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秦宏 李昊泽
河田鸡是闽西长汀县的“土特产”,当地有俗语曾言:“没吃河田鸡,不算到长汀。”只可惜,受制于传统农家散养模式,河田鸡的商业及社会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也难以带动乡亲致富。
近年来,长汀县下大力气擘画河田鸡全产业链发展,以精深加工练内功,以融合开发借外力,“三产”融合的新思路,让这只闽西山中的“宝藏鸡”飞出群山,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金凤凰”。
一只小众的“宝藏鸡”
河田鸡是长汀县河田镇的名产。“汀近有鹿角鸡,冠生二角如鹿。”数百年前编修的《汀州府志》已记载这种头戴“三叉冠”的鸡。而今,河田鸡名列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更跻身“世界五大名鸡”。
白天漫山奔跑,夜里上树睡觉,“放养”长大的河田鸡浑身脂肪适宜、肉质鲜美,自古就是当地人宴席上的主角。但凡外地游客到访长汀,吃河田鸡是必选项目,也是最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的项目。
散养了数百年的河田鸡,能否走上一条效益更高的规模化养殖之路?
“河田鸡成规模养殖很不容易。”长汀县秀绿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俞仙福对大规模养殖的风险深有体会,“购买鸡苗、饲料、药品等开支不小,农户若因养殖技术不过关遭遇鸡瘟,或是打不开销路,更有辛苦全部打水漂之虞。”
除此以外,屠宰、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不够完善,也制约着河田鸡规模化养殖的探索。
“宝藏”河田鸡“飞”不远,养殖数量又上不来,长汀众多养殖户、加工厂家既着急又无奈。小众“宝藏鸡”的出路在哪里?
农家土鸡走向产业化
为了让河田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2017年,长汀县开始谋划河田鸡全产业链发展,陆续整合资金3亿余元,从推广河田鸡规模化养殖、种苗质量提升等方面予以扶持,大力推广新养殖模式,鼓励多元化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全产业链建设。
针对养殖户技术不足、养殖风险大的难点,长汀县积极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引导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河田鸡的养殖规模。“企业提供鸡苗、养殖技术和产品回收,农户专注做好养殖。”长汀县河田鸡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负责人廖永福说。
“为了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保证鸡肉品质,2021年我们开始推广铁丝网平养结合小运动场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廖永福介绍,利用悬空的铁丝网做鸡舍,开辟专门的运动场供鸡活动,模拟河田鸡“跑山栖树”的放养环境,既能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养殖数量,又能保证与传统山地放养相同的鸡肉品质。
此外,长汀还牵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推广河田鸡林下轮牧生态养殖模式,在林下种植特定牧草、中草药替代部分鸡饲料,并合理划区轮牧。这样饲养的河田鸡,疫病率和饲养成本降低,而品质明显提升,每斤鸡肉的市场零售价可提高近20元。
“实现规模化养殖后,优质河田鸡种苗需求量大增。”俞仙福说,为求鸡苗提纯扶壮,农业部门派专人提供疫病检测等技术支持,还指导他们引进自动控温控湿的智能孵蛋机,将孵化率从原先人工孵化的60%提升至超80%,鸡苗出栏量提高至每年100多万羽。
趁着预制菜的“东风”,2022年,长汀建起河田鸡预制菜产业园,客家盐酒鸡预制菜、方便鸡肉粥、鸡汤包......种类繁多的河田鸡产品相继问世。“只有通过丰富后端产品种类,拓展销售渠道,才能带动产业前端养殖规模持续增长。”廖永福说。
辞去厨师工作后,郑民智在离县城不远的策武镇办起长汀县飘香食品厂,融会多年厨艺,着力翻新河田鸡预制菜食谱:“依托精深加工,我们开发出的20多种预制菜产品深受市场认可,去年总产值超过了5000万元。”
河田鸡振翅高飞
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土特产”推介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让河田鸡走向了更大的市场,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成为长汀优质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何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成为新的课题。
标准化养殖正逐渐成为河田鸡养殖新的发展方向。在河田飞鸡(长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河田镇的标准化养殖试点厂房,只需按下自动饲养集蛋一体设备上的几个开关,就能完成数十米长鸡舍的自动投食、粪便清理和鸡蛋收集等工作。
“这可以满足生物检疫、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公司负责人袁志标说,试点厂房出栏的肉鸡已获得香港市场的认可,接下来还准备专门建设标准化养殖场。
走进位于长汀县河田镇窑下村的晨露庄园,但见山林间长满名贵中草药黄花远志,负责人曾宪富正热情地打开一罐自热鸡汤产品请游客品尝。
“我们把林下种植的黄花远志、灵芝和河田鸡搭配起来研发新产品。”曾宪富说,“河田鸡产品+康养旅游”的经营模式已经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客人。
廖永福介绍,长汀下一步还要建设现代化农业(河田鸡)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深化发展:“目前全县河田鸡产业已拥有本地企业品牌20余个,省、市两级龙头企业8家,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已日趋明显。”山中的宝藏鸡,正振翅飞向大市场。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