是一家危机感很重的企业,即使已经成立15年,且一路冲进了行业前十名的位置,然而,无论和董事长张利谈论什么样的话题,最终都会被绕到“安全”这一关键词上:谈论员工培养,他说遇到极端情况如何保证安全;谈到产品,他说工厂生产最担心安全出状况;谈到带团队的方针,他说会叮嘱员工太晚不要外出,因为不安全;谈到听取外部意见,“别的我不一定听,但是,你要说我的安全有问题,那咱们得好好说说”……

“要让自己保持胆小。见福便利不是一家激进的企业,15年以来,至今我们在考虑的事情,仍然是怎么才能活下来,其次才是发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张利坦言,即便此前行业经历了资本的大水漫灌,但是,见福便利“不会被带节奏,15年以来,我们一直是在‘推石上山’,这是一个慢且吃力的过程。”

在15年的时间里,见福便利一路披荆斩棘,最终,选择了一条异于行业的发展道路:自建工厂和园区,重资产模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差异化的产品,让见福便利在竞争中获取品牌溢价的能力。”

打造百年企业更要求“慢发展”

张利是个60后,20世纪80年代考入大学,当时,女排精神冲击着所有青年人的思想,这也为许多人未来的人生打造了共同的底色:无所畏惧、顽强拼搏。

2006年创立见福便利是张利的二次创业,彼时,他的代理生意正面临着转型,思来想去,决定进入零售行业,“那时候想的简单,觉得开个大商场我没经验,干个便利店还不行吗?谁知道真不行,当初要知道开便利店这么难,我躺平算了。”在回忆当初时,张利叹了口气。

见福便利的启动资金来自张利第一次创业时攒下来的家底。“自己的1亿元投入进去了,然后就开始亏,一连亏损了7年。”经营压力大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张利长期失眠,最悲观的时候,张利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把公司卖掉算了?”很多次,失眠的时候,张利喜欢看一个广告片《人为什么活着》,“因为有梦。这个行业有我没我,总要有点不一样吧。我们这代人,干什么都赌着一口气,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在发展艰难的2011年,张利带领团队去了古田会议纪念馆,突然开朗:“党在那么艰难的时候都能坚持下去,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算什么!”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张利觉得,进入便利店行业的初期,他是轻敌的:“大家都懂便利店对零售行业的重要性,但都小看了这个行业。便利店是远海战役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要走重资产投入模式。”

理通这些思路之后,张利为见福便利制定的发展准则是:遵从“慢”原则。

“想做百年企业,就不能总是干着百米冲刺的事。一家百年企业,要树人、立业、做事,这些都需要过程和时间。百米冲刺的企业文化则很容易‘起的快死得也快’。做零售业本来就很辛苦,利润微薄,要尊重事物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但是,这种“慢”也让公司内外都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一方面,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外来者越来越多。近年来,在政策、资本等加持下,一些便利店、小型超市们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流。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便利店相关企业超过96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为95.6%。

另一方面,见福便利所处的区域竞争激烈。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便利店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过12万家,占全国相关企业总量的13.1%,福建省以8.6万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第二位,贵州和湖南分列三四位,均拥有5万家左右的相关企业。

无论是行业赛道还是区域经营压力,地处福建的见福便利都可谓群敌环饲。在这个求快的时代走慢发展策略,会不会太冒险?

差异化策略打造品牌溢价能力

某种程度上,张利是个悲观主义者,相较成功者,张利更喜欢研究失败的企业家案例,“成功具有偶然性,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掌舵者的这种特质,使得见福便利的发展轨迹异于同行。要想成为行业的“恒星”,张利觉得,“制造型零售才是未来”。

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迭代,而目前来看,我国便利店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竞争无法回避。

在多次国外的考察中,张利不停地反思,“我们和国外的便利店差距在哪里?从见福便利本身来看,大家使用硬件接近,但做企业的理念却大不相同。”虽然无奈,但张利还记得,在调研国外的便利店企业时给他带来的深深震撼:“他们的冷藏、冷冻、常温产品可以实现一辆货车运输,这种成本优势之下,我们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基于这些思考,见福便利在2015年便着手筹建位见福产业园,园区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5.5亿元,将打造成为国内便利店行业首个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信息智能、研发检测、绿色环保、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园区包括:食品厂(内设烘焙厂与中央厨房)、常温配送中心、冷链配送中心、OEM车间、研发大楼、生活配套中心、污水处理站等综合设施。2020年底,所有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除建烘焙厂和鲜食厂,张利自认为比较得意的地方是,在同一园区内实现了在国际上较先进的同车多温带配送(常温车),践行了波特三大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化。

目前来看,便利店行业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过程。随着中国城镇化及城市化建设不断的集中,中国便利店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红利期。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便利店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年度注册增速始终稳定在20%至30%,其中,2020年新增相关企业近24万家,为增量最多的年份。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新增便利店相关企业超过12.7万家,较去年同比增长26%。未来随着便利店行业的有序发展,前瞻预测在2026年便利店销售额有望达到6473亿元。

“未来的竞争肯定会加剧,而零售业的发展不应该是项目驱动,应该靠科技驱动、研发驱动,也就是现在见福便利在打造的模式:制造型零售企业。”张利说,“便利店竞争最关键的产品是自有产品,有了这所园区,在三大自有产品上,我们就能用研发优势打造差异化产品,从而形成独家竞争力。拥有独家产品,可以吸引消费者不断走进门店,增加品牌的溢价能力,最终让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中。”

张利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产品研发能力、科技驱动、配送成本优势等细节,都将是见福便利未来竞争的“杀手锏”。

(编辑 上官梦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