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为补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短板,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统筹力度不够,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监护缺位等问题,以阵地建设、资源建设、机制建设为入口,加快构建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破解学生协同教育管理上的系列难题,合力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做强“三个平台”,筑牢共育阵地
为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统筹协调,孝感市探索以县为单位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建成“三个平台”。
走进位于黄香路小学东侧的孝感市孝南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中心,这里是协同育人指挥调度实体平台所在地。
该平台由市级统筹部署,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全覆盖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落实编制、人员、场所、经费四要素,设置综合指挥调度区、来访接待区、协同办公区、团体辅导区、个体辅导区5个片区,24小时值班值守,承担辖区协同育人综合指导、统筹调度、业务培训、应急处置、个案援助等工作,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乡镇(街道)级实体平台设在各地中心学校,依托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家长学校阵地开展日常工作。村级平台设在各地村(社区),依托村(社区)心灵驿站、社区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等阵地开展日常工作。
“孩子四年级,最近他觉得我对他学习管得太严,压力大有抵触情绪,我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情绪时常崩溃易怒,亲子关系紧张,我非常焦虑,我该怎么办?”今年秋季刚开学不久,一位焦虑的母亲在孝南区协同育人中心微信公众号里留言求助。
“理解您的心情,孩子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对抗情绪,家长也要理解孩子的压力。您可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处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会愿意跟父母沟通。”后台工作人员及时回复该留言,并请家长有需要可以打电话或到协同育人中心寻求进一步帮助。
为满足及时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紧急教育援助需求。孝感市教育局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及微信公众号。设置“空中课堂”“互动空间”“信息动态”三个服务端口,发布区域协同育人工作动态和政策举措,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提供线上公益免费学习课程、线上留言咨询服务,家长可以随时在线上“寻医问诊”,找到解开孩子心理疙瘩的“良药处方”。
目前,外网服务平台推送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防欺凌、防溺水、防侵害、防电诈等文章800余篇,接听处理电话信息3760人次,回复家长留言信息1500余人次。
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全市建立了“三类学生”(特殊身体、特殊心理、特殊家庭)信息数据库、协同育人活动场所信息数据库、协同育人工作队伍信息数据库,在市县乡三级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信息预警、关爱帮扶机制。形成了以“三库”、“两制”为重点的内网信息预警平台。
全市协同育人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对9600余名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开展业务骨干培训15场2100余人次,开办家长讲堂40场7600人次,受理个案咨询1027人次,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中心阵地作用,形成了宣传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保护工作体系。
凝聚“三方力量”,丰富共育资源
在孝感市文昌中学澴川校区,有一间从不关门的心理宣泄室,学生可以自由地来这里,通过呐喊、击打等方式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可以自由地进行沙盘游戏,在沙子与指尖的接触中疗愈自己。
该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老师担任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老师,并负责日常接待学生心理咨询。心理老师从班级学生中选任一名性格开朗、团结友善、善于倾听的同学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这名“知心同伴”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受心理和情绪困扰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孝感市聚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统筹教育、部门、社会资源,在实践育人上加强协同联合。发挥教育主阵地力量,各地各校多途径配齐配强教育部门和学校力量,建设心理咨询辅导室,做到所有高中、初中和规模小学全覆盖。以教联体为单位,组建心理咨询师资团队。在孝感教育大讲堂开设家校社协同育人专题讲座。每一所学校均建有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心育副校长、1名心育主任和1名兼职教师。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专题讲座1152场次,参加对象超过34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孝感市教育局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地方与学校课程管理,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安全教育、抗挫折教育。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依托湖北工程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打造“孝爱中国”“孝道中国”思政金课,建设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基地学校20所,遴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8个。
整合部门属地协同关爱力量。孝感市根据各部门职能,组建了包括教育、妇联、民政、团委、公检法司等15个部门,以及心理健康教师、志愿者在内300余人的协同育人工作队伍。
孝感市生物工程学校是一所中职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通过家委会、家长微信群、职教云等平台密切联系,共同守护孩子成长成才。
该校创新引进社会力量进校园,聘请20名退伍军人担任军事化自主化管理教官,日常开展校园安全巡查、学生宿管、带队晨跑和大课间活动,协助老师开展学生习惯养成和行为矫正教育。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育人力量,开展“万生游百馆”实践活动,遴选100个优秀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感受中华优秀文化、孝感名胜古迹。打造以乡土乡情、县情市情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禁毒教育、防空防灾、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涌现出孝文化、李白文化、航天科技、红色文化等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线路。孝感主城区建成“社区儿童之家”44个,建成示范家庭教育指导站11个,发动社工和志愿者参与周末及假期托管,提供四点半课后服务,开设家长讲堂。
健全“三项机制”,保障共育效果
为强化协同育人保障、提高协同育人能力,孝感市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市、县、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属地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领导小组,组建了协同工作专班,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成员单位会议,协调解决制度建设、指导服务、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立预警干预制度。每学期组织专业部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试,通过测试成果,时刻关注重点对象生活、行为及心理状况,联合学校、家庭、政法部门、卫健部门、专门医疗机构等提早防范,提早预警应对。
每周五晚上7点,在孝南区澴川学校的一间音乐教室里,近50名家长围坐在一起,向孝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的心理老师们学习家庭教育公益课,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当一个孩子出现问题,其根源大部分来源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专职心理咨询师刘春华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认为。父母常常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懂得和孩子沟通,很强调成绩,导致家庭氛围压抑而紧张。
小帅在初中伊始就因为抑郁,不得不暂时休学在家。他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沟通交流,用外套、帽子、口罩紧紧包裹自己,暴饮暴食也导致身材发胖。一次偶然,小帅的妈妈了解到刘春华老师的家庭教育公益课后,开始寻求帮助。
在温馨而放松的团体辅导氛围中,小帅从一开始抵触、不愿开口,经过半年的持续学习浸润,他慢慢打开心扉,偶尔分享自己的感受。半年后,他剪短了盖住双眼的长发,摘下了口罩。“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刘春华说。
这一改变让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欣喜。继续学习一年多,小帅逐渐变得开朗,能够站上讲台主持一堂家庭教育课。再后来,他重新回到学校,努力学习追赶进度,并在中考中取得了超过高中录取线的成绩。如今,他在学校当上了学生会干部,成了身边同学的知心朋友,也当起了家庭教育的传播者。
通过家校社共育体系建设,孝感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逐步完善,部门合作更加有力,家校沟通更加顺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降低。孝感市孝南区获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孝感市楚澴中学千纸鹤关爱女生行动”等4项成果获全省首届未成年人心教月表彰。
孝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明刚介绍,教育部“双减”工作督导组来孝感市调研,对孝感市搭建三个平台、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下一步,扩大受益范围,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市每一个家长都知道怎样快速便捷地获得协同共育的帮助。遴选培训一批专兼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壮大关爱帮扶队伍,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能力。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健全重点群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管理档案。做好做实特殊学生信息预警、危机干预、关爱帮扶、应急处置等工作。(琴心、明瑞)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