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上看青岛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党代会上看青岛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2024年06月28日 23:22 半月谈

“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改革精神、更加有力的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6月2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青岛理工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上,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赟在报告中33次提到了改革,47次提到了创新。未来几年,改革创新将成为青岛理工大学发展的关键词,青岛理工大学将迎来一场大的变革。

新目标新定位 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

回首过去的五年,青岛理工大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实现主校区战略转移,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一体两翼”办学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进入了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传统行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也给青岛理工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杨赟在报告中指出,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冲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未来五年,学校要锚定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目标,高标定位、奋勇争先,优势学科进入A类学科行列,全力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到二〇三五年前后,2-3个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稳居山东高校第一方阵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形成若干国内一流的特色学科群,建成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

围绕新的发展目标定位,青岛理工大学将实施“1224”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打好高能级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集聚两大攻坚战,实施资源配置效能、交流合作水平、理工精神赋能、服务保障能力四大提升行动,不断激发释放办学活力,坚决破除思想观念痼疾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土木、机械等优势学科冲击“一流”

“实现学校A类学科、ESI前1‰学科突破”“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新突破”“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级社科奖励实现突破”“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实现新突破”,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实现新突破。

杨赟介绍,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必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学校未来五年将在两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突出中心地位,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二是突出龙头地位,推动高水平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青岛理工大学将聚焦“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新生态催动、全要素驱动、四课堂联动”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青岛理工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材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在高水平学科建设方面,青岛理工大学将按照“提前谋划、突出特色、分层分类、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校区功能定位,纵深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深化学科供给侧改革,对“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潜力学科”分层分类开展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强化高峰学科海洋特色,推动数字绿色智能交叉融合,发挥高峰学科牵引、辐射与带动作用,持续建设基础学科、人文社科学科群,加快信息学科融合建设,推进学科协同发展,全力推动土木、机械等优势学科冲击“一流”,实现学校A类学科、ESI前1‰学科突破。

加快改革创新 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非改革无以图自强,非创新无以谋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发展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差距,迎难而上。”杨赟在报告中严肃强调。

报告中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优质生源、资源的争夺日益加剧,学校发展的任务和压力更加急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土木、机械、环境、建筑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这些都促使青岛理工大学加快改革的步伐。

本次报告推出了“学科冲A”计划、“基础学科+”赋能计划、科研基金质量提升工程、高端人才倍增计划、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短聘+长聘”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涉及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等多个方面。

从报告看,青岛理工大学还将在校区功能定位、学科专业布局等方面推出重大改革。报告中提到,“要推进‘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和校区管理模式改革扩优增质。按照学科门类或学科群归类合并,激发学科内在活力,持续推进院部优化和布局调整。”未来学校发展定位将更加明确,学校将在市北校区建设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园,将临沂校区建成鲁南地区工科高地,重点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和物流管理等学科专业,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度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同时,青岛理工大学将增列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和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共同体作用,加快建立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着力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交叉融合。这些创新举措都将为青岛理工大学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注入强劲动力。青岛理工大学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

服务新发展格局 实施政产学研合作“五个一工程”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时,杨赟谈到:“必须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学校优势特色,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扎根祖国大地办教育,立足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在服务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

未来五年,青岛理工大学将着力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下功夫。

报告中提到,学校将主动精准对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持续推进区域战略合作,融入服务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助力鲁南经济圈发展。深化与产业园区、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先进制造和智能建造五大服务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组建一批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完善合作交流考核激励机制,促成一批有显示度的合作项目,产出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青岛理工大学还将探索“学校布点—学院建点—团队驻点”对接服务体系和科研总承包新模式,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催生重大创新成果,打造行业区域创新服务高地。实施政产学研合作“五个一工程”,计划服务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上市公司、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与100家以上县区级人民政府、10家以上市级人民政府和国家级产业协会建立密切科研合作关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00项以上,成果转化收益跨越提升。(来源:青岛理工大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