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僖
在济南市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满一年之际,11月15日,第二届大明湖论坛暨山东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学术月活动在济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王京辉表示,山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致力于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实现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总结和探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路径。
2021年11月25日,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目前,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初步建立。山东省致力于把产业优势提升为创新优势,打造全国科创金融领域改革发展“风向标”。
《证券日报》记者从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试验区强化对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基金支持,截至9月末,济南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214家,管理基金707只,较2022年初增加122只,管理基金规模达到1179.56亿元;规模62亿元的齐鲁科学城科创投资基金落地,首期计划实缴出资12亿元,重点推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此外,鼓励政府引导基金积极参与设立天使、创投基金,济南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实缴总额分别达到4.28亿元、149.64亿元。与此同时,试验区鼓励发展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解决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融资难题,设立科技分(支)行等科创金融专营(特色)银行机构20家,推出科创企业专项信贷产品44项。对于成熟期的科创企业上市挂牌、发债融资,济南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上市补助由8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此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及全国股转系统山东基地全部落户。
今年以来,济南市新增上市企业3家,其中,天岳先进在科创板上市,济南市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达6家,占山东省的比重近1/3。推动山东黄金发行10亿元的省内首单科创票据、齐鲁软件园发行7亿元的省内首单科技园区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山东钢铁落地全国首批转型债券中唯一一笔永续类债券。
可以说,科创金融已经成为新时代济南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引人注目的标识之一,一座科创金融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在加快推动山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过程中,如何用好科技金融的力量?参与本届大明湖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认为,与发达和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山东在数字化产业及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设施建设、数字支付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高等教育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山东拥有153所高校,形成了覆盖文理工农医的完整教育体系,这是赋能山东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供给侧,可为山东科技繁荣、实现科技强省提供强大支撑支持。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中英认为,我国创业板超过七成、科创板超过八成的公司均得到过创投机构的多轮投资。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应做强头部城市和头部机构,做通募资及退出渠道,做优激励、统计、税收制度建设,做好人才及中介服务,持续优化“创业创新+创投”的创新生态环境,促进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
对于目前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堵点”“痛点”问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产研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徐如志认为,应加快构建由人才、政策、平台、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科创金融生态系统,蹚出科创金融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试验区应针对知识产权评估难、抵押难问题,围绕制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需求及突出问题和关键链条环节,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
(编辑 田冬 袁元 )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