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洁 熊悦
3月31日16:30至17:30,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通过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就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有关事宜与投资者进行交流。
《证券日报》记者16:20时进入网络说明会,就被投资者们的热情提问“刷屏”。据记者梳理,网络说明会上,四家银行合计回复投资者提问超70条,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溢价定增的主要考虑;二是破净定增是否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如何确保中小股东不被稀释权益;三是定增后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何影响;四是增资后分红安排是否会调整;五是定增后续进度安排。
上述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对投资者关切的问题进行回应。具体来看:
一、关于溢价定增的考虑
多家大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定价符合证监会关于发行定价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80%的规定,且较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实现了溢价发行。且溢价发行统筹考虑了新老股东利益、资本补充规模等因素,能够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对市场形成正向引导,有效增强市场信心、提振银行股估值、提高股票交易流动性,最终以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本次发行完成后,我行的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整体经营更加稳健,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高,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将持续受益。”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本次我行发行价格为9.27元/股,在A股市场交易价格基础上予以适当溢价,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行长远发展的坚定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场对我行和行业的信心。”
二、如何确保中小股东不被稀释权益?
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增资对原有股东每股收益摊薄比率较小,但增资定价较A股当前市价溢价较高,有效保护原有股东利益。财政部以溢价参与大额定增,既是对几家银行发展和投资价值有信心的表现,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降低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摊薄。
邮储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杜春野表示,下一步,邮储银行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本管理,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增强该行盈利能力,尽量减少此次发行对普通股股东即期回报的摊薄影响,充分保护该行普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主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该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利润分配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机制等。
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将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防范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并提高未来的回报能力:一是通过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合理的资本回报水平;二是将继续坚持资本约束理念,不断优化风险资产结构,稳步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和资本收益水平;三是将持续优化资产结构,鼓励低资本消耗业务的稳健发展,加速推进盈利模式转型;四是将继续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三、定增后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此次四家国有大行定增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预计将有效提升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综合各家银行回复情况来看:
中国银行:此次发行完成后,中国银行的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整体经营更加稳健,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建设银行:以2024年末数据静态看,将提升该行各级资本充足率0.48个百分点;带动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总资本净额的比例提升0.63个百分点,资本结构更为坚实;
交通银行:此次定增计划募集资金1200亿元,预计可提升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8个百分点,资本补充效果显著;
邮储银行:此次发行将大幅提升该行资本充足水平(静态测算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5个百分点)。
四、增资后未来分红安排如何?
多家银行表示,定增实施后将继续保持分红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不断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杜春野表示,关于未来分红政策,邮储银行将继续坚持股东利益和银行长期发展并重的原则,统筹考虑经营业绩、资本情况、投资者期待、同业情况等,制定合理的分红政策,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生柳荣表示,自上市以来建设银行累计现金分红达到1.28万亿元(不含2024年末期分红),远超IPO融资和上市后股权再融资金额。后续,建设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广大股东意愿,持续做好分红派息,以稳健可持续的经营业绩回馈广大股东的信任和支持。
五、定增进度安排如何?
综合各家银行回复来看,此次发行方案尚需取得行业主管部门批复,并经上交所审核通过、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最终的发行方案以前述行业主管部门、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方案为准。
杜春野表示,邮储银行基于过往增资经验,也在方案论证、项目细节准备方面积极抢先抓早,此次有幸首批落地,于2025年3月30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本次定增相关的议案,并计划于2025年4月17日年度股东大会及类别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
(编辑 贺俊)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