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2025年1月10日,由浙商银行与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强融论道——2025年宏观形势展望”暨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成立活动在上海召开。多位来自宏观经济领域的学界及金融界权威专家参会,深入剖析2025中国经济的机遇挑战、分享中国特色金融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贡献智慧与力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依然较多,总体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变,但仍然面临来自内外部复杂多变的挑战。
浙商银行发布的《2025年度宏观研究报告》率先给出答案。报告显示,在2025年乃至未来多年,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面临“化风险”“稳股市”“去库存”“扩内需”等任务。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同时,在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也将是决定2025年经济形势的关键。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乃至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以“三论”分享其对金融强国战略的认识。他认为,在中国金融从大到强的质变阶段,要从“金融如何助力强国建设”“金融自身的强大”“金融和强国的互动关系”三方面理解中国金融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金融的强大,需要从国际视角去审视中国金融,不仅要看数据规模,也要看制度标准。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当前经济形势需要理论创新。在主题演讲中,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从“利率”“资本市场及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持机制”“汇率”三个角度对2025经济形势及货币市场进行深入的学术分析。他表示,当前理论研究界甚至金融界面临诸多崭新课题,需要因势利导深入研究,这也将是决胜市场的关键。
此次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以下简称“首席办”)的成立,是浙商银行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使命感、责任感践行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发力金融理论研究的一大探索。
会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从三个角度分析深化金融理论研究的意义,展望首席办发力方向:一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需要构建中国金融理论体系,首席办要以金融研究力量为金融强国建设积极发声;二是首席办要从一线市场实践中为各级政府提供更多行业性、趋势性的分析成果;三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既要有国际化思想碰撞,也需要本土的“金融声音”,首席办要结合海内外发展规律,打造一个经济金融思想交流的平台。
(编辑 张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