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意做到灵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啤酒阿姨”

从生意做到灵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啤酒阿姨”
2017年05月08日 14:06 imbeer爱啤酒

编者按:在上海,就算你不怎么喝啤酒,也听说过“啤酒阿姨”和她的便利店。从 2015 年的声名鹊起,到现在开了一家大店,啤酒阿姨的变化,我们慢慢的讲给你听。

作者:赵晨

责任编辑:周京生

海富便利店前传

“啤酒阿姨”张银娣最早从事餐饮行业,十几年前一次去到深圳珠海等广东城市,她就很喜欢那边的大排档一到夜晚一大群食客在露天宵夜的场景,而且每家大排档的老板都会与客人们喝酒聊天、置身其中。

回来之后,她开始了自己的生意,经营着圆圆餐厅和凯琳达饭店等多家餐馆,前后共有 10 年时间。据说张阿姨酒量非常好,每天都和客人喝酒,刚开始客人都喜欢主动挑战她,结果把所有客人都喝趴下了,到后来基本上没有熟客敢找她拼酒了。

其实,这也是阿姨的性格,她在工作和事业上非常拼,非常能吃苦,同时也非常热情大方,乐于交朋友。后来因为迁址等原因,新店面无法再经营餐馆生意,才有了最早的海富便利店。

但在海富便利店创办之初,它就是一个传统的便利店而已,在一个三十平米的店面里,经营着那些常见的烟酒副食、日用杂品。最主要的生意来源是一些政府的订单。

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订单,海富便利店就会像全国千千万万个便利店一样,做着非常普通的事情。但随着我党廉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来自政府等机关衙门的订单越来越少。电子商务的兴起,让淘宝、京东等网络渠道侵占了线下渠道的生存空间,海富便利店的生意也大不如前。

在工作上非常拼命的张阿姨希望倾注自己大量心血的海富便利店能够活下来,并且还能活的好,能在其他千千万万同质化的便利店中脱颖而出。经过不断的观察,她看到了一个新的商机,进口啤酒。

从海富便利店到啤酒阿姨

2011 年底,进口啤酒生意还几乎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张阿姨已经悄悄的对海富便利店进行改变了,她把一些日用杂货处理掉,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进了200多种进口啤酒。

海富便利店位于上海的法华镇路,周围有很多留学生和外国人,这让阿姨看到了进口啤酒的市场。那家小店在地理位置上还有个更优越的条件,张阿姨说:“原来的小店对面是个派出所,很多老外到对面派出所办手续,来我的店里复印,惊讶的发现我的店里有很多啤酒,非常高兴,从此就流传开了。”

张阿姨并不会说英语,“Hello”几乎就是唯一词汇了,并不能跟老外用语言顺利的交流。但这并不影响她在那些老外的心里的位置,因为那些外国人只记住了一件事:买啤酒可以去那个阿姨店里。于是张阿姨就有了另一个名字,Beer Lady,啤酒阿姨。

2015年初,一家名为“Smart Shanghai”的媒体对张阿姨进行了采访,先是英文版,后来还有中文版,通过微信等网络载体迅速传开。短短几天就开始火了!今天这个电视台、明天那个电台、后天某个饮食杂志...甚至还有新华社的记者。

在第一轮媒体的狂轰乱炸之后,我们的特约记者宋戈老师也去拜访了啤酒阿姨,并且进行了一次专访。在这次交流中,张阿姨的勤奋和热情让宋戈老师印象深刻,而她被媒体轰炸的困扰,也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谈吐中感觉到张阿姨有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味道,感受到了被出名的无奈,同时也有身为“名人”的压力。她说不敢把心中的真言肆无忌惮地表达出来,因为她不知道记者们会怎么理解以及会怎样在媒介中转述她的话语。阿姨感悟道:“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明星自杀了,很多都是被媒体谋杀的。”与此同时,她也认为做为一名公众人物,平时的言谈举止也要相对注意,因为盯着她的人也多了。

在2011年,海富便利店刚开始转型的时候,还没有人知道精酿啤酒的概念。张阿姨,通过自己的直觉和坚持,在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里意外的取得了成功,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镁光灯下的焦点,使阿姨非常不习惯,留下了那时最真实的想法。

这篇文章的发出,也许给阿姨带来了一些商业的机会,可能也给阿姨带来了一些媒体宣传上面的麻烦。宋戈老师第二年再次拜访张阿姨新开的店面时,张阿姨表现出对媒体稍有提防的态度,比一年前也谨慎了许多,拒绝了合影的要求。张阿姨不是针对某一个媒体,事实上,在那个时期,她很少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

2016年,张阿姨把海富便利店搬到了隔壁较大的店面,销售的进口啤酒种类从200种一下变成了1700多种,也在店头增加了Beer Lady 的招牌。

随着店面的扩大,生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好。啤酒成为了张阿姨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现在的店面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了。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精彩,张阿姨需要寻找更大,更适合的地方,开一家新店。

从啤酒阿姨到生命灵魂

在延安西路的地铁站附近,张阿姨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这里远离居民区,远离酒吧,不用担心扰民,也不用担心过分竞争。这里依然是一贯的便利店模式,24小时营业。用张阿姨的话说就是:“不想回家的就继续喝,喝到high为止。”

对于依然选择便利店模式,张阿姨是这么解释的:“生活就是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我们也是一样,简单的便利店模式,不用像酒吧那样很复杂,这样很多环节上面能省掉很多麻烦。我希望人们坐进来很舒适,很简单,一目了然。”

虽然店面形式依旧简单,但是店铺内容已经和最开始大不相同,张阿姨已经把啤酒和啤酒阿姨,从最开始的生意,做到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里。

什么东西一旦做到灵魂里,就不用再担心别人眼中自己的样子了。在新店接受我们的专访时,张阿姨的状态特别的好。她在真实的诉说着自己的想法,而不再对媒体有一种见外或者防范的感觉。

这种感觉体现她毫无保留的介绍着自己对这家新店的设计,以及你能看到的经营思路的转变。

在一开始经营进口啤酒生意时,张阿姨并不懂哪些啤酒是什么种类,有什么历史,价格区间应该是多少。对于阿姨来说,所有的评判标准就是好卖。后来,店铺面积增大,可选择的余地也大,酒的种类就越多越好。

张阿姨说:“大家都会看我是怎么走的,我想把它做成啤酒的标杆,把它做完善了。从来没有想到过难,有压力就是突破,有突破就开心,创业就是突破,闲着是留给死人的。我从来没觉得有压力,压力是自己找的,也是自己放下的,就简单。”

后记

从小小的海富便利店到后来24小时不间断的大店;从对待媒体的疲惫,到防备,到最后敞开心扉,你可以看到张阿姨把一个普通的生意做到自己的灵魂之中的全过程。

很多精酿啤酒爱好者想去做一家自己的店,却总是瞻前顾后,有时担心瓶子店容易被模仿,担心生啤店自己能力不足,担心自酿店水准不够,但是从不想着怎么努力的提升,因为从没把这个东西真正做到心里,仅停留在生意层面。

不懂啤酒,不会英文,已经 55 岁的张阿姨就把最容易被复制的瓶子店,做到了极致,新店里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能找到的啤酒,还加了一些生啤头,铁板烧,立陶宛菜,提升了店内的整体体验。

为什么张阿姨能做到这些?你可以说她运气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她的灵魂。

最后,我想用她自己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我天天都喝,我基本除了睡觉以外,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在这两家店和这些啤酒上了。我会把酒当我的生命,当我的肉体,当我的灵魂所在去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