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山县始终坚持“文明育县”战略不动摇,全域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创新治理机制,实现长效治理
“干部在举办婚礼前要填写报告表、签订承诺书,不得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此来引导和影响群众养成移风易俗新风尚……”日前,在霍山县2024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骨干和志愿者培训班上,参训人员就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交流着经验。
近年来,霍山县不断健全文明培育机制,持续创新举措推进移风易俗。
2022年,该县制定了《霍山县关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思想深化行动、组织强化行动、村庄净化行动、乡风淳化行动、榜样润化行动、创建优化行动等“六化行动”,进一步完善乡风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持续夯实乡村思想道德基础,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
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
2022年,衡山镇锥子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成了提档升级,在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张贴着村民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公示着文明新风户的文明积分。
“近年来,我们一边以先进典型教育引导村民,一边以村规民约约束大家。久久为功,如今,大家的火气小了,基层的矛盾也少了。”谈起锥子山村的往事与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黎少梅颇有感慨。
近年来,霍山县开展星级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媳等身边好人选树工作,举办“榜样的力量”先进典型发布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村集市等宣传阵地建设“文明新风墙”、设置道德评议“红黑榜”,着力推进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乡贤和“五老”等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2023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文明新风评比活动300余场次,全面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同时,该县还根据“一村一策”思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优选配强红白理事会成员。各村(社区)还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制度》,让红白喜事有了规范和“指导标准”。2023年,全县因婚事新办而减办、不办的宴席达500场次,移风易俗已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唱响文化新声,弘扬文明新风
9月14日,“理‘响’霍山”艺术化宣讲在霍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精彩的表演形式、接地气的宣讲内容,吸引大量市民围观。
“我们通过融合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采用富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来推广新风尚,让人们在享受文化之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霍山县百花艺术团团长金兴龙说。当天,金兴龙所在的乡村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为观众带来了《彩礼的事儿》等一批节目,颇受观众欢迎。
近年来,该支志愿服务队创作了小品《婚礼问题》《彩礼的事儿》、四弦书《文明养犬促和谐》、三句半《移风易俗新风尚》等一大批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并先后赴10余个乡镇,深入社区、乡村、景区和企业等开展“文明新风进乡村”演出活动达40余场,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老曲新词”表演中,渐渐转变观念。如今,“文明新风进乡村”已成为该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
霍山县将继续坚持“文明育县”战略不动摇,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吹进每一个角落。 (刘太金)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