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MEX原油及相关衍生品价格回落 下游炼化企业寻找“减油、增化、做特”机遇

NYMEX原油及相关衍生品价格回落 下游炼化企业寻找“减油、增化、做特”机遇
2023年10月25日 20:20 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肖伟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显示,北京时间10月2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的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代码:CL00Y)一度向下触及83.17点附近,此前因地缘冲突导致的上涨幅度已全部抹平。布伦特原油当月连续合约(代码:B00Y)、国内燃油期货2311合约(代码:fu2311)等相关衍生品价格也均告回落。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地缘冲突仅是短期扰动事件,油价及衍生品价格长期变动还需看供求关系,预计国内2027年至2028年汽柴油需求见顶,当前是下游炼化企业转型谋发展的关键期。《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岳阳兴长为代表的炼化企业正在实施“减油、增化、做特”战略,在主动“做特”的同时努力“做优”,寻求生存发展的转型之路。

原油期货价格回落

走势仍看长期供求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显示,北京时间10月2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的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向下触及83.17点。此前,因地缘冲突导致该合约一度向上触及95.02点,目前上涨幅度已经全部抹平,自高点累计回落13.52%。

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回落(供图:东方财富)

无独有偶,美国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当月连续合约于北京时间10月25日报价86.74点。此前,因地缘冲突导致该合约一度向上触及95.35点,目前上涨幅度也已全部抹平,自高点累计回落9.03%。

布伦特原油当月连续合约走势回落(供图:东方财富)

国内市场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燃油2311期货合约在夜盘交易时曾一度大跌接近8%,夜盘收盘时仍下跌4.07%,报收于3415点。10月25日,该期货合约再度下跌5.90%,报收于3350点。该合约自9月28日最高点3892点,已累计下跌13.92%。

国内燃油期货近月合约走势大幅回落(供图:东方财富)

对此,湖南富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黄亚向记者表示:“油价短期看情绪因子,长期看供求关系,其内在净价值仍然遵循供求格局。上述各品种的近远期合约价差已经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走势的态度。”

记者梳理,上述各品种的近远月合约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近高远低”格局,表明市场对其长期走势看淡。其中,NYMEX原油2312合约报价83.22点,NYMEX原油2408合约报价78.22点,两者价差达到5点。布伦特原油2312合约报价87.66点,布伦特原油2407报价83.36点,两者价差达到4.3点。国内燃油2311合约报价3350点,燃油2410合约报价3130点,两者价差达到220点。

对于上述“近高远低”格局,黄亚并不感到意外:“石油当中60%以上的用途是燃料油,供应汽车、火车、飞机及发电站。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规模猛增,对外出口光伏电站、风力电站及成套电气化轨道设备有增无减,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工业动力模式朝着‘油改电’方向发展,故而产生了原油期货及衍生品价格出现中长期倒挂的格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在近期也公开表示,预计我国成品油消费量将在2027年至2028年达到峰值,下游炼厂转型已箭在弦上,减少油料生产,增大化工制品,做好特种材料,将是中国炼油企业必然发展趋势。

减油增化箭在弦上

做特做优需要创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37.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已经达到29.8%。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乘用车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占比超过40%。

对于炼化企业而言,汽柴油的需求顶峰已经近在咫尺,做好“减油、增化、做特”的转型工作箭在弦上。2022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炼化企业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减油、增化、做特”工作。今年以来,锦州石化上马40万吨/年针状焦装置。哈尔滨石化将10万吨/年苯抽提装置升级为20万吨/年两苯抽提装置,新增了10万吨/年甲苯的生产能力。广西石化计划建设120万吨/年乙烯裂解等14套化工装置和200万吨/年柴油吸附脱芳等2套炼油装置。广东石化投产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呼和浩特石化积极推进120万吨/年乙烷制乙烯项目的建设。

在湖南岳阳,岳阳兴长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茂金属聚乙烯生产装置的建设工作。该公司副总经理、非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邹海波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减油、增化、做特’的重点是在做特,即做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攻克特种材料的高峰阵地,并非是把炼化产能转移去做另外一种大路货。目前,化工领域的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严重,装置开工不足,但是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只有以技术创新闯出新路,在‘做特’的基础上实现‘做优’,才能在国产替代领域寻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咨询机构观研天下发布研究报告显示,茂金属聚乙烯对比传统聚乙烯材料,有韧性高、透明度好、析出少、低气味等优点。但是茂金属聚乙烯和茂金属聚丙烯严重依赖进口。2022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消费量约为208万吨,而国产企业自产的仅占11%,185万吨需求缺口主要靠进口补充,随着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赖程度也将随着上升。目前,由于催化剂领域仍有技术难关,该材料催化剂的主要生产企业均为海外企业,其中埃克斯美孚、巴斯夫、拜耳等牢牢占据相关供应关键领域。

对于上述格局,邹海波表示有充分信心:“国内也有部分炼化企业尝试过这一领域,虽能生产,但是成本居高不下,主要问题出在催化剂上。我们已经攻克了催化剂的关键瓶颈,并在生产装置上加以验证。茂金属聚烯烃是一个化工领域的大家族,其技术路线具有触类旁通的特点,相信在攻克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之后,我们还将一鼓作气攻下更多茂金属聚烯烃家族催化剂。”

(编辑 袁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