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宝琛
金融与文化产业,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9月21日举行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上,多位与会人士就此展开阐述。
“北京市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姚力表示。他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近1800亿元。其中,2024年1月份到7月份,新发放的文化产业贷款941亿元,同比增长15.2%,有贷户数同比增长22.6%。
结合会上发布的《北京市推动“文化金融+”行动计划(2024—2025)》来看,未来北京还将从多个方面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比如,在货币政策支持方面,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工具的引导撬动作用,激励银行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财政与产业政策的支持方面,督导银行用好北京市文化产业降费奖补政策,以及市区两级的首贷补贴、风险补偿政策,将政策红利充分传达到市场主体。
当前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而金融为文化产业的优质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落地,文化与金融合作层次持续提升,合作领域持续深化,金融要素供给持续优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正不断激发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活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君健表示,“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融资金额持续增长。”
根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金额持续增长。2023年下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项目数为216次,融资金额为419.2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1%;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数为208次,融资金额为302.3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9.3%。
同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主要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文化产业债券市场不断发展,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二是文化产业并购市场持续进步,助力文化上市企业整合提质;三是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市场热潮迭起,金融活水流向产业新兴赛道。
“金融业应该抓住战略机遇,以支持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为关键着力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服务遵循,加强财政金融联动,与相关各方一道培育耐心资本,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完善文化金融投融资体系。”梁君健呼吁。
那么,如何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浇灌文化新质生产力沃土?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结合北京银行的相关举措进行阐述:主动拥抱文化产业变革浪潮,在“抓变量、扩增量、活存量”中,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包括抓住“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扩大“人才赋能”的最大增量;激活“文化金融”的优势存量。
“面向未来,北京银行文化金融将向‘新’而行,提‘质’升级。”霍学文说,一是以“文化初心”陪伴企业“每一步”,二是以“投行思维”提升金融“匹配度”,三是以“生态聚合”打造文化“朋友圈”。
如何通过资本推动文化创新与科技生产力结合,促进文化资源实际效益的提升?IDG资本合伙人、和谐远达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负责人李建光结合近20年在多个细分领域的投资实践,对文旅行业总结出三点投资方法论:一是深度绑定旗舰型人才、黄金搭档、连续成功创业者;二是敏锐洞察开创性模式的商业机会;三是不断刷新认知,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我们致力于支持优质项目从‘播种’到‘长成参天大树’,做‘耐心资本’,以深度耕耘的心态做文旅行业投资。”李建光说。
(编辑 孙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